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边自由贸易架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启了国际格局转变的"潘多拉之匣",使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进程积累的矛盾趋于激化。在此形势下,欧盟确立"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架构的战略意图是维护现有的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治理架构,反制特朗普政府反全球化的强硬政策,并借以应对中国的崛起。这一架构折射出当前欧盟对外战略布局的运作特征,即在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之间、在"自由贸易"与"公平贸易"理念之间、在美欧日和中美欧两个"大三角关系"之间开展机会主义和两面下注的博弈。由于其内外多重危机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欧盟将持续推进这一架构,中欧关系将因受到影响而包含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鲜明特点,中国已逐步构建起以本国为中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如何在地区层次上构建伙伴关系,有效连接双边伙伴关系与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外交深耕伙伴关系战略的发展方向。而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是一种构建地区性伙伴关系的倡议,有其自身的战略意图,并具有继承性和独特性。结合欧亚地区当前的合作形势,中国抓住契机,对俄罗斯予以积极回应。两国通过协商合作,确定了共同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的目标,这既适应俄罗斯的需要,也能够发挥中国的优势,有助于推动欧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当前,中俄合作在多个层次上全面展开,并在不同层面上有所侧重,今后一段时期,中俄在地区层次上的合作将以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为目标,着重经济合作,并以此塑造地区秩序。  相似文献   

3.
2018年7月,日本和欧盟领导人签署了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不仅涉及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更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当前,全球贸易体系仍处于重构期,包括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传统发达国家仍致力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也没有改变这一趋势。在新一轮全球贸易体系重构背景下,中国需抓住机遇,以自主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转型历史的演化逻辑看,不同类型社会矛盾的"相对集中出现"往往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在社会转型的始初阶段,大量基本生存诉求型的社会矛盾开始相对集中地出现。这种社会矛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相对直观地围绕着最基础性的基本生存问题亦即绝对贫困问题;利益诉求主要是采取"一对一"的直接形式进行;社会矛盾冲突的组织形式常常以工人运动为主;大量社会矛盾冲突属于制度外的抗争;暴力、流血的方式常常成为利益诉求方式的重要选项。之后,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到了社会转型的中后期,则是大量基本权利诉求型的社会矛盾开始相对集中地出现。这种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表达利益诉求的群体的广泛性;对于基本权利的诉求涉及多个领域;直至扩展到社会的公共议题。其特征是:利益诉求渠道趋于多样化和广泛化,利益诉求方式趋于平和化,利益博弈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2013年以来,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在历史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截至2017年年底,从伙伴关系数量上看,新建伙伴关系48对;从伙伴关系质量上看,五年间,高层级的伙伴关系数量达到48对,伙伴关系升级次数达47次;从伙伴关系的体系结构来看,在范围上,中国的伙伴关系国家遍布全球,在层次上,双边性和区域性伙伴关系架构已经建成,全球性伙伴关系网络已初具规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呈现出量变和质变同时演化、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同时兼顾、双边和多边关系共同推进的显著特征,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风范。在中国外交的未来发展中,伙伴关系既是中国外交体系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动力和基础,更是践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虽是南海争端的非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也没有主权诉求,但近年来在其外交表态中多次将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航行自由视作自身的核心利益,并借助"东盟成员国"和"中美平衡者"等身份提升其在南海问题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既有其多元利益诉求和地缘政治考量,也体现出其相互交织甚至矛盾的多重身份定位。本文从双边、地区和全球三个层次分析了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并从国家身份定位、利益诉求与外交政策互动的视角,探究新加坡在南海问题上的多重身份定位与利益诉求,以期研判其南海政策和中新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美国各自倡导的伙伴关系既有渊源,又有显著不同。不过,由于伙伴关系概念缺乏清晰界定,关于伙伴关系的学理研究难以深入,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也难以摆脱美国主导的西方伙伴关系的语境。伙伴关系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外交政策概念。伙伴关系政策既承担国家对外战略任务,也有独特的功能。美国主导的伙伴关系是美国旨在维护世界领导地位,以联盟为核心而构建的具有等级和功能差异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关系。中国特色的伙伴关系是中国为了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而倡导的一种"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平等、和平和包容的新型国际合作范式。经过比较,伙伴关系可以被界定为一国为了实现对外战略的总体目标,基于特定的共同利益和可能的共识,与另一方正式建立的,具有较高政治平等性和政策灵活性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就总的特征而言,欧盟政治是"两级政治",欧盟的方方面面都打下了这一特征的烙印,政党自然也不例外.欧盟的政党体系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一个是民族国家层次,另一个是欧盟层次,即超国家层次.从政党的架构来看,欧盟层次的政党已经与民族国家政党相类似,但是,就政党的地位与功能而言,欧盟层次的政党却难以发挥类似政党在民族国家中的那种核心作用.我们可以把欧盟各成员国的政治称之为"政党政治",但却不能把这一称谓加之于欧盟政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比较欧盟两级政党架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探寻限制欧盟层面政党作用的各种因素,并对其未来的走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金玲 《当代世界》2016,(6):28-30
