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南方华人移民社群研究中心于2001年9月26日~28日在该校举行了“华人移民社群的移民身份与少数民族”(Migrating Identities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ese Diaspora)的小型国际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提交了23篇论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的论文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于2003年10月17—18日在北京大学共同举办了“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杜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苏州大学、人民日报社等15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交流,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也取得了不少共识。  相似文献   

3.
“东亚合作与合作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亚军 《国际政治研究》2002,(1):139-141,118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日本大学和庆熙大学(韩国)三校“东亚合作与合作机制”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1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与会期间,来自三校的有关专家学者就“东亚合作机制”、“东北亚合作”和“东亚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孙逊 《台湾研究》2005,(2):44-48
众所周知,华侨华人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华侨华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力相较于其它族裔并不明显,一直扮演“旁观者”(bystander)角色。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中的“华人因素”开始突显,从严格意义上讲,美国华人在中美关系的各个领域都是即时的参与者。但是这种因素的推动力表现为多维度、多层面和多样性,无论从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本文拟围绕台湾问题全面分析探究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华人因素。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七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与国防大学六所高校的研究生就“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这一主题,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中国的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加入WTO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1995年9月12—13日,由我系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共同主办的“21世纪的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教务长周起钊教授、社科处副处长何淑云同志以及我系代系主任潘国华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张汉清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19日到21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缔造美国大战略:冷战的终结及其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蒙大拿大学、马里兰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巴黎第三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8.
论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政策庄国土台湾当局历来把争取海外华侨华人的支持作为“基本国策”,推动和控制华侨教育向来是其侨务工作的重心。台湾当局的华侨教育工作分为岛内和岛外两部分。岛内工作主要是吸引侨生来台升学,岛外工作主要是推动和控制海外华侨教育。本文试就台...  相似文献   

9.
2010年1月8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欧研究中心(CCEES,PKU)”成立暨“中东欧研究在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李岩松教授,国际合作部副部长郑如青博士、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霍姆斯基先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1月19日~20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20年国际政治学科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我院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以及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科的负责人共30余名代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程郁缀处长出席开幕式,并向与会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4月 2 3日上午 ,来自全国 30多所高校的 80余名代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新闻发布厅会聚一堂 ,出席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政治科学类”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张国有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浦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臧志军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此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发起的 ,并在 2 0 0 0年由中国人民大…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暨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1996年6月27—29日,由我系和韩国庆熙大学亚太地域研究所、日本大学商学部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发展模式与国家间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系主任梁守德教授、庆熙大学副校长赵正源教授、日本大学代表长谷川启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外事处副处长潘庆德、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黄道林、社会科学处副处长何淑云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华侨华人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不仅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与管道,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人。那么,当前国内外学界关于华侨华人的研究进展如何?华侨华人研究面临着哪些问题?他们对中国外交有什么作用和影响?这一群体对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有何影响?另外,华侨华人研究与传统的国际关系研究和国际关系理论有着何种联系?为此,本刊特约记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赵思洋就上述议题专访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教授。张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历史和理论、东盟问题、跨国移民及华侨华人等,著有《冷战与内战:美苏争霸与国共冲突的起源》《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为什么是"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等。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中亚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10日、1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兰州大学中亚所、甘肃省国际友联会、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公安部、总参二部、中联部欧亚局、北京对外友好交流促进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9·11’后中亚国家的形势与前景展望”、“美俄等大国对中亚的战略调整及其影响”、“中国与中亚关系”、“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中亚的民族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与东方社会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 ,2 0 0 3年 4月 1 2———1 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上述单位以及国内其他单位的 50多位专家出席学术研讨会。会议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东…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4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和平与安全研究中心(IIPS)主办的“科索沃战争与新世纪国际格局”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出席会议。研讨会由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IIPS主任梁守德教授和该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方连庆教授主持。与会单位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光明日报》和《瞭望》周刊。与会代表围绕研讨会主题热烈发言,进行了认真讨论。本刊现将会议综述予以发表,并选登了3篇论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96年8月14日——16日,“中国与世界: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文化传播研究所和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共同主办,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美国中国传播学学会协办。  相似文献   

19.
“中美日关系的回顾与前瞻——哈佛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学者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罗斯、傅高义、密西根大学教授李侃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克蒂斯、加州伯克利大学教授纳特、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京都大学教授村田晃嗣、日本防卫研究所神谷万丈,以及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张沱生、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袁明、贾庆国等专家、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北京大学正式成立比较政治学系,这是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以下就我在教学经历和研究中的感受,谈谈对比较政治学科在中国发展的几点认识。首先,比较政治作为二级学科纳入高校政治学学科建设,对充实和完善政治学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高校就恢复了政治学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