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周琪 《当代世界》2013,(5):19-22
2010年底爆发的“阿拉伯之春”浪潮首先推翻了突尼斯的本·阿里政权,此后,在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同长达几十年的强权统治相继倒台,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阿拉伯之春”来势之迅猛使美国措手不及。由于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运动主要发生在美国的阿拉伯盟国,美国担心这些国家的政权变更将会导致政权落入伊斯兰激进势力或伊朗代理人之手,从而动摇美国在这一地区多年来精心构建的有利于美国的地区稳定框架,因此,美国最初的态度是踌躇不决,并一再表示美国政府希望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能够通过与民众对话和改革来缓和国内局势。  相似文献   

2.
2018年底至今,中东地区多国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抗议活动,对国家政权稳定产生了不同影响。中东新一轮抗议潮仍起因于民生问题,本质上揭示了民众需求与政府有效供给之间的尖锐矛盾,反映出当前中东国家治理能力不足和治理绩效弱化。同时,与2011年"阿拉伯之春"引发的中东剧变相比,此轮抗议潮在抗议主体、社交媒体的应用以及反对外来干涉等方面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中东多数国家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特别是有效改善民生与发展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东地区和国家的动荡、纷争恐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3.
梅新育 《南风窗》2012,(14):62-64
脱离制造业基础奢谈什么"世界办公室",最终只能沦为笑谈;制造业基础没落,相应也就意味着为之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衰亡。不管玛雅人是否将2012年列为世界末日,不管地球是否真的开启了震动模式,在此之前的2011年都已经注定将以"动荡之年"载入史册了:东日本大地震,席卷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动乱,西班牙等欧洲重债国家连续爆发抗议失业、经济紧缩政策的大规模民众示威游行,伦敦骚乱,起源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蔓延到美国各地和世界其它许多通都大邑……这些动荡之所以爆发,关键在  相似文献   

4.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5.
赵义 《南风窗》2011,(26):20-20
相对于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民众喋血和埃及广场示威的惊天动地,阿拉伯国家的其他一些政局变动可能不那么可歌可泣,但对于许多当地人来说,前进的碎步仍然是令人激动的。按照12月7日公布的结果,穆斯林兄弟会挹注的"自由和正义党"在埃及第一阶段议会选举中囊括最多议席,有志于组阁。阿拉伯之春以来,宗教性质的政党屡屡取得选举胜利。如在标榜宪政改革的摩洛哥,"公正与发展党"11月25日赢得众议院简单多数席位,首次有权组建联合政府;在赶走独裁者的突尼斯,"伊斯兰复兴运动"10月23日获得约40%的制宪会议席位,一举夺魁。由于上述政党  相似文献   

6.
从席卷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到肇始于美国华尔街的“全球占领运动”,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爆发不同程度的社会抗议活动,2011年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愤怒之年”。各国国情不同,动荡形式各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特征,折射出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社会动荡新特点、新动向。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南风窗》2010,(16):13-13
<正>会议积极,取得成果……(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热爱伊拉克民众,这是我发现的最不错的事情。——曾批评前总理阿拉维是美国政府"爪牙"的伊拉克"萨德尔运动"领导人萨德尔,在大马士革与阿拉维会面后,首次表达了支持阿拉维出任总理的意向。  相似文献   

8.
中东变局是一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地区性政治与社会运动,既有共性特征,但在不同国家又有巨大的差异性;阿拉伯国家在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存在的积弊,是中东变局的根本原因,但也受到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民主变革和民主转型无疑构成了中东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阿拉伯国家均在进行民主转型和民主改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伊斯兰教、军人干政和地缘政治因素构成了影响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核心因素。从伊斯兰教与民主转型的关系来看,教俗对立将继续困扰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同时温和伊斯兰力量也将探索伊斯兰特色的民主道路,伊斯兰与民主的关系将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不断进行调整与重塑。从军人干政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军人干政的消解需要经历从民主启动、民主巩固到民主运转的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有赖于宗教与世俗关系经长期磨合互动后而走向正常化。从地缘政治与民主转型的关系看,阿拉伯国家内部复杂的宗教、教派和族群矛盾,阿拉伯国家间的矛盾、意识形态竞争和地区领导权的争夺以及西方大国的军事干涉和民主输出,都加剧了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的动荡。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春天,发端于突尼斯的民众反政府运动像潮水般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埃及、利比亚、也门等十几个中东国家受到波及,掌权多年的中东强人本·阿里、穆巴拉克、萨利赫接连倒台,卡扎菲更是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相似文献   

