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年伊始,英国《金融时报》征集了一系列以“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为主题的文章,邀请一批著名专家撰写相关文章,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寻找未来新的发展模式。无独有偶,一年一度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大转型:塑造新模式”列为主题,与会代表深刻反思西方资本主义的痼疾,“改造资本主义”、“重塑资本主义”等言论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2.
法国《思想》杂志第364期(2010年12月号)发表了哥斯达黎加学者让.迪尔克桑斯题为《危机时期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一文,认为当代资本主义越来越走向非生产性金融投机活动和军事开支,由于新自由主义制度的统治使减少劳动力成本比新技术开发更能让资本获利,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  相似文献   

3.
评艾伦·伍德的《资本主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的起源》是一本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研究著作,也是一本针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性著作。在该书中艾伦·伍德讨论了商业化解说模式的关键点和对这种模式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并对资本主义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运用,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与技术发展高度叠合的技术资本主义阶段。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正经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带来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的现代性转向、全球流动性与市场竞争性的重塑,为技术资本主义生产出新的"修复—增长"秩序;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涌现无法真正消解技术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和抗争政治所带来的不稳定状态。尽管技术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它也并未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劳动剥削发生质变,但它对现今技术变革的分析范式甚至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不乏启示。我们需要以审慎的态度批判和借鉴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看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的著作《垄断资本》所引起的争论,试图为经济剩余概念及与之相关的积累理论提供一种更为透彻的解释,同时纠正20世纪70年代"回归马克思"的思想运动所导致的对巴兰和斯威齐分析的错误理解。作者回顾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研究的历程,分析了巴兰和斯威齐著作遗失章节的内容,明确了金融资本在《垄断资本》一书中的地位,指出了帝国主义在当代的延续性及其向金融垄断帝国主义转变的新动向,论述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倡导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并重构全面的批判,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与理性的革命性对抗中终究会走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开创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抗资本主义统治、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百余年历史进程。苏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和失误,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和本质属性,党的领导是其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要靠制度优势,通过成功实践不断证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实践中显示出的个性和特色,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可成为供其他国家分享的经验和政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艾伯特·奥·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是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著有《经济发展战略》(1958)、《呼吁、退出与忠诚》(1970)、《不拘一格: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及其他》(1981)、《改变内涵:私人利益与社会活动》(1982)等。《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是其经济思想史方面的一部著作,初版于1976年,再版于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9.
依据马克思的有关文献,"卡夫丁峡谷"借指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导致的灾难和危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俄国农村公社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这是马克思明确提出的科学设想.这一设想主要论及的是个别国家实现社会非渐进式发展的条件性、可能性,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提法是符合马克思的本意的.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既非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直接验证,也非与其绝对无关,而是一种深化和发展了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江涌 《当代世界》2013,(2):16-20
2008年夏天爆发的金融危机,冲,击之大,波及之广,影响之深,是自1929年以来所仅见。危机肇始于资本主义的核心——美国,由此严重损伤了美式自由资本主义的声誉,美国也由资本主义世界的灯塔沦落为展示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橱窗,美国优势逐一丧失,霸权地位趋于终结。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国家 )实行的国家干预下有所缓和。 2 0世纪 80年代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调节达到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容忍的极限 ,随着资本积累利润率呈不断下降趋势 ,为了摆脱危机 ,金融资本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为名 ,加紧了资本对劳动、“中心”对“外围”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并妄图以新帝国主义战争来镇压全球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反抗 ,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骤然加剧和深化。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陷入结构性矛盾和危机 ,资本主义必然由于其制度内在逻辑矛盾而走向灭亡 ,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新冠资本主义”一词指涉资本主义和新冠病毒彼此改变和强化的方式,二者间的关系有四个主要特征:一是资本主义剥削和城市化增加了新病毒的暴露;二是资本主义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三是新冠病毒扩大了使资本家受益的不平等;四是新冠病毒为资本家带来了利润、有利于其纾困和放松了对其的管制。新冠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的频发不仅强化了现有的资本主义结构,而且反作用于后者,进而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优势。新冠病毒不是对资本主义的威胁,而是一种改变和强化资本主义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13.
英刊《当代政治》第14卷第3期刊登了约翰娜.蒙哥马利题为《缩小批判分歧:全球金融、金融化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文章,介绍了两种不同的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金融的框架。第一种是研究全球金融体系的国  相似文献   

14.
美刊《每月评论》2011年4月号发表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贾米尔·约恩纳题为《21世纪资本主义的垄断和竞争》的文章。该文是福斯特和麦克切斯尼即将在明年由《每月评论》出版社出版的《垄断-金融资本:经济停滞和社会衰落时代的政治学》一书中的一章。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命题及不同解读 马克思在不同文本中都提到:资本主义以后的未来社会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个命题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论述得最为详细.马克思写道:“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美共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导致疫情冲击下人权危机的必然暴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性缺陷削弱了国家疫情应对中的治理效能,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消解了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凝聚力。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理论批判的同时,美共也积极开展斗争实践,揭露共和党疫情应对不力的种种表现,加强宣传教育扩大自身群众基础,建立多元选举联盟,力争在2020年总统大选中击败特朗普及共和党。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的资本主义是否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错误地寄希望于资本主义,其结果虽然不会是世界的终结,但肯定会出现大规模的、反复出现的环境危机及巨大的全球性灾难。这就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结构性替代,需要实行包括企业民主制、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化、投资的社会管理三种基本制度在内的“经济民主制”。这种民主制经济既是工作领域的民主化,也是金融领域的民主化。它更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也会比资本主义更为平等、稳定和民主,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1.《资本主义生产的失败:大衰退的根本原因》(The Failure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Great Recession,by Andrew Kliman,London: Pluto Press,2012,256pp.)关于大衰退的根本原因的争论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与激进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传统左派的解释认为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新阶段的思想: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这个阶段通常由两种机制来界定:(1)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停滞不前,造成收入不平等的加剧;(2)信贷急剧扩张,提高了金融部门在经济中的地位。左派最流行的解释强调的是上述两种机制,否认"大衰退"的根源是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即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这个著名的"修正主义公式"出自于伯恩施坦《崩溃论和殖民政策》一文。该公式的提出意味着伯恩施坦正式公开了他的修正意图,并转向修正主义。而这一公式则是伯恩施坦在同英国社会主义者巴克斯的争论中直接提出的,两人的争论涉及有关资本主义三方面的问题,即资本主义是文明的还是邪恶的;资本主义是否会迅速崩溃;社会主义的实现能否通过资本主义文明的整体演进。在这一争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伯恩施坦转向修正主义的起点是对教条革命者的批判,也正是以此批判为基础,伯恩施坦逐渐远离了马克思主义,彻底转向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20.
陈颖 《工会博览》2009,(2):140-141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早期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在理论上得出资产阶级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的“两个不可避免”结论。在以科技全球化为特征的今天,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化,从实践上可再次证明“两个必然”结论依旧熠熠生辉,闪耀真理的光芒。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时代全球化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充分证明“两个必然”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