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1947年6月底,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登载了一篇署名"X"的论文,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由于著名专栏作家阿瑟·克鲁克的暗示,不久新闻界便知道该文的作者是乔治·凯南,他是美国外交界著名的"苏联通",当时任马歇尔国务卿领导下的国务院政策计划室主任。X论文一发表,特别是人们知道作者的身份之后,激起了极大的反响。正如凯南在《回忆录》中所描述的:"顿时,它很快成了名符其实的宣传漩涡的中心,《生活》周刊和《读者文摘》发表了长篇摘要。遏制一词经新闻界的一致同意,被挑了出来并捧上了‘主义’的地位,把它和当时政府的外交政策等同起来。这样,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一个使历史学家们头痛的神话。"为什么X论文一出笼便成了"宣传漩涡的中心",为什么说它"树立了一个使历史学家们头痛的神话"呢?1987年是X论文发表四十周年,该年《外交》季刊春季号特别登载了几篇纪念性的文章,包括再次发表X论文。为什么《外交》季刊要发表四十年前的一篇论文呢?这只能说乔治·凯南的X论文是篇不寻常的、意义深远的文章,今天仍有分析、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1988年底,我撰写了一篇关于探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论文,刊载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刊物《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第一期上。1990年第9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又给予正式发表。该文的中心思想是,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以和平与发展为目标,反对强权政治,实行"一球两制",竞争共处。国际政治新秩序同旧秩序根本对立,必须变战争与革命的世界为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变强权政治的世界为民主政治的世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为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发表160周年。《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最深邃与富有才气的专论、历史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佳作。马克思论述了现代工业社会时期法国政治生活与场景的复杂性、大众政治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运动的历史,追溯了政治斗争的复杂状态下不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思考了历史条件与具体形势下所应采用的策略,揭示了波拿巴主义的社会、阶级基础。尽管《雾月十八日》发表时历经"不合时宜"的遭遇,但是相比于维克多.雨果的《小拿破仑》、蒲鲁东的《从十二月二日政变看社会革命》等著作得到更为广泛的阅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为了促进我国国际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发展,我们推出了《国际政治科学》这个学术园地。以往20年,我国的国际政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问题型的研究论文尚未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国际政治科学》将主要刊登问题型的科学学术成果,特别是与中国对外关系相关的文章,以此促进中国国际关系的科学研究。本刊争取多发表那些清晰描述国际现象,或发现国际行为规律,或科学预测国际形势,或系统地创建国际关系理论,或提出可行性策略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18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其总部威里·勃兰特大厦会议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哲学与政治"的圆桌会议,由中国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西格玛·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进行对话。汪晖教授发表了题为《代表性的断裂:再问"什么是平等"》的演讲,加布里尔主席发表了题为《金融危机时代的民主与正义》的演讲作为回应,政治理论家托马斯·迈尔(Thomas Meyer)、前联邦德国议会议长沃尔夫岗·蒂尔舍(Wolfgang Thierse)、德国哲学协会主席朱里安·尼达-胡姆林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1月23—24日,第十二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论坛主题是"区域与国别研究和比较政治学:新问题、新方法"。本次论坛共收到境内外19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论文80篇,最终共有30篇论文通过学术委员会的匿名评审并获得参会资格。经论坛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和再次匿名投票,有六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2009年《国际社会主义》杂志副主编约瑟夫·库拉纳(Joseph Choonara)在《国际社会主义》杂志第123期上发表的《当前经济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释》一文,是一篇西方学界评估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论文。论文综述了罗宾·布莱克本、彼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所谓"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亲西方的新闻界尤其是学术界与政界被大肆炒作.俄罗斯政治与军事研究所所长A.沙拉文先在《独立观察报》后又以压缩版的形式在《独立报》发表了题为《第三大威胁》的文章,在不了解中国现实状况且又对中国抱有历史偏见的前提下,将中国列为俄罗斯的"头号敌人".针对沙拉文论证"中国威胁论"时所提出的四个论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A.雅科夫列夫在俄罗斯《远东问题研究》2002年第1期发表该文进行了严厉驳斥.  相似文献   

9.
南书房     
李跃华 《南风窗》2011,(13):104-104
《霍布斯与共和主义》【英】昆廷·斯金纳著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5月版昆廷斯金纳毕业于剑桥大学,1978年出版《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一书,出版后获得好评,被认为是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革命"。作者曾于1998年发表一篇著名的就职演讲,题为《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现在他进一步展开其中的若干主题,成就了本书。斯金纳不仅将霍布斯的政治理论视为一个总的思想体系,而且视  相似文献   