正自2011年西亚北非动荡以来,欧盟加大了对周边国家"民主转型"的支持力度。然而,随着动荡的持续加剧,欧盟自身越来越不"安全",尤其是恐怖主义的侵袭让整个欧洲神经紧绷。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开始调整其周边政策,淡化意识形态,秉持"利益交换"原则,与周边国家发展更加务实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海外利益维护既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关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议题。作为一个被西方视作"异质文明"的新兴大国,中国的海外利益维护问题尤为紧要,但其战略重心与核心任务显然不是遵循西方式的外交、法律或军事等路径,而应从观念、路径、模式等层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海外利益维护的战略框架。在观念层面,中国应力避纯粹的物质利益观、狭隘的民族主义、褊狭的零和思维,树立正确的综合利益观、共同利益观、合作利益观;在路径层面,中国应力避偏重双边外交的传统机制,从推进经济外交、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军事合作等层面着力,拓展海外利益维护的多元路径;在模式层面,中国应力避以单边主义、黩武主义为主导的零和模式,构建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国际制度为依托的和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欧盟对俄能源战略的目标是保障能源供应,推动俄罗斯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并使其最终融入欧洲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欧盟对俄能源战略的实现途径是通过经济援助及构建欧俄能源相互依赖关系,推动俄向符合欧盟价值规范的方向发展。市场的稳定性是与其规模及容量成正比的。因此,中国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在加强与俄罗斯等能源生产国合作的同时,注重与欧盟等能源消费大户的协调,积极推动建立欧亚大陆核心区域的能源自由贸易区,惟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不同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欧盟治理中的重要行为体,欧盟利益集团①通过利益表达、政治参与等方式对欧盟的政策制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欧盟利益集团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西方民主社会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员国事务的欧洲化、传统政治组织形式的日渐式微对欧盟层面利益集团的产生提出了要求。从欧盟的角度来看,发展战略性的利益集团政治符合其治理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尤其是在利益博弈中,双方之间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共栖现象更加强了这种需求。而利益集团对欧共体政策成功游说的正面效应,也促使欧盟层面更多的利益集团产生、发展。随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欧盟的数次扩大对欧盟利益集团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大背景下,全球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出现了新的进展。继美国在2011年高调推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并诱导日本加入TPP谈判后,日本与欧盟启动了自贸区谈判,中日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也宣布启动。而美欧自贸区谈判在停滞十年后旧事重提,重新启动谈判,不仅对美欧双方的经济,而且对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格局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空间领域大国博弈态势加剧背景下,欧盟调整网络空间战略,注重维护自身的网络空间主权,提出要建立数字主权和技术主权;加大对成员国网络安全的统筹协调,先后出台了多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进程,积极提升影响力与话语权。网络安全形势变化、网络空间大国博弈加剧以及"美国优先"对美欧网络合作带来巨大冲击,是欧盟调整其网络空间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欧盟网络空间战略的调整有助于中欧双方在网络空间领域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同时为双方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层面加强政策协调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中印两国拥有广泛的"认同"利益:对和平与安全的认同、对发展与稳定的认同等。中印应以上述"认同"为基础,通过双边及多边互动增进互信,建构"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引领增长的合作伙伴"、"战略协作的全球伙伴"关系。同时,以"三个伙伴"为"身份"基础,明确和拓展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利益为导向,以"五通"为路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对接两国发展战略,实现国家层面的繁荣发展、双边层面的互信共赢、国际及地区层面的公正有序,最终建构中印"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2020年适逢中意建交50周年,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变着国际局势。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加强中欧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理论框架探讨伙伴关系的深化,就是以巩固伙伴关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为目标,以发掘和拓展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高合作水平为手段,探讨持续增进共同利益和促进互利共赢。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不断深化,同时也面临挑战。中意双方应在政治上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提高双边合作的制度化水平;在经济上拓展合作领域,加强竞争管控,实现互利共赢;在人文领域促进相互了解与信任,消除误解与偏见;在地区层面注重协调中国、欧盟和意大利三边关系,防止中欧关系波动影响中意双边合作;在全球层面,进一步加强金融体系等改革、环境与经济治理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政策协调,深化全球战略关联。  相似文献   

17.
<正>欧盟是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中坚力量。虽然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欧盟引领国际气候谈判的话语权和领导力量有所减弱,经济危机也或多或少影响了相关投资,但欧盟并没有放弃一贯的政治诉求,内部低碳发展决策和行动也没有停滞,并取得了相当成效。这对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特别是如期达成有效公平的"2015年协议"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欧盟国家周边战略的基本格局是"向东扩张、稳住南方",在将中东欧国家先后拉入联盟的同时,与南地中海国家建立"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试图使用"接纳"的手段维持南地中海国家的稳定,同时推动其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进程。2011年后,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东北非国家发生多米诺骨牌式的变局,利比亚和叙利亚陷入内战,伊斯兰极端势力兴起,南地中海地区由此失去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试图通过强化"伙伴关系"重新控制局面,但很快就发现行不通。目前,欧盟正在对其后冷战时代的中东北非战略进行反思与调整。解析这个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发现,后冷战时代西方国家的扩张性已经受到遏制,世界将愈加明显地进入多极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外交、防务、经贸和地区事务上的合作都呈现出稳步推进的态势。"特朗普冲击"无疑是推动日澳加快合作步伐的重要外在因素,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稳定的内在驱动力,集中体现为促进经济互补的需要、防范地区权力转移的潜在风险、延续对其有利的区域秩序以及实现各自所重视的政治目标。然而,由于两国在深化安全合作关系上面临着诸如国内政治博弈、对"中国威胁"的认知差异,以及稳定对华关系的不同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掣肘,日澳在短期内实现军事同盟化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20.
一、东亚地区有必要加强经济合作苏联东欧的巨变,"冷战"结束,不仅没有加速国际一体化的发展,相反,却加速了以各国利益为核心的分散化趋势,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争夺未来国际经济中的领先地位,加强了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与过去有显著的不同,仅凭一国的力量无法取胜,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领头建立区域集团,企图以集团对抗集团。目前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