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代盘庚迁都至殷,有文字记载起,商王室即视西域于田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和田玉为珍宝,自公元前1300年至今,玉已成为中华民族之魂,和田玉作为镇国之宝。 据卢连成(《殷墟发掘记》,四川教育出版社,成者,1996年)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帝王大墓8座,贵族中型墓20多座,  相似文献   

2.
雪珥 《法制博览》2010,(17):4-5
有关康梁的早期改革,很多材料是康梁出国后伪造的。研究“戊戌变法”的严肃的史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08,(3):51-51
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真迹,这已是国内文物专家早就公认的结论。然而,2007年末,京城某媒体突然报道,北京市文物局市场处处长、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傅公钺在出席“国宝文物高仿品评审会”时称“故宫博物院藏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仿品,真品现在不知去向,可能是被毁了,也可能还没浮出世间。”国宝真的有假?  相似文献   

4.
陈思呈 《法制博览》2009,(18):74-74
神仙都是很寂寞的,七仙女见到董永就当个宝——随便一个男人她都会当个宝,田螺姑娘也这样,白蛇也这样,都修道得快成精了,一见到男人,神仙也不做了,毕生愿望便是“嫁人随人”。这些故事,或许有编故事的男人的意淫,但也确实因为神仙们太寂寞了,爱情太稀缺了,要不怎么说“宁羡鸳鸯不羡仙”。  相似文献   

5.
虢季子白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与现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馆藏珍品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而作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虢季子白盘目前也是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出国或出境展出的64组“至尊级文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远环 《法制博览》2011,(12):28-29
“与国际接轨”是近年来颇为流行、叫得最响的一个词。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与国际接轨”,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五花八门的出国“考察团”派出去了……  相似文献   

7.
如蚁轻爬,如电轻触,如风轻袭,如火轻噬……个中之“轻”,且看——从南下的列车,到泊岸的货轮, 人们不时被箱箱件件的长白山参茸,烟台阿胶,大兴安岭的冬虫夏草吸引住。源源滚滚是何物?宝!试问.“讲饮讲食”、“最识补”的广州人,谁人不识宝!然而,近年来,笔者发现广州人又多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背景】 熊猫“英英”,是首届中国杂技艺术节身价最高的明星.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只会演杂技的大熊猫。十多年的舞台表演,使英英成为驯化表演艺术园地里的一株奇葩!它成功摘取了国际国内表演上的很多大奖。它被泰国国王奉为“吉祥之宝”、“超级巨星”,被加拿大卡尔加里市长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曾受到江泽民总书记、加拿大总理的亲切接见。在英英风光全球的背后,有一位名叫白玉陵的伟大女性,她放弃了自己前程大好的表演事业,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耗在只有一张床、一台电视机和一个铁笼子的房间里,20年如一日地像母亲一样照顾英英,精心地伴随着它。英英早己成了白玉陵生活的一部分.并融入了她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晚清“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在北京,大克鼎在上海,惟独另外一宝毛公鼎越过海峡,落脚在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曾经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奋战了7个春秋的老兵.回忆往昔,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朝鲜大地…… “啷——嘟”,随着值星班长的紧急集合的哨声,我们从床上跳起来,背起早已准备好的行装跑到招待所的院里集合.久已盼望的出国作战,终于在1951年10月17日实现了! 在黄昏落日的余晖中,汽车驶上了鸭绿江大桥.我对桑坪说:“这回可出国了啊!”他笑着点点头,我俩都是一起由中南军大文工团参加抗美援朝,而今又一起出国,都有一股说不出的兴奋心情.  相似文献   

11.
“父”这个字,按语言学家的分析,是个象形字,像人持杖之形。大概不持杖教训儿女的,便算不上“父”。不是有旬时髦话叫“落后就要挨打”吗?那是非常正确的。移用至家庭关系中,儿女的年龄永远落后于老爹岂有不挨打之理?  相似文献   

12.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1):F0002-F0002
宋代以奢华著称,蓄妓之风也颇盛行,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多与歌伎交游,“官伎承值,征歌侑酒”。有资料称名相寇准居官清廉,以其“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为论据,可见在当时蓄伎之风何等盛行。但有意思的是,寇准大概也有此好,他的侍妾倩桃曾以诗讽喻寇准,诗中有“一曲清歌一束绫”之句,可见寇准出手还是颇为大方的矗而且,寇准也并没有“痛改前非”的意思,他在回复倩桃的诗中说:“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相似文献   

13.
王仁 《法制博览》2008,(1):38-38
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物,莫过于和氏璧了。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  相似文献   

14.
在铺天盖地的留学广告的宣传下。在与其他家长的攀比之下.有多少父母倾其所有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以为“等孩子回来就会找到好工作挣到大钱”。事实上有多少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一个人出国留学呢?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国外究竞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还有“四大丑女”呢。通常的说法是:黄帝之妻“嫫母”;齐宣王之妻“钟离春”;梁鸿之妻“孟光”;许允之妻“阮氏”。此外,还有西施的邻居“东施”、诸葛亮的妻子“黄阿丑”,以及登徒子的老婆等人,作为候补。其中,最著名的丑女人,就是“无盐”。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9):14-18
东方朔本姓张,小名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阳信县大桑洛墅)人。那么,他为什么又姓起“东方”来呢?原来他是一个“弃儿”。生父姓张,名夷,字少平。母亲田氏。当他来到人间刚三天,母亲就去世了。真是“有娘的孩子像块宝,无娘的孩子像根草”,无法养活他的父亲,只好把他扔出家门。当邻母听到婴儿啼哭声将他抱回来的时候,正值东方发白,于是便取姓“东方”,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出现一股留学热情。现在新东方任职副校长的徐小平就在1987年的最后一天出国的。“20多年前的留学,更多的是公派留学,是一种不充分竞争下的、无奈的精英留学;而今天的留学,变成了全民留学、大众留学,人们有选择的自主留学。”徐小平如此概括改革后中国留学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  相似文献   

19.
《法制博览》2010,(15):59-59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唐诗中最为温馨的一首诗,在华语圈中家喻户晓。 我们太习惯于说“慈母严父”了,以至于我们自然地就认为“慈母”就是“慈祥的母亲”。其实,在中国古代,曾有个专门的称谓叫“慈母”,对于这个“慈母”来说,“慈母”之“慈”与“慈祥”无关,“慈母”本来是件伤心往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外在对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解读中有一些共识,也存在认知分歧。具体说来,在中国为何会推动共同富裕这一问题上有“社会发展之需”和“争夺治理话语权之需”两种解读;对中国推动共同富裕是“现有体制的加强”还是“政策根本性的转变”的认识存在分歧;对中国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存在乐观和悲观两种态度;关于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影响也有将实现“共同繁荣”和可能增加“共同风险”两种声音。其中一些认识是由于偏见与误读造成的,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回应与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