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宋尾 《法制博览》2010,(3):29-29
在狗的视野里,有黑白两种颜色。但是,它的主人,却只有一个。关于这点,养过狗的人都很清楚。在这个星球上,再没什么动物比狗更忠实了。  相似文献   

2.
民众的不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苏联的解体?迄今为止,这个复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为什么大多数苏联问题专家没有思考苏联民众不满的本质和意义呢?为什么观察家们如此迟钝于怀疑苏联体制的可行性?为什么他们对少数人的下述观点无动于衷,即苏联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沙土之上,而且到1989年,其体制已经表现出了开始解体的...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是斯大林模式成型的重要时期.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苏联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将富农作为一个阶级予以消灭"不仅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如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所引起的争论一样,在如何看待消灭富农这一历史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对"富农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政策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是世界上民族最多、问题最复杂的国家。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苏联曾刻意塑造"苏联人民",并一直大力宣传取得的民族国家建设成就,但在民主化改革和允许民众进行选择时,各加盟共和国都把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了苏联这个联盟国家的整体利益之上,国家认同感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实践证明,苏联按民族划分行政区域的做法无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南庄 《法制博览》2011,(5):20-21
在苏联历史上,上世纪70年代可算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期。这一时期,苏联政局稳定,在与美国的军事争霸中也不落下风。然而就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苏联却多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6.
吴久久 《法制博览》2011,(10):17-17
北京:你好。 在这个春天里,你让我们吃惊。 自由、平等的迁徙和居住虽然还是一个遥远的愿景,但是我们相信,这个浪潮会无可阻挡。只是在北京,它撞上了礁石。  相似文献   

7.
苏联的石油工业遇到了困难。苏联的石油生产很快将达到最高点,时间可能早则明年而肯定不迟于八十年代初。当生产跌落时,将会下降得很厉害。这些判断包含在最近透露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世界能源研究的结论里。这些结论影响了卡特总统,总统对大家提出了关于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紧迫性的警告。苏联石油工业正面临着困难(苏联也许在下一个十年内变成一个石油净输入国),这对《苏联问题分析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不会威到惊奇的(例如,可参见《苏联问题分析家》第四卷第二、三、四、十五和二十号;第三卷第十五号)。苏联石油工业一九七七年的形势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马骏 《法制博览》2010,(15):50-51
1941年6月22日凌晨,纳粹德国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进攻苏联的战争。战争初期,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为了抵抗侵略,战胜希特勒法西斯军队,苏联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6月23日,星期天),就成立了统帅部大本营。这个大本营里有斯大林、朱可夫、奠洛托夫(外长)、伏罗希洛夫(国防人民委员)、布琼尼(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等人。当时,朱可夫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9.
“点滴汇聚江河”,在这个无“微”不至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件在“微”平台上发酵、扩散,玩微博、读微小说、看微段子……如今,微电影成为“微”文化的新宠,更加贴近普通大众,普及度远远大于普通电影。企业里拍摄微电影重在创意的构思和情感的表达,这给了非专业人士的职工更多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也为宣传企业文化开辟了新途径。正是通过这些普通职工质朴的表达,在一瞬间让我们感动,或许是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微笑,都能在寒冷的冬日给我们温暖。这就是“微力量”。  相似文献   

10.
我很注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首先感觉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戈尔巴乔夫要提出新思维?苏联为什么要搞改革?在去年下半年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策略性的改革,现在已经不大听说了,基本上都认为是个战略性转变,是苏联要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是很同意这一看法的。今天的这个时代已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了,而是科学技术里出政权。如果苏联再不花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只是把钱花到军费竞赛上去,再想争霸、想搞军备竞赛,到二十一世纪比美国落后得就会更多,美国在经济上就会把它拖垮。但总的来讲,《改革与新思维》一书里面强调对时代的认识,对战争的认识,如对核战争的认识就变了。形成苏联这样的认识的因素很多,我的想法是新思维是个世界潮流。不仅从苏联角度看,其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在放慢,而且整个国际共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否则,波匈事件、南斯拉夫和东欧各国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以及今天中国的改革又怎么会发生呢?从整个世界潮流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已到今天,不仅从本国看,就从整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也必然出现这个潮流。这说明国际共运需要再思考、再认识、再发展。戈尔巴乔夫比较聪明,又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新思维与改革,其改  相似文献   

