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疏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  相似文献   

2.
王国华 《法制博览》2009,(14):35-35
现在看来。包公铡包勉的故事,基本属于投诉无门者的自慰,但是人民需要这个。试想想,这个清官连自己的亲侄子都敢铡,光棍到如此程度,还有什么顾及的。有事去找他,肯定没错。为了让这个故事更假戏真做,人们又编出了续集《包公赔情》。包公赔情的版本也各不相同。我看过这样一个比较顺理成章的版本:包拯上来就说明自己把侄子杀了。  相似文献   

3.
卫京 《法制博览》2009,(13):78-78
《名家讲坛》第6期上有篇文章《包公的年薪》说到公使钱,文中给出的解释是:朝廷发给包拯的可以由他随意支配的小金库。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4.
陈桂棣  春桃 《法制博览》2008,(17):24-33
家喻户晓的“包青天”包拯,大家习惯称他为“包公”。他生于北宋真宗成平二年,即公元999年。他虽为官只是二品,却逾千年而享有盛名。每当世风日下,腐败弥漫,忠贞之士遭受压抑,劳苦大众溺于水火,正气不得伸、有冤无处诉的时候,人民便会想到这位敢说真话、敢斗邪恶、为民请命的著名清官。包公实际上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正直之神”。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包拯,世人奉若神明,在他手中查清的难案悬案难以胜数,流传千古。但古书《梦溪笔谈》却记下了他做开封府尹时上当受骗的一个故事。有个有钱人犯了法,按法律要受杖脊(刑法之一种)。这家伙想行贿减刑,知道包公必不受贿,便转而收买包公身边的一个小吏。这小吏说:“等一会儿提堂,包公一定下令责打你,你只要拼命争辩,我自有办法与你分轻脊杖,使你免受重刑。”  相似文献   

6.
郭灿金 《法制博览》2009,(13):53-53
传统戏中,包公经常被称为“包相爷”,其实包拯从来都没有做过宰相。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从宰相制度的兴废看。其起源甚早,而且复杂多变。其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即萌芽期、创立期、鼎盛期、调整期、衰落期。  相似文献   

7.
“枕边风”     
顾桐 《法制博览》2010,(12):41-41
有一个朋友,男的。大家聚在一处聊天,他的开头语是“我老婆说”、“老婆昨天告我”一类。我们笑他没出息、没主见,被“枕边风”吹“残”了。他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俯首帖耳,有老婆大人指哪打哪的风范。  相似文献   

8.
职场加油站     
人在职场,就必然要参与社会交往,社交的范围与每个人的职业、爱好、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或者是交了朋友没多久,朋友又离他而去,平时和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究其原因,多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也就是心理医生所谈到的社交病态心理。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应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9.
谁的家     
王培静 《工会博览》2013,(29):45-45
春海到广州发展,一年也回不了小城两回。这次回来前,特意给几个朋友打了电话。朋友把他从机场接回来,一起在外边喝酒吃饭后,把他送到了楼下。朋友们走后,上楼时他看了下时间,已是凌晨1点。到了门口,掏出钥匙,却插不进去。他怀疑是不是自己喝酒喝多了,进错了楼门。他回到楼下,  相似文献   

10.
周海亮 《法制博览》2008,(10):13-13
朋友酒后驾车,结果出了车祸。车子撞得一塌糊涂,好在人并无大碍。回来,信誓旦旦,从此不再酒后驾车。可是不久就将誓言忘得一干二净。问他不怕再出事?朋友笑笑说,不会这么巧吧?……只要多加注意.只要不超速,只要不违章,应该不会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