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联盟"思想,指出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同盟军的重要性。列宁创制了统一战线术语,丰富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政治联盟的内涵。斯大林在二战时期同英美等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扩展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范围。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确立了中国化的统一战线内涵。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政治优势,实现了从阶级联盟到非阶级联盟,从团结朋友、孤立敌人到大团结、大联合,从革命策略到治国方略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密切相关,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来源和价值诉求,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坚持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主权原则。统一战线实践推动着我国协商民主建设不断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奠定了我国政治生活领域多元政治主体之间合作、协商与联合的合法性基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多党合作奠定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基础;爱国统一战线丰富了我国协商民主的主体结构;统一战线的协商理念、组织形式和制度架构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政治与制度资源。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尝试以统一战线思想处理政党关系,以政党合作代替政党竞争.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符合斗争需要和中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的开端;"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源头,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态.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和探索中国政治文明道路的实践,促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最终形成.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因国民党蒋介石的背信而失败,但它为中国政治建设和政党合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框架机制.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农民,采取正确的联合策略,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关键。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三个不同时期,对农民的认识不同,采取的联合策略也不一样。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俄国的农民分为下等户、中等户和上等户,无产阶级应该联合下等户和中等户,反对上等户;国内战争时期,列宁认为农村居民分为贫苦农民、中农和富农,无产阶级应该联合贫苦农民,还要和不剥削人的中农结成联盟,镇压富农的反抗;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认为农民已经中农化,即小资产阶级化了,无产阶级与农民主要应结成经济联盟。  相似文献   

5.
陶陶 《工会博览》2011,(5):302-303
地方高校统战工作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与党外人士联盟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握高校统战工作的新规律、拓宽新的思路,开创新的局面,是当前高校做好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和人民共和国国体思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与我党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联系,毛泽东关于人民共和国国体的构想也分别经历了"人民的统治""工农民主专政""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等不同发展阶段。这并非巧合,它表明统一战线确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和政治生态,是毛泽东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勾画未来新中国国体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事实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在统一战线的基础上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此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开启了中国化时代化的演进历程。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中国的演进,一方面得益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方面深深扎根于中国具体实际。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演变为“爱国统一战线”,再到把“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也纳入进来的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其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下日益系统化、科学化,并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的习近平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开创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不断演进、不断拓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其成立之日起,便极积开展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党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党早期的领导人,周恩来同志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起团结战斗,不仅对统一战线、军事工作、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一党训政制度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并在建国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成长壮大与当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离不开世界各国爱好和平和进步力量的支持。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对外交往,争取国际上的进步力量和有识之士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推动建立国内和国际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从而实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执政党的对外交往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  相似文献   

11.
人心和力量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本质问题,是统一战线法宝作用与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习近平关于统战工作的"人心力量论"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揭示了统一战线由"革命策略"到"执政之道"的理论缘由,阐明了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历史基础,回应了"人心向背"的现实需求,指明了凝心聚力的实践路径,既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统一战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指导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和价值导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理路,对于坚持人民主体思想,探索人民主体地位新的实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界定人民的范畴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前提和关键;坚持个人主体与社会总体的辩证统一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原则;逐步理顺主客体关系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主要任务;不断彰显人民主体性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握和遵循这一内在理路,人民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从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13年"进步联盟"的成立意味着社会党国际开始分裂。2017年3月,双方几乎同期召开代表大会,"进步联盟"一大完成了组织建构,正式脱离社会党国际。这意味着经过多年酝酿,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进步联盟"认为,不平等是当前社会最大的"退步",社会民主党应防止"经济"和"政治"联合侵蚀"社会",并站在99%大众的立场上反对"精英"。他们试图以进步主义为主导,推动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通过重塑社会民主,重树左翼标识,明确提出用民主战胜资本主义;通过重建民主社会,提出替代性的民主道路,以提升社会民主主义的认同度。这一新趋势能否使社会民主主义走向新生,需要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国体的统一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并列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的思想还需进一步挖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曾将统一战线上升到"国体"的高度,这个规定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是否坚持统一战线、能否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是决定革命成败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平稳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为统一战线的发展赋予了更坚固的基础,进一步把握其内涵和发展轨迹,能够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做出新解读。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实质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爱国统一战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主义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关系,也就是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不处理好统一战线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不可能的。有着顽强生命力和内生性的统一战线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大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史上,共产党、国民党、青年党循环敌对、相互抗衡,共同支撑起中国政党政治的主体格局。由于三党同属动员型政党,这导致三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最为激烈。同时又因受到思想斗争的范围所限,各方交锋的中心就落在了校园之内。中国共产党对国、青两党,一方面运用党团制度从内部进行瓦解;另一方面通过统一战线从外部实施孤立,以确保自身在这两党的攻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和其他资料,考察了毛泽东时期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合作模式——准联盟外交。受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国家利益、安全威胁认知及美苏对抗态势的共同影响,中国的准联盟外交战略旨在获取外部战略资源,可大致分为与亚欧中小社会主义国家的准联盟外交、与民族独立国家的准联盟外交和与西方国家的准联盟外交三个阶段。经济和军事援助是中国开展准联盟外交的主要手段,首脑外交是辅助手段。中国的准联盟外交战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由于其忽视合作机制的作用,当中国和准盟友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时,准联盟外交往往随领导人意志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并最终走向消亡。另外,中国领导人对国家安全威胁与利益的判断常常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且过于强调经济援助而不是互利合作,导致建立在经济援助之上的准联盟外交所获取的战略收益常被支付的高额援助所抵消。  相似文献   

17.
联盟政治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研究焦点,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者从联盟维持的动力、内部凝聚力、制度化程度、联盟内部管理等视角提供了许多新的见解,提升了联盟政治研究领域的理论化水平和现实相关性。在《比铁板一块更糟糕:亚洲的联盟政治与强制外交问题》一书中,柯庆生以联盟内部凝聚力为核心解释变量,探讨了联盟的内部关系对强制外交效果的影响,指出联盟内部缺乏团结和不协调会增加地区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导致现有冲突的升级和延续。借助大量的原始档案和相关研究,作者利用冷战时期的中苏同盟与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之间的互动来验证这一有悖常识的论断。尽管该书的案例分析侧重于冷战初期,但是为我们审视冷战时期的东亚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该书的研究问题和理论解释对理解当今东亚地区的国家关系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之间的互动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本质上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党的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不断增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问题;"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三大法宝”.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世界现武装起来的、有着80年奋斗历程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必将以其鲜明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立场和最高度的历史自觉性,与时代同呼吸,与历史共命运,必将在继承自身各项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带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辟新的光辉未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友谊与合作中,向世人展示了伟大的人格形象.其中,他们为全人类工作的宽阔胸怀和伟大抱负对克服原来以小生产者(农民)为主体的执政党的狭隘意识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伟大合作精神和互相谦让精神最值得中国共产党人效法;他们极力反对个人崇拜的作风仍值得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他们科学、严谨、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按其主体划分,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先进性和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先进性不是个体党员先进性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科学的制度和体制整合下,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所展示的先进功能。因此,保持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先进性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系统功能理论,通过调整和建构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内科学的决策制度、科学地设置和规范党内权力结构等方面来实现。保持中国共产党个体党员的先进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指针,从"主动"的视角通过建立健全党员的学习和教育制度、必要的精神激励和物质保障制度以及从"被动"的视角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