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文欢 《南风窗》2014,(17):70-71
<正>三一只是获得法官程序性支持,并未在实体问题上获胜,被禁止的风电项目也很难恢复。但这个判决具有长远意义,可为中企日后在美投资减少阻扰。7月16日,就三一集团旗下罗尔斯公司(Ralls Corp)起诉奥巴马政府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做出一项罕见判决,认为奥巴马政府在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禁止该中资公司在美投资的风电场项目时,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剥夺了法律赋予其的正当程序  相似文献   

2.
财讯     
《南风窗》2012,(22):17-17
消息1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三一集团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动让许多人惊奇。事情缘起于三一集团所属的三一电气在美国成立的罗尔斯公司(Ralls),该公司在今年3月收购了4个在俄勒冈州的风电场,但7月25日和8月2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先后发出临时命令:要  相似文献   

3.
袁易明 《南风窗》2010,(16):44-45
深圳之所以出现了大量的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相继培育出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为、中兴、比亚迪、腾迅等企业,除了适时有效的政府引导、真金白银的政策倾斜、毗邻于香港的特别区位等诸多因素外,深圳拥有领先于全国的制度条件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18日至20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美国,辛格总理此访被看作是让美国"重新发现印度"的一次旅行.辛格在美不仅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而且还在安全、经济和能源等领域与美签订了十一项协议.印美关系由此而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5.
2013年以来,随着中欧经贸争端不断,尤其是欧盟对中国出口欧洲的太阳能电池板开征惩罚性关税,以及对中国移动电信设备厂商华为和中兴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担忧。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要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只要是不对称依赖,就不可能有平等互利.多年来,美国可以用美元换取中国真实的资源、商品与服务,而中国拿到这些绿色纸张或电子符号,却不能购买美国真实资产而只能购买美元证券、国债以支持美国经济,在美元贬值与通货膨胀中,中国外汇储备不断缩水(有一种说法,2011年至少缩水400亿美元),这是平等互利?美国动辄以国内法对中国制造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实施"特别保护",这也是平等互利?福特、沃尔玛、高盛等美资企业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市场,而中海油、华为、大公等中资企业被美国长期拒之门外,这还是平等互利吗?不要再用这种"鸵鸟式思维"来自欺欺人了!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12)
正是否以及何时对越南出售武器,很可能会被美国当作对中国施压的杠杆。在对中美外交上,越南正从"假平衡"转变为"真平衡"。5月23日,在越南访问的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将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毫无疑问,这是美越军事关系升温的重要标志。军事关系是衡量国家间政治互信的关键指标。美国对越军售全面解禁,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是西方学界争论已久的议题,并引起美国社会主义和美国工人运动史研究者的关注。美国共产党的历任领袖也经常出现关于"例外论"的言论,其中,美共书记杰·洛夫斯顿还曾因发表过类似言论而被驱逐出党。事实上,洛夫斯顿并不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不存在危机,美国的工人阶级不会进行革命。他的"例外论"是在列宁帝国主义论基础上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情所进行的分析,认为当时的美国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工人阶级还不可能起来革命。从根本上说,洛夫斯顿的"例外论"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美国化"和"布尔什维克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谭保罗 《南风窗》2014,(7):58-61
<正>"劳资共享"股权模式的价值,并不完全在于其对劳动的尊重,更在于它也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手段。华为高层曾在一些场合提到,上市会带来一夜暴富,不利于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提到华为,首先它有让人尊敬的一面。在竞争激烈的通讯设备领域,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巨头。这和那些位列500强的央企不同,后者靠着国家的"特许经营权",便可以轻松把13亿人口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转化为资产和利润。而华为的市场主要是海外,要靠自己去拼。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爆冷"赢得总统大选不仅出乎非洲的意料,而且还被普遍认为对非洲的未来发展具有负面影响。非洲知识界、媒体和政界均不看好未来的美非关系,担心特朗普强调的"美国第一"和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使非洲在美国的外交和经贸政策中更加边缘化。非洲国家则会因此更快和更多地走近中国,通过与中国更紧密的合作弥补美国离开所造成的发展资金短缺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11.
对于美国的亲以立场,向来存在两种解读方式,即"利益集团说"和"战略利益说"。然而,这两种学说并不能解释美以特殊关系得以存续的全部,集体身份的认同对美以特殊关系的形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这种集体身份认同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而且需要长期互动实践,与美以特殊关系之间也并非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建构、互相制约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独联体国家西靠与美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将独联体视为其与西方间的战略缓冲地带,努力加以维持.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独联体国家西靠倾向凸显.在独联体12个成员国中,格鲁吉亚、乌克兰已被美国"颜色革命"西化,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权更迭,"古阿姆"组织(目前由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组成),"疏俄亲美"基调增强.独联体国家向美国靠近,将对该地区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战略,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对欧洲安全的关注。美国督促欧洲国家加强军备、提高防务预算,鼓励其在国际安全事务特别是在维护欧洲周边地区安全稳定,并干预全球冲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美国的目的是在北约框架下,让一个加大安全投入的欧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美欧的防务"再平衡",减轻美国的责任和负担。不过,欧洲各国仍未完全走出债务危机阴影,在各国政府预算安排中,军费开支被排在较后位置。同时,一些欧洲国家民众的和平主义意愿也阻碍了这些国家过多参与国际军事行动。2014年持续恶化的乌克兰危机,提升了部分欧洲国家增强本地区防务水平的意愿,但仍未从总体上改变美欧防务"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金玲 《当代世界》2021,(11):38-42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欧龃龉不断.拜登上台后,宣称"美国归来",重回多边主义,并强调盟友的核心地位,在一系列问题上采取"迎合"欧洲的立场,欧美关系呈现回暖态势.但阿富汗危机表明,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美欧矛盾虽具个人色彩,却更是在百年变局下双方观念疏离和利益分化的结果.对于美国,无论是特朗普的交易型"美国优先"政策,还是拜登的"美国回归"宣示,都表明大国博弈、美国利益优先、多边机制工具化将继续成为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关键词,核心都是维持美国霸权.对于欧洲,其重要诉求是在大国博弈中避免自身被边缘化和沦为大国竞争的博弈场,要作为独立存在、寻求以"欧洲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和价值,成为独特的地缘政治行为体.受地缘政治逻辑驱动,欧美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日益疏离、利益持续偏移、认同不断弱化.阿富汗危机再次暴露并加深了双方的矛盾,欧美关系疏离态势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执政后以"美国优先"为原则调整对外战略,对美欧关系造成巨大冲击。美国在贸易、安全、外交等各领域背离对欧政策传统,不顾欧洲利益、不听欧洲劝说、不屑与欧洲协调,对欧洲国家外交政策形成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欧洲已掀起一轮关于美欧关系前景的大辩论,跨大西洋主义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同时,欧洲对美"双重切割"政策初步成型。这一轮美欧关系变动是历史和现实政治作用的结果,是以杰克逊主义为底色的"特朗普主义"主导下的外交政策调整,是冷战后美欧世界观、权力观渐行渐远的结果,也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欧洲对美战略价值下降的表现。此轮关系调整涉及美欧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发展方向的分歧,触及美欧关系底线,影响深远。美欧关系的不确定性也给正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挑战。美欧关系的变动将加剧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危机。在继续积极引导美国、稳固中美关系的同时,中国应对欧洲外交的两面性和灵活性保持清醒认识,在当前国际秩序面临压力的背景下,继续做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良者。  相似文献   