10.
以下是美国政治学协会刊物《政治科学与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 and Politics)2011年第4期的"政治学的文化理论"(ACultural Theory of Politics)专栏收录的其他8篇论文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立诚,原《人民日报》评论员,曾著有《交锋》、《呼喊》等著作,退休后任凤凰卫视评论员。2002年底,他在《战略与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提出重新审视中日关系、把历史问题放在次要位置。《新思维》发表后,最初的争议很快便成为一边倒的局面,尽管私下仍有一些学者表示马的观点"很多提法值得商榷"却"不是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在中国受到重视,和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发展观有密切联系.早在处于中国革命困难时期的1930年,毛泽东就在《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工作》)一文中首次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党的政治决策逻辑也由此肇始,并将其确定为党联系群众的基本手段.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发表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专题讲话,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南方朔 《南风窗》2013,(18):95-95
在这个"典范转移"的时代,人们已需要在对权威拒绝依赖上做出更多努力,改变恐惧下的盲从,使它成为合理的服从。前两年,哈佛大学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教授汤普逊(Dennis F﹒Thompson)出了一本论文集《恢复责任感》,其中有一篇论文《恢复不信任的价值》。在这篇论文里,他指出近代美国,从政府、教会到公司,由于他们都拥有庞大的体制和强大的命令纪律系统,因此官官相护、文过饰非、集体为恶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他主张体制应鼓励保障"吹哨子示警的人"(whistle-blower),意思是对团体做坏事时的检举人,应该做有效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6,(24)
正韩春雨对本刊记者说,希望很多事情结束之后,能以一种高兴的方式见面,再等一等,过一段时间会有消息的。"韩春雨学术争议"事件已经持续了数月。最新的消息是,《自然·生物技术》新闻发言人表示,可能会刊登经过同行评议后的批评意见,在论文被作者或编辑推断出基本结论无效的情况下会撤稿,但调查需要相当一段时间。韩春雨则在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已能重复实验结果,近期会有消息公布。自今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以来,他的公众形象从震动  相似文献   

15.
民主的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塔尔·墨菲(ChantalMouffe)是英国政治哲学家,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她曾经师从阿尔都塞,现在是威斯敏斯特大学民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她编辑并参与撰写了《葛兰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979)、《卡尔·施密特的挑战》(1999),主要著作有《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1984)、《政治的回归》(1993)、《民主的悖论》(2000)。发表过多篇关于当代政治思想、新社会运动和女权主义的理论文章。本文选自《民主的悖论》,该书的中文版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本文中,墨菲明确把自己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后现代理论进行了区分,强调了民主的对抗维度。在她看来,政治的对抗性和暴力方面是不可取消的,政治伦理化是不可能最终实现的,政治决定和伦理责任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最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社会民主党著名理论家托马斯·迈尔在德刊《新社会/法兰克福杂志》2003年第5期上发表《社会民主主义的一个理论》一文,认为社会民主主义是当今世界真正有生命力的政治潮流,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内容和性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可以富     
2002年初以来,某些西方人士屡掀“中国行将崩溃”之论。 “中国崩溃论”源于托马斯·罗斯基的一篇论文。2000年,这位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教授发表了《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发生了什么》一文,质疑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2002年1月,美国《中国经济》季刊的主编斯塔德维尔把中国经济比喻为“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他预言中国将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和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6)
正12月2日,中纪委官网刊登了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一篇发表在《求是》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实际上是此前的10月31日,王岐山应邀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做的报告。王岐山的这个讲话,可以看作是对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种权威解读。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坚持"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发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变化。作为现实的一种折射,国际政治研究也有不少新的课题与新的困惑。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无疑是国际关系最新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自然也是国际学术共同体里面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从本期起,本刊以"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的发展"为题设置专栏,由编辑部特约记者以访谈方式,邀请相关学者,就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界不同领域的主要成就和问题,现状与前景进行归纳、梳理和展望,以便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国际政治理论的整体画面和最新动向,促进中国国际政治学界的内部沟通并加强与外部的交流。21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那么,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如何?后冷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了怎样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的外交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毅就上述议题专访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国际关系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存刚。王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目前正在撰写专著《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理论文萃》杂志主编。这篇论文是作者根据其新著《大变动的世界格局与中国》(国家社会科学中华基金资助项目)一书之跋改写的,本刊现予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