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7月24日,作为院庆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召开了"中国外交新格局和中国智库新展望高峰论坛",来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太平洋学会、国防大学、中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云南大学等全国知名国际问题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外交新格局和中国智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且富有成果的讨论。本刊根据会议录音特选编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相似文献   

3.
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这是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修订和补充。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但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依然主导中美关系的走向。新时期,要本着政治上放眼全局、经济上互惠互利、安全上"斗而不破"等思路和策略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洁 《当代世界》2015,(8):37-41
<正>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自身谋篇布局的同时,必须准确把握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做好战略对接。印尼扼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文简称"一路")的战略通道,又是东南亚国家的领头羊,必然成为"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合作国家。实现与印尼的战略对接,需要中国在历史与文化情境下,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维度理解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以海洋为核心,开展经济合作,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5.
石破 《南风窗》2013,(11):41-43
一方面国家要振兴海洋经济,另一方面,传统靠海、吃海的一些人却没饭吃了,这是不是一个悖论?中国实施"蓝海战略",应该引渔业之覆辙为鉴,不可失之于冒进。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根据商务部近期透露的消息,在沿线涉及的65个国家中,已有五十多个国家明确提出要和中国建立制度性的安排,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沿线国家政府普遍给予支持,各国智库、学者和媒体也表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和报道热情。全面分析"一带一路"面临的国际舆论形势,具体梳理外界的观察视角和代表性观点,有助于我们做好针对性回应,从而增进外界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并最终为"一带一  相似文献   

7.
<正>现在中国发展越来越需要智库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就是强调要发挥智库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主要靠精英决策。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政府又成为行动型政府。现在政府应该  相似文献   

8.
周琪 《当代世界》2018,(5):21-24
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以对美国人更自由更公平的方式扩大贸易"。它申明世贸组织对美国不具有直接约束力;要求其他国家向美国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坚决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重新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它以"国家安全"为由,连续发起贸易"337""232"和"301"调查,对相关国家实行单方面制裁,威胁同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问题上采取的强硬措施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政策,而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变化的一个侧面,即把中国确定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者",为此要竭尽所能阻止中国高科技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美国在与中国竞争时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4,(16):74-76
<正>从俄罗斯角度看,欧盟的东扩战略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地带",俄罗斯整合独联体的欧亚战略,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身份塑造。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之前,外界猜测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还将走多远,是否会把乌克兰东部也"收入囊中"。这起悲剧发生之后,猜测变成了面临巨大国际压力的普京可能会退多远,会不会与乌克兰东部反政府势力切割。事实上,如果不弄清苏联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底至2018年初,美国特朗普政府连续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防务战略报告》《国情咨文》和《核态势评估》报告,基调一脉相承,即强调"美国第一",把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修正主义者",并要与之进行"战略性竞争"。在特朗普政府看来,恐怖主义、地区核问题构成对美国直接、现实挑战,但未来真正威胁其霸权地位的则是中国和俄罗斯,美国必须把国家战略重心转向大国战略竞争。美国新一轮国家战略重心转移必将对未来的大国关系和国际局势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构建全方位对外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进入规划落实倒计时。为推动丝路建设,中国政府牵头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注资400亿美元启动了"丝路基金",要与丝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沿线大多国家表达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在落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前,很有必要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评估,找到克服挑战的工具,让沿线各种矛盾得以缓解、抵牾情绪得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双边关系。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战略效应、剖析美国对华日趋强硬的战略态势可以看出,中美关系正在进入以战略竞争为突出特征的新时代。但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尚有待塑造,避免"新冷战"应是双方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抱持战略远见,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在夯实中国全面崛起的基础上,坚持和斗相兼、斗而不破的对美战略原则,加强双边战略管控,深化复合相互依赖;在经贸冲突上善加应对,同时要继续在全球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在安全问题上要善于守拙,防止东亚和印太地区冲突频现;共同推进新型全球化,抓住机遇拓展国家利益;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建设,形成平衡和制衡美国战略对冲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彭念 《南风窗》2014,(14):82-83
<正>莫迪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会让中印经贸关系尽量免受政治干扰。而在战略安全领域,他将平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战略压迫感。纳伦德拉·莫迪率印度人民党时隔10年重掌联邦政府之后,周边国家纷纷递来橄榄枝。巴基斯坦总理罕见到新德里祝贺,日本媒体称莫迪是"印度的安倍",中国则有智库指望他成为"印度  相似文献   

14.
为总结建国60年来的中国外交经验,本文对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战略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无偿经济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但是"千万不要当头";不搞划线外交,致力于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单边经济援助转向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关系;履行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全球化经济体系已把国界打破,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新格局,许多新问题需要智库去研究解决。中央也提出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多元化的要求,对智库越来越重视。因此,现在是中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中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致力于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渐铺开。在"一带一路"筹建过程中,有关沿途国家的风险问题(包括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一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而显得愈发突出。2015年1月,希腊激进左翼联盟甫一上台就表示将停止出售该国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67%股权计划,直接影响到中国"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布局。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世界上主要的地缘政治危机几乎都发生在五个"地中海"地区,分别是欧洲—北非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东北亚"地中海"和南海。这一是因为各"地中海"历史、地理、宗教和政治生态复杂,易引发地缘政治危机;二是因为五个"地中海"是海洋、欧亚大陆、东亚、伊斯兰四大地缘战略板块的结合部,随着地缘战略板块的运动,尤其是在海洋板块扩张作用下,各板块在结合部激烈碰撞,致使相关区域发生一系列地缘政治危机。面对一个未来更加条块分割的世界,各战略板块围绕"地中海"的争夺将更趋激烈。维护中国的"地中海权益",关键是要推动各地缘战略板块达成守望和平、互利共赢的战略共识;树立"地中海思维",在多种文明、宗教、历史交汇的特定地理空间内,多种力量的均势、均衡与合作是走向和平与繁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金砖国家合作第二个十年开启之际,中国正式接任2017年金砖国家主席国,中国"金砖年"拉开帷幕。十年风雨同行,金砖国家合作的各方面都在进步成长,其中,智库合作成为金砖国家合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砖智库合作必将为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新兴经济体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深受影响,也促使各国制定相应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战略体系宜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更明确和具体地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国际定位;进一步拓展对外战略的范畴和领域;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同中国关系的"解冻",美国的冷战战略及战略态势发生了深刻转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美国便一直推行对新中国的全面敌对政策,并造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严重错位。尼克松和基辛格作出同中国改善关系的努力,目的在于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态势带来新的平衡。中美"解冻"的涵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它给冷战带来了新的意义;使华盛顿得以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基本调整;造成了美国冷战中对手阵营的深刻分化;为美国,也为自由资本主义在与社会主义阵营及激进民族主义的实际对抗及"话语对峙"中占据上风,开创了新的空间。导致冷战走向终结的一些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而成形,并对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仍然发生着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