16.
<正>6月29日,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如期举行会晤。两国领导人同意继续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双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两国经贸团队将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美方表示不再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新关税,允许美公司向华为出售部分零部件。会后特朗普说,"会晤成效超出预期,两国经贸关系已经‘重回正轨’。"至此,曾经剑拔弩张的中美经贸摩擦暂告一段落,一度"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中美经贸磋商也随之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四期码头开港!"伴随着这声令下,洋山港汽笛鸣响,桥吊起吊,这座全球最大单体自动化智能码头2017年12月10日开始运作。洋山港被形容为全世界港口建设的"珠穆朗玛"。走遍世界所有大港的国际港口协会会长皮特·斯特鲁伊斯曾感叹:"在离大陆如此远的地方,建规模如此大的现代化港口实为罕见。"让我们走近这个全球综合自  相似文献   

18.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赵旭 《当代世界》2014,(4):65-66
<正>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多边合作——"美湄合作"在2009年7月拉开了大幕。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与柬埔寨、泰国、老挝、越南四国外长共同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号角吹响了。时隔不到一年,  相似文献   

20.
沈鹏  花馨 《当代世界》2016,(11):22-25
正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中高度依赖同盟,把同盟当作其维护美国利益的重要途径。在自身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美国需要同盟的配合。其中同处于东北亚地区的美日、美韩两同盟都同步得到了强化。通过对日韩施展"巧实力"外交,美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盟国战略重心的调整,缓解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资源紧张的情况。美日、美韩在地区安全环境中的互动2009年,奥巴马政府就任之初,曾提升与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使日本担心美国是否会冷落自身。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亚洲时把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