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认是办案机关在侦查案件的过程中经常应用的侦查措施,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也使辨认笔录证据属性得以确认。然而,辨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在辨认及其辨认笔录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辨认存在误差的原因及其辨认笔录的审查运用规则,从而明确在新的法律规定下如何正确的运用辨认笔录。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05年引入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但对于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证据体系中的定位,法律却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侦查询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能否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在刑事诉讼中又是作为何种证据使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与讯问笔录是什么关系,二者内容有出入时,又应该以何者的效力为准,这些证据立法上的空白都应该尽快被填补。  相似文献   

3.
证据的合法性,作为证据资格的特征之一,相比证据资格的客观性、关联性,不仅最富争议,而且也最为复杂、技术性最强。证据的合法性不仅直接涉及证据规则中的核心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而且直接影响证据资格和证据证明力两个层面地判断能否合适地衔接,甚至直接影响证据制度的立法模式。本文从刑事证据合法性问题的本质开始探讨,并结合英美法系中证据可采性的规定,在我国证据排除规则视野下,分析该规定原则性的偏差以及内在逻辑的混乱,以明晰现行刑诉中证据排除规则对证据合法性判断的减损。  相似文献   

4.
公证的证据是公证机构据以查明真相的关键要素,是法律依据的正确应用,可以说证据和证据的收集在整个工程过程事件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公证实践中,公证证据有瑕疵是公证出现错假证的重要原因。公证管理机关对公证文书审查复核确定为错证、假证的,问题大部分出在证据材料上。所以作为一个公证人,在公证证据的收集过程中整理出公证实践公证有关点,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的关键。而在现行的公证实务中,由于目前的公证证据规则不完善,仍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工会博览》2005,(6):59-59
日前,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会特别组织了两场慰问联欢会,以此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拉近领导与职工的距离。联欢会上,身着京剧生、旦、净、末服装的中层领导上台展示,让员工们猜测扮演者。员工们俱怀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台辨认,现场气氛一下子被带动起来。员工们都说,以戏会友,我们与领导的距离更近了。王府井百货集团以及百货大楼领导还到会为员工们抽奖助兴,  相似文献   

6.
陈璐 《法制博览》2013,(10):241
证据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对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具有重要作用,证据制度的改革是正确定罪量刑和公正审判的保障,可以有效的防止冤家错案的发生。针对我国多年来冤家错案以及刑讯逼供等问题,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改革将进一步改善刑事诉讼案件的处理结果。本文简要分析证据制度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改革,并通过对其中的修改要点加以分析发现证据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案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证据领域出现了电子证据,它和传统证据存在着质的不同,因而应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类型。同时,这种新的特征也决定了电子证据在收集、保存、质证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品格证据”之梳理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一个人性格特征的特定事件、单一或多数证人的意见或评价。实践中被作为品格证据使用的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报告、心理测试结论不具有证据资格,不属于品格证据。社会调查报告虽然有证据资格,但不等同于品格证据。可以把社会调查报告分解成品格证据、其他行为证据和品格背景证据以确定其可采性,然后根据其证明对象是定罪事实还是量刑事实分别在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里进行质证。  相似文献   

