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赌博,是旧社会遗留的一种恶习,从古至今,一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不齿。赌博行为不仅对成人有很大害处,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嗜赌成瘾者能够导致其违法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和家庭的团结稳定。因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制定完善了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赌博违法行为的惩处。但近年来,我区城乡的赌博现象日趋严重,已直接成为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地根治赌博违法问题,特将有关法律法规加以摘抄,并将初步调查发现的赌博问题汇集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犯罪发展态势,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并从净化其生长的社会环境和保障其身心健康的原则出发,对青少年的行为予以一定的限制,大体包括:一交易方面的限制包括禁止向青少年贩卖、出租诱发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禁止以青少年为对象进行收买旧货、有价证券和贷款;禁止向青少年贩卖有害玩具和向青少年出售烟酒等。二进入某些场所的限制包括禁止青少年观看带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等内容的电影、电视、戏剧的演出;禁止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涉税犯罪是当前我国最为多见的一种经济犯罪。当前涉税犯罪呈现关税与非关税犯罪此消彼长,犯罪主体36岁以上年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男性企业经济管理人员为主,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比例较高等特点。预防、打击涉税犯罪需要强化全体公民如实自觉申报纳税意识,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和提高对涉税犯罪打击能力等多方面着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青少年犯罪中,犯罪青少年对其实施犯罪过程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主观评价。评价的差异一方面受到犯罪人主体特征的影响,如犯罪人的年龄、性别及犯罪经历等,另一方面也受到犯罪实施过程的条件因素影响,如犯罪的组织形式、犯罪手段的运用、犯罪工具的使用等。以上分析从多个侧面描述和揭示了青少年在犯罪进程中所特有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立足长期、系统的犯罪调查,对犯罪成员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变化规律、犯罪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等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07,(10):7-7
最近,美国新泽西的民主党政治家和纽约的一个反赌博联盟要求调查澳门赌王何鸿燊与“中国共产党党员、有组织犯罪和朝鲜政权的关系”,同时,由那个反赌博联盟编撰的一份308页的报告还披露,新加坡政府在给予马来西亚赌场以赌博经营权时,要求它断绝和何鸿燊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据报载:“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呈明显的上升和低龄化趋势,具有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凶残化.、犯罪经历‘惯犯化’、犯罪组织‘团伙化’等特点.未成年人的犯罪已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他们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开放性有利于犯罪的国际化,各国法律、政策的差异性刺激了犯罪的国际化,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全球化引起的“失范状态”加剧了犯罪国际化的倾向。全球化形势下犯罪国际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其主要手段、以有组织犯罪为其主要形态、以毒品犯罪和洗钱犯罪为其典型犯罪类型并以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为其主要发展趋势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体结构与动机特点,认为犯罪的机会成本低、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犯罪动机分布的发散性、犯罪观念影响的综合性等,是此类犯罪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宏观、中观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整体现象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所以,预防该群体的犯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既具有青少年犯罪的某些共性,同时又具有流动人口犯罪的某些特性,是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社会因素作用于该种群体的一种折射。因此,预防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犯罪,必须要从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特点和犯罪规律着眼,建立以服务、管理、预防为一体的预防犯罪格局。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逐年上升,且该群体犯罪呈现出年龄低龄化、手段成人化、作案团伙化、行为凶残化等新特点,我院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作为2008年度的重点调研课题。课题组从我院近几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调查入手,对未成年犯罪对象及亲属进行回访和调查,召集有关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妇联、学校等部门进行座谈,从而收集了比较翔实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某内地省份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经与成年人在犯罪数量、犯罪类型的比较,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在犯罪数量方面与成年人犯罪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总体是健康的、平稳的。未成年犯罪人在主要犯罪类型的分布上总体同成年犯罪人呈一致的态势,在某些犯罪类型上,两者在量上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犯罪、暴力犯罪突出、智能犯罪增多等新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网络的监管乏力所致。  相似文献   

16.
评估青少年犯罪现状涉及几个问题: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是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青少年犯罪是犯罪源头还是犯罪主体,青少年犯罪是低龄化还是第一次犯罪年龄提前,青少年犯罪增多是打击不力还是教育不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2001-2003年3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类型与特点、犯罪成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专家提出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对南京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有了新变化,其违法犯罪初犯年龄有所降低,小年龄违法犯罪增多,未成年人涉足较为严重犯罪时有所闻,例如,盗窃所涉及的犯罪数额越来越大,抢劫、强奸等犯罪手段更加疯狂,贩毒案件和团伙作案增加较快等等,未成年人犯罪再次引起社会的震惊和不安。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各界在强烈呼吁要加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力度的同时,有关修改刑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年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适用更加严厉刑罚等的呼声也再次高涨。  相似文献   

19.
尽管青少年酗酒犯罪现象呈下降的趋势,但酗酒对青少年犯罪的倾向性影响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酗酒促使犯罪动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并多受到“情境”影响,犯罪目的非财产性指向明确,犯罪多具有暴力倾向,犯罪类型大多为滋事、抢劫和伤害等。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理论历来关注犯罪研究,它对犯罪行为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心理学家倾向于对犯罪行为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30年以来国外心理学关于影响犯罪因素的一些主要研究,其中涉及到传统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辈群体、情境因素、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等。因为智力、人格、家庭、学校和情境等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传统因素,所以。本文着重地介绍了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并还进一步提出,个体的犯罪行为不仅受到犯罪倾向与犯罪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在犯罪机遇前的理性选择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