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京掌权以后,先后批准了《国家安全构想》、《军事学说》和《外交政策构想》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在保持叶利钦后期外交框架的基础上,突出本国利益,强调其对外政策的核心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对外打出的旗帜是:反对霸权主义和“新干涉主义”,主张“建立多极世界”。在外交行动上,普京频繁出访,东西两顾,使俄罗斯恰如雄视欧亚大陆两方的双头鹰,在东西方之间纵横捭阖,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战略空间,表现出实用务实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是欧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人员和技术等方面援助的总称。它是欧盟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一部分,也是其对外关系,尤其是南北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既是一种经济政策和行为,同时又是一种外交政策和行为。《马约》把发展援助政策划归在“第一支柱”框架之内,而把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作为“第二支柱”。“第一支柱”具有很强的超国家性,而“第二支柱”属政府间合作范畴,不受共同体机制的管辖。表面上看,它们之间是割裂开来的,而在实际运作中,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3.
再谈中国对外政策的“内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是四五年前,在一次有关上个世纪40—50年代中国外交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本人在提交的论文中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内向性”问题。当时提出中国外交的“内向性”,是由两个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受到美国对外政策研究的影响。对外政策的“内向性”,借用的是冷战结束后一个时期里美国学术界描述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简单概念。其含义是指在苏联这个主要的外部威胁消失以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根据美国国内政治的各种需要而非应对外部世界变化而制定的。中国对外政策的形成过程固然与美国非常不同,国内政治在其中的作用至今也不清楚。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4.
申林 《当代世界》2013,(4):45-48
蒙古是亚洲内陆国家,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冷战结束之后,蒙古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94年,蒙古颁布了《蒙古国对外政策构想》,提出将实行"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的多支点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蒙古除优先发展与中俄两国的关系外,还积极发展与美、日、印等"第三邻国"关系,并在与"第三邻国"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奉行“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目标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排挤、削弱俄罗斯的力量,以阻止在欧亚大陆再出现一个大国。所谓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趋同并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完全一致。于是,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1993年2月制定出《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6.
王雯 《当代世界》2022,(1):72-75
党的对外工作是党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在促进我国开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独特作用。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近年来,重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把参与和服务党的对外工作贯穿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全过程,通过在地方开展对外交往,有力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7.
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重点剖析李义虎一、背景和问题1992年,台湾当局把重返关贸总协定放在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1993年则以“参与联合国”作为其“外交”的首要目标。这两大举措标志着台当局的“弹性外交”已超越“金钱外交”的运作阶段,而进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台湾当局陷入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内,祖国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积极务实、灵活主动地推动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和谐世界”的外交新思维开展全方位对外关系,不仅极大地缓和了两岸关系的紧张,而且有效地营造了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国际大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寻求拓展“国际生存空间”、推动“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不仅在国际社会全面受挫,也受到岛内在野力量和广大民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与牵制,“台独外交”陷入更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自从“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它便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冷战期间,美国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向其他国家宣传美国生活的一种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公共外交这一传统角色逐渐失去了意义,并“消沉”一段时间,直到“9·11”事件之后,公共外交再次成为政界和学界讨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时代主题转换与党的对外工作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枫 《当代世界》2008,(12):26-2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和变化。概括起来,就是过去那种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传统战略出发、以“支援世界革命”为己任的“党的对外工作”,在“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历史条件下,转变发展为“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了,即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总指导思想、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以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为直接目标、以为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争取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为长期战略任务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了。  相似文献   

11.
杨丽琼 《法制博览》2011,(19):42-43
多年以前,作为我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外援助”这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广播里。但是,有关我国“外援”的具体情况及统计数据,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随着外交档案不断解密,新中国的“对外援助”也已不再是秘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提供了中国对外政策变迁的一大根本背景和动能。两个寓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密切相连的概念———“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可被用作概览和分析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一项主要工具,据以揭示和阐说在此背景下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特征。本文主要在三个层次上进行这样的讨论:第一,中国外交战略基本目标;第二,中国外交战略缔造机制;第三,中国外交战略工具。最后,经过在“经济第一”和“愈益并入世界体系”概念框架内的分层次解析后,还需要多少着重地展示该框架本身的固有局限和外交转型的有限性,以避免就中国外交战略和亚洲国际关系的复杂未来做出简单化的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3.
刘怡 《南风窗》2014,(6):96-96
美国国策顾问、外交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乔治·凯南的经典著作《美国大外交》演讲集,是公认的影响美国外交的作品。该书的3次再版,几乎都选在华盛顿对外政策面临重大挑战的关头:1979年适逢伊朗革命与苏联入侵阿富汛1984年见证了莫斯科15个月中的第二次首脑更迭,中译本依据的2012年版则是在奥巴马政府撤出中东、转入亚太“再平衡”之际再行修订。这种多少带蒯禺然的巧合,  相似文献   

14.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8月20日消息,台军在美国帮助下,从去年起训练可执行跨海攻击的空军作战中队,目标是攻击大陆东南沿海各重要导弹阵地的制导雷达,以达到陈水扁所谓“境外决战”的构想。这种被称为“野鼬鼠”的F-16战斗机中队将编配反辐射导弹,于2006年成军。自从陈水扁当局提出所谓“决战境外”构想后,台空军便在反制作战任务中加入对大陆纵深军事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丁隆 《当代世界》2023,(1):53-58
习近平主席赴利雅得参加“三环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沙特倡议并承办峰会彰显其“向东看”外交思路和对外经济新战略。中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以经济多元化为目标的国家转型进程实现历史性对接,助推中沙双边关系与战略合作进入快车道。峰会达成的中沙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发展战略对接实施方案,为中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行动指南,为双方加强战略协同与务实合作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台湾推行“务实外交”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冲击萧敬,张黎宏一、前言自李登辉在台湾执政以来,台湾当局的对内、对外和大陆政策在不断变化调整之中。就其对外政策而言,一反过去的“汉贼不两立”和很少“主动出击”的传统,以一种名为“务实外交”的政策逐渐取代了蒋氏父子...  相似文献   

17.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外交为内政服务,如何在对外关系中实现这一长远战略目标?中国政府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出发,结合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政策,近年来形成和强调与周边和世界的“合作、和谐”的实践战略。为了实现发展,中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共同体构想"是七十年代末日本为了适应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根据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提出的长远战略目标,它为今后二十年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外交行动制订了一条基本方针。"构想"正在有关国家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和关注。今后随着"构想"的发展,将对国际经济关系和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建部60周年之际,李北海同志精心回顾思考了他长期从事政党外交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出版了《外交心语》这部很不寻常的著作。说很不寻常,是因为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交回忆录,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典型的案例、鲜活的故事,诠释出政党外交的真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感人的故事,透视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外交心语》,贵在一个“心”字上,“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外交是“争取人心的艺术”。诚如作者所言,政党外交,  相似文献   

20.
张芳 《国际展望》2012,(1):48-55,116
中国军事外交中的军事对外传播具有传播主题和平性、议题设置战略性、目标受众差异性、实施过程协调性等特点,并在中国军事外交中发挥着军事外交理念的传播功能、军队形象的塑造功能、军事外交舆情的检测功能。然而,随着中国军事外交步伐的加快、军事外交对象的丰富、军事外交视域的拓展,军事对外传播面临着由军队形象塑造到军事文化渗透,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受众由自主认知到自觉认同的转变;由国家外交的军事外交到大外交中的军事外交,实现军事对外传播姿态的转变;由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实现素材运用由单一到多元的传播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