10.
国际     
《南风窗》2012,(1):27-27
风云Major Issue埃及"半边天"上街2011年12月20日,约1万名埃及女性走上开罗街头,要求军政府下台,同时抗议军警在镇压民众游行时粗暴对待女性。据悉,此次抗议可能是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妇女集会示威,也是自1919年埃及妇女大游行后,最令人瞩目的妇女运动。  相似文献   

11.
张凡 《当代世界》2013,(10):67-70
2013年6月,巴西爆发了20年来,最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这一抗议活动最初只是圣保罗等少数城市公交票价上涨引起的小范围示威,但很快蔓延至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2.
陶短房 《南风窗》2011,(13):86-88
伴随中东局势变化进入尾声,却有一波波"倒春寒"袭来,在不同国家登场的恐怖袭击、部落混战、民主恶斗等后患,将愈发困扰企望一夜间迎来美好民主的民众,且发人深省。奥巴马5月19日发表的"新中东政策"讲话,与其2009年6月4日"开罗讲话"遥相呼应。仅仅相隔两年,当年人们斥之为"天方夜谭"的"阿拉伯之春"居然已部分实现:突尼斯、埃及业已变天,也门、叙利亚积极跟进,利比亚的卡扎菲早已众叛亲离,成为  相似文献   

13.
魏伟 《当代世界》2011,(12):14-16,27
2011年,世界政党形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入影响稳中趋乱,脆弱性、动荡性较往年突出。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困境加深,执政党在选举中普遍败北,民众抗议活动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4.
王京烈 《当代世界》2013,(3):39-41,50
被西方媒体称为“阿拉伯之春”的运动,2010年11月,由一个突尼斯大学生之死引起,随后在西亚北非国家引发了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反政府社会运动,这场运动如狂潮风暴,襄挟着整个阿拉伯世界,更令数个国家政权更迭然而,旧政权虽被推翻,几十年累积下的社会痼疾却并未离开;预想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革新并未实现,各种矛盾反而进一步激化、爆发;地区伊斯兰力量整体崛起,并逐步走向阿拉伯国家政治舞台的中心,反而令美西方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骤然紧张值此轮阿拉伯地区动荡两周年之际,本刊特约请专家撰写了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解读,以引发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晋 《当代世界》2021,(3):52-58
"阿拉伯之春"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改变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以色列对"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也经历了由喜悦、乐观到谨慎、理性的转变.面对中东新一轮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色列采取了加强国防军建设、与美俄和阿拉伯国家等域内外大国发展关系、积极应对伊朗威胁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将面临更多变数,但美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巴以问题变化、美国与伊朗地区博弈加剧以及以色列面临的内部政治纷争将对其对外战略产生更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埃及到也门、约旦再到巴林、伊朗,肇始于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从北非穿过整个中东直抵波斯湾,正蕴酿成席卷阿拉伯世界的新一轮民主之波。约旦政治分析家坎哈威说:"警钟已经响起,其他国家领袖应有所醒悟,意识到民众已非常厌烦,他们要争取政治自由、实现真正的经济改革、杜绝贪污和用人唯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译自《新左翼评论》第72期(2011年11/12月号),原文标题为《乍暖还寒》(Spring Confronts Winter),作者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系美国马克思主义社会评论家、历史学家及政治活动家,同时还担任《新左翼评论》的编辑,著有《布满贫民窟的星球》。在本文中,作者扼要地回顾了2011年资本主义世界所经历的主要政治动荡——"阿拉伯之春"以及席卷欧美的抗议运动,并以持续已久的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参照系,阐释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在欧盟内部,德、法等大国在经济上相对其他小国一贯保持着强势地  相似文献   

18.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Omar Muammar Al-Qathafi,1942—)是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国家元首。十几年来,卡扎菲在所谓既非资本主义,亦非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的指导下,对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以来,以反对政府改革传统福利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抗议风潮在多个欧洲国家同时爆发并持续升级、激化,并有引发国内政治危机的可能,这引起欧洲各界及世界各国的极大震动.法国政府的"首次雇佣合同"法案招致全国持续不断的抗议活动,且愈演愈烈,学生和工会组织已经两次发动上百万人参加抗议活动,这是法国去年10月经历了1968年以来最严重的社会骚乱后的又一次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初,中东各国相继爆发了要求改善民生、进而扩大民主的政治运动,西方媒体将其称为"阿拉伯之春"。然而,这场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没有经过"夏润、秋实",便进入了"阿拉伯之冬",引发了中东地区持续两年多且迄今尚未停止的政治动荡,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政治强人穆巴拉克、本·阿里、卡扎菲等如多米诺骨牌般相继倒下,叙利亚至今仍处在内战之中。在这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