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来后,关于其定位的问题,学术界、理论界都在争论,各种观点都存在失之偏颇之处。准确认识"一带一路"的科学定位,必须要把"一带一路"放在中国与欧亚大陆各国的发展战略和冷战以后整个欧亚大陆秩序构建的框架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继冷战后政治重塑欧亚秩序不成功之后的新尝试,即沿线各国共同用经济的手段来重塑欧亚大陆秩序。但是,毕竟"一带一路"是中国最先提出来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实际上机遇与风险同在。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大国,最大的战略风险就是会被守成的主导大国美国视为挑战。因此,中国要在战略、外交手段、外交方式和价值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重塑欧亚大陆秩序规避相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记者:"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合作发展理念。倡议提出至今,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您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如何评价?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有什么意义?沙尔平:我认为,"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之伴随的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态上的巨大变革。这一过程德国也经历过。在经  相似文献   

3.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30年来,在机制建设和多个合作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随着国际和亚太地区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叠加给APEC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APEC应与时俱进,对新时期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作出新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作为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APEC给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和政治收益。展望未来,中国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推动APEC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型世界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中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致力于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渐铺开。在"一带一路"筹建过程中,有关沿途国家的风险问题(包括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一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而显得愈发突出。2015年1月,希腊激进左翼联盟甫一上台就表示将停止出售该国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67%股权计划,直接影响到中国"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布局。  相似文献   

5.
涂志明 《当代世界》2016,(12):56-59
冷战结束后,为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中俄印三边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正在对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俄印两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经济体,中俄印三方可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契机,加强彼此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战略引导和合作,着力推动全球和区域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色列利用中东乱局,趁机调整其中东战略,从战略相持转向战略突围。以色列中东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和东西两翼齐飞战略构想,构建东地中海经济圈和红海—海湾国际经济走廊,重塑中东地缘经济,争取从外围突破巴以、叙以和平进程僵局。以色列中东战略调整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通过发展促进和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上有共通之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以合作成果丰硕,但障碍犹存。  相似文献   

7.
金应忠 《国际展望》2015,(2):85-96,148,149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是欧亚非三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它不仅植根于古代先民基于勇气与智慧共同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而且也适应了当代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共同需要,更是包容性塑造外交的伟大实践。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各种矛盾、分歧,但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以聚焦共同发展的方式为各国认识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通过倡导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包容性塑造理念,为管控、弥合、化解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途径。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中国与欧亚非三大洲的相关国家有能力在古代先民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以平等、均衡化的原则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同时促进沿线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也需要我们具有包容性塑造的目标自信、理念自信。  相似文献   

8.
<正>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世界形势深刻变化,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意义重大。如何让"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在相关国家间形成共识,取得成功,成为合作共赢的典范,需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0.
对外援助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进行政治、经济合作,实现政策、民心互通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对外援助需要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发挥先锋、先导作用,从战略上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在资金上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并通过构建援外制度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目前,中国存在援外制度不健全、援外基本法缺位、援外管理体系不协调等制度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实援外战略、调整援外资金结构和数量、提高对外援助实效等都对中国的对外援助制度提出新的挑战。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完善对外援助制度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中国可尽快出台《对外援助法》,理顺对外援助管理体系,加强对外援助绩效评估,通过制度完善提升援助实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中国一直努力实现自身发展战略与亚洲区域合作及他国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但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中,印度是唯一对中方邀请"态度保留"、"犹豫不决"的大国。与此同时,印度也在酝酿和发展以自身为核心的"季风计划",推进环印度洋地区合作。因此,"季风计划"往往被解读为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制措施。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与"季风计划"在结构和本质上并不具有天然的对抗性,相反能实现相互对接甚至融合。通过概念对接、功能对接和文化对接,中印之间能够规避冲突、凝聚共识、开拓合作。中印战略对接是以非零和的方式建构非对抗性的新型战略合作模式。这一合作模式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也将推动地区经济合作程度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丁新 《当代世界》2016,(3):34-37
正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影响最为关切的还在于大国关系,大国关系也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成败和走向的关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相关的研究非常多,单边视角多集中于中国的外交理念,而双边和多边的视角则集中于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却很少有基于地缘政治和大国关系这两大传统视角的相关研究。人们似乎在避免将"一带一路"倡议政治化、战略化和中国化。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基于地缘概念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自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内外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那么,"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有何区别?它对中国外交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是怎样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格局?它对中国梦乃至世界梦的实现会作出怎样的贡献?为了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刊特约请国内首部一带一路专著——《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的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就"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记者: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您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及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穆沙希德: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是共同经历过时代考验的"铁哥们"。中巴友好关系已持续50多年,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在世界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后,中国的外  相似文献   

15.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5,(11):46-49
<正>作为一个正由区域性走向全球性的大国,中国的重要性不仅反映在实力的增强上,更反映在对观念的引导上。"命运共同体"的出台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信号,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中国对亚洲区域秩序的长期构想。在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中,明确提出把"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两大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有益补充,这从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代,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出现深度调整,"链主"通过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进行立体式施压,导致中国制造业在现有全球价值链体系中面临嵌入遭低端锁定、重构还为时过早、攀升被围追堵截的三重发展困境。面对"链主"的创新围堵,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首站的东盟共建区域价值链成为务实选择。中国与东盟共建区域价值链既有能动性、区域性、依赖性、互补性等基础,同时也面临外部因素、竞争性、动力问题等挑战,中国、东盟应取长补短,从认知、原则、路径三个方面完善区域价值链的顶层设计,按照硬件、软件、驱动"三位一体"的路径,循序渐进地打造区域价值链合作范本,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之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六十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和广泛支持。他们视"一带一路"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契机。"一带一路"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反映了沿线国家加强多边经济合作的利益诉求。如今,在中方与有关国家的共同探讨、共同规划之下,"一带一路"已经从战略倡议步入务实合  相似文献   

18.
正伊斯兰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属性"对现实中中国和伊斯兰国家间相互需求的对接至关重要。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该也必须认知、理解沿线国家在地域状况、民族构成、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风俗的不同,从而寻求该战略的适应性落地路径。因此,梳理和廓清"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伊斯兰因素"的构成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证该战略落地对接后发挥可持续效应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连接中国、南亚、中亚的重要枢纽国家.随着美国军队逐步撤出阿富汗,印度加大对阿富汗问题的介入,该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不确定因素,地缘战略格局也将受到重大影响.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顺利推进的背景下,"中阿巴经济走廊"的设想应运而生并展现广阔前景.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阿富汗的推进也面临阿巴矛盾、美国余存势力和印度深度介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应以安全合作为基础,以政治对话为突破口,以经济合作为主要途径,推进中阿巴三国人文交流,密切三国联系,打造新的三国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20.
廖中莱 《当代世界》2015,(11):28-28
<正>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的世界大事。马来西亚特别重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末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习近平主席强调,"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和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番话令我们感动。马来西亚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也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事实上,自"一带一路"倡议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