9.
刘峰 《法制博览》2022,(2):73-75
信息技术的影响持续扩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电子设备以及信息技术,技术影响深入到社会的不同领域.在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力不断扩大.电子证据就是借助电子产品展示的证据,可以作为重要的证据信息.电子证据的应用,将会影响甚至决定民事诉讼的结果.因此,需要对电子证据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艳 《法制博览》2015,(6):220-221
证据能力是证据制度的核心,也是判断证据材料能否作为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在诉讼过程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证据能力这一概念进行解读,并考察大陆法系的证据能力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英美法系的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证据能力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谢易 《法制博览》2013,(8):109+108
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确立了一项新的证据排除规则,即瑕疵证据可补正的证据规则。同时司法过程中存在对补正适用的误读以及自由裁量的误用,通过分析可补正的证据范围,实物证据的排除与瑕疵言辞证据应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纪良才  张冰峰 《法制博览》2013,(10):123+107
非法证据排除却远远不是字面上涉及的这些,它包括打击犯罪与尊重人权的平衡问题,包括刑事案件侦查手段问题,亦包括我国刑事案件处理一系列制度的建设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因"非法证据"往往却是关键证据,以致执法人员对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的认识,常常对案件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司法实践的发展,儿童学习、认知、表达能力和智力水平较之前已有显著提高,在很多刑事案件中,儿童言词证据也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由此,对儿童言词证据问题的研究重点,也从其是否具有证据资格和证据能力转移到在收集和固定儿童言词证据过程中,如何对儿童的权利进行制度和程序保障以及儿童言词证据采信规则和补强规则等方面。儿童言词证据具有受其认知、表达及记忆能力所局限、易受干扰等特性,在儿童证言收集过程中又极易给儿童造成二次伤害。当前立法和司法层面对儿童言词证据的采集和儿童权益的保护虽有诸多努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完善兼顾儿童保护和儿童言词证据可信性的证据制度,健全儿童言词证据收集的相关工作机制是应对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陈笑笑  应韬 《法制博览》2014,(1):196+195
证据是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恰当裁量刑罚的基础,是保证案件质量的"生命线"。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分,是指案件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共同犯罪中,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均已查清;根据证据推断案件事实的过程符合逻辑和经验规则,由证据得出的结论唯一。证据是办案的基础,定罪的前提,是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保证。比如强奸案件,由于其本身的私隐性等特点,决定了此类案件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呈现证据单一、客观证据少、书证少、直接证据少,相反的间接证据多、言词证据多等状态,故对与强奸罪的证据如何认定以及标准等问题就更值得我们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证据的概念在证据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和学习证据法学的基础,对证据概念的不同解释和规定,直接影响到证据制度中的其他相关问题。而学术界关于证据概念争议一直很大。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抛弃了沿用30年的"事实说",正式确认了"材料说",证据"事实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材料说有何优势得以取代"事实说","材料说"是完美的证据定义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回答。  相似文献   

16.
郭昌明 《法制博览》2013,(11):168-169
从1996年刑诉法规定到2010年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再到新刑诉法细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经历着缓慢的发展过程。本文试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操作程序提出建议,希望对检察环节排除非法证据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4,(16)
<正>乌克兰官方:民间武装击落客机,防空导弹为俄罗斯提供乌克兰总统彼得罗·波罗申科:确认"乌克兰武装部队没有向天空中的任何目标开乌克火"。兰国家安全局反间谍部门负责人维塔利·内达展示了一份档案,其中包括更多分裂分子之间电话通话的笔录,以及一套"山毛榉"型导弹发射装置在他们掌握之下的照片和视频证据。●乌克兰分裂主义武装组织:乌克兰政府击落客机乌东部亲俄的顿涅茨克共和国领导人博罗代,否认拥有"山毛榉"型导弹以及击落飞机,说他们的防空导弹最多能打到3000米,而马航客机飞行高度为1万米。●俄罗斯官方  相似文献   

18.
在毒品案件刑事诉讼过程中,毒品鉴定结论作为一项指控犯罪的原始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正是因为其在毒品犯罪案件证据锁链中的关键地位,辩护律师在进行毒品案件刑事辩护中即应当该鉴定结论作为重要的辩护突破点予以深入研究,从而从刑事辩护的证据角度为被告人争取最优的辩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17条第2款以行为手段、所侵害法益的种类、法定刑、多发性等作为划定标准,规定了较常发生的严重危及人身权利和致瘾性的犯罪,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只要实施8种罪质行为,就应追究刑事责任,不限于8个罪名。未成年人仍应以刑事责任能力作为刑事责任根据,但有其特殊性。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能力的从无到有是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意志自由度逐步增大的过程且存在于一个制约性与社会化的博弈阶段,这决定了未成年人辨认能力较弱或者虽然具有辨认能力但控制能力不足。我国应当维持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承担的刑事责任范围应当限于危及重大人身权利和健康的情形,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和特定的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20.
品格证据发端于英美法系国家。是英美法系证据规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证据体系,有关证据制度的原则和内容、审查证据的程序散见在《刑事诉讼法》的一些章节中,有关良好品格证据对未成年被告人定罪量刑的相关性以及不良品格证据是否应被采纳或在什么情况下作为证据采纳,我国刑事诉讼法均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品格证据的可采性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在少年刑事审判中,如何更好地对国外未成年人的品格证据制度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采纳,建立具有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符合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实践要求的未成年被告人品格证据采纳规则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