11.
开端 苏联刚刚成立时,根本没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当然谈小上坦克制造了,国内工业企业至多只能偶尔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在外国干涉下风雨飘摇的红色政权又迫切装备战斗车辆来加强红军的战斗力。1924年5月6日,国防工业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这是苏联国家坦克制造工业发展电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个系统中,成立丁一个分管坦克设计和制造  相似文献   

12.
每一场革命都是一次意外。尽管如此,最新的俄罗斯革命应该属于最大的意外之一。在直到1991年的数年里,西方的专家、学者、官员和政治家没有一个预见到苏联即将出现的解体,因为当时苏联拥有一党专政、国有经济和克里姆林宫对国内和东欧帝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简论苏联的犹太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犹太民族作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其命运是悲剧性的。在长期的流亡和迁徙过程中 ,他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世界各地。沙皇俄国是一个地域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大殖民帝国 ,在这个被列宁称为“各民族人民的监狱”的大帝国中 ,犹太人的处境是极其悲惨的。苏联同样是一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 ,由于苏联政府在民族政策上的严重失误 ,苏联犹太人的际遇是有失公平和公正的 ,因而导致 2 0世纪 70年代后在苏联犹太人中间产生了较大的离心倾向  相似文献   

14.
1991年圣诞节,在莫斯科寒冷的冬夜里,执政七年的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告辞职。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七十年的镰刀斧头的苏联国旗,缓缓地落下,被原沙皇俄国时代的三色俄国国旗取而代之。这是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航程的时刻:它标志着苏联的解体,一个超级大国在地球上的消失。曾几何时,苏联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雁,是国际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然而,近几年来,苏联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内民族沙文主义与分立主义达到空前程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剧变后的10多年时间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崛起、迅速发展到面临严峻挑战的不平常的发展历程。目前俄共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中占110个议席,为议会第二大党,它是俄罗斯组织最严密、人数最多、对广大群众影响最大的政党,有30%以上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距离刑罚个别化思想的提出已有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刑罚个别化制度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得到了纵深的发展,很多国家也将刑罚个别化内容写入本国立法。然而,过分关注刑罚个别化是否会导致刑事立法形同虚设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正是出于这样的顾虑,才使刑罚个别化制度长久以来发展缓慢,难以正名。本文从刑罚个别化思想的起萌入手,分析刑罚个别化与罪刑法定原则产生对立的起源,以及这种对立的相对性与可调和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要弄清楚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状况。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由全盛转向衰落的苏联,是个疲惫不堪、在政治、经济领域积累了大量问题而急需改革的苏联。当时苏联在政治上干部队伍逐渐出现了事实上的终身制,维持现状、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及加强控制成了当政者的主要目标,腐败严重。经济上仍为粗放型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依赖性严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苏联几十年的发展,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生活条件及居民的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管理体制与人民的现实要求相冲突,旧体制的弊端导致了社会不满的增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进程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启动的。  相似文献   

18.
周腊生 《法制博览》2009,(15):72-72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个状元驸马吗?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只出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状元驸马,而且这个驸马也是非自愿的。  相似文献   

19.
在苏联解体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艰难的政治环境中一步步崛起,从“受禁”到进入议会,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以至发起了对俄罗斯总统宝座的强有力的冲击,俄共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坛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8):48-48
有一天,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节目名我记不住了,但节目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节目里,制作人员在公共场所做了一个特别安排,以观察人们的反应。这个特别安排就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放一棵“钞票树”。他们在一个盆里栽了一棵高达6英尺(约为1.83米)的假树,然后,在假树的叶子上用别针别了许多1美元面额的钞票。他们在树下的盆上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艺术作品”4个字。节目组人员躲在街对面的卡车里,把摄像机对准钞票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