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列宁的领导和指导下,苏维埃政权对中农的政策由“中立中农”转变为“同中农妥协”.在实践该政策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一个基本原则,即“尽量公正地对待中农”.列宁“同中农妥协”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政权稳固与否的重大问题。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在执政条件下结合苏俄具体国情与时代环境,论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领导力量、基本任务和斗争方向。在领导力量方面,坚持党总的领导,确立党领导意识形态的政治体制,并且要求科学地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在基本任务方面,重视加强政治教育,通过启发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巩固意识形态安全的人心防线;在斗争方向方面,强调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各种反革命势力进行坚决回击,加强斗争的思想武器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清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守正才能创新,列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精髓和价值意蕴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为中国化解新时代的意识形态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各政治派别就资本主义在俄国能不能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问题争论不休,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为回答俄国的资本主义命运之问,列宁同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完美论"、党内"经济派"的"机会主义"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了斗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原初的理论起点,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特殊性。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完成了对俄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列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早期进程的同时也留下了严重教训。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国家机关建设深受旧的制度文化的制约。从苏维埃俄国的文化状况看,不论是普遍落后的文化状况、"官僚或农奴制文化"的复活,还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残余,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关性质不相适应,提高文化水平是建成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迫切任务。列宁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的原则,主张新型国家机关文化是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只有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文化革命",即通过全民普及的国民教育、发现有才干的机关工作人员、集中全部精力进行机构改革、经过新经济政策完成向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过渡,才能最终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6.
1893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围绕"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列宁形成了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在确认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论证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具有可能性、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揭露和批判俄国资本主义造成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阐明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特点,倡导通过革命的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扫土地;揭示俄国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趋向。上述思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研究本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必须依靠自己的公信力巩固政权.他认为,执政党公信力就是执政党通过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力、说服力获得人民政治信任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人民对执政党的自愿服从、衷心支持和拥护.他从苏维埃俄国的实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公信力建设进行了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8.
1917年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同时开创了国际关系的崭新时代。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苏维埃国家的建没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的对外政策原则,创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指导路线和方针。人所共知的和平共处政策,就是其最  相似文献   

9.
试析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斗争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出现了政治、经济、军事与意识形态结盟的新趋向。当前 ,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要对手仍然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西方学者的“非意识形态化”理论的背后是企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事实上 ,冷战后 ,意识形态斗争并没有结束 ,在和缓的表象下更加意识形态化了 ,只不过策略和手段发生了变化。全球化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俄国社会主义"是19世纪俄国三大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理论主张是通过"村社道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经过由思潮到运动、由运动到政党的发展过程,在其众多派别和团体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派相承的组织脉络.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组织结构、建党原则,一步步发展完善,越来越倾向于暴力,甚至走上了"民意党"的个人恐怖主义道路.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19世纪70年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留下了丰厚的革命遗产.列宁指出了布尔什维克同"俄国社会主义"的思想联系.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关于该党和布尔什维克共同"瓜分遗产"的话,则表明了这笔"遗产"的共同去向."俄国社会主义"同布尔什维主义或苏联社会主义,虽属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然二者同源共流,具有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是湖北大学俞良早同志的新著,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作者以新的视角即东方的视角,研究列宁学说,是该学科领域研究方法上的一种创新.列宁学说产生的土壤,主要是俄国的社会条件.而俄国的社会条件,同中国以及东方其他国家的社会条件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认为,列宁学说扎根于东方社会条件的土壤里.那么,从东方社会条件的实际出发,则可以更清楚地揭示列宁学说的科学性、正确性和现实价值.<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论析了这个道理,并且从东方的实际出发,对列宁的学说,特别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东方革命特殊性的学说、经济建设学说、政权建设学说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颇具新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研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民族问题尤其是俄国民族问题时,特别关注民族文化。针对以保护"民族文化"名义分化瓦解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思潮与纲领主张,列宁提出了"两种文化"的理论,并对民族文化自治、民族同化、语言特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尽管列宁有关民族文化的具体思想是在当时背景下、针对特定问题而阐发的,但他关注文化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时所持的立场与方法,对当前研究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关系问题,合理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0月至1918年5月,列宁提出在农村建立由农民掌握全部地方政权的农民代表苏维埃。1918年6—11月,列宁提出在农村建立贫苦农民委员会,其特点是:斗争目标的明确性,即团结贫农和中农开展反抗富农的斗争。1918年底,列宁提出在农村建立新型的农村苏维埃组织,其特点是:人民性,即要求工农群众参加并监督农村苏维埃机关的工作;实践性,即要求农村苏维埃机关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民主讨论的气氛日趋浓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步落实,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层出不穷.同时,形形色色的国外社会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国人的思维观念、话语系统、价值判断、行为趋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锋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请有关专家围绕"'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与苏共覆亡成为俄罗斯国内列宁与列宁主义研究的分水岭。在失去意识形态部门的监管之后,俄罗斯学界对列宁及其思想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些反思与研究实质上反映了当下俄罗斯各种政治势力集团对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与立场,对于我们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由夺取俄国向管理俄国转变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列宁认为,正确处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的关系、执政党同国家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专家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实践中必须认真思考和着力破解的重要问题。梳理列宁的社会主义管理观对搞好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保留着古老农村公社的俄国有无可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恩格斯对于求解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他批判了俄国民粹派"落后优势论"的理论错误,既体现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定性,也体现出理论斗争策略运用上的灵活性。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既有一定的差异性,更有根本的一致性,两者相互辉映、互为补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恩格斯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深刻洞见,不仅促使一批俄国革命家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向,而且在俄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18.
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时,往往举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来说明他对马思的“同时胜利论”的发展。似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流行过“同时胜利论”。这是一个重大历史误解。含有“同时胜利”提法的《共产主义原理》直到1913年才首次发表,有类似提法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直到1932年才第一次全文出版。恩格斯本人对《共产主义原理》并不满意,他不久后同马克思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出现“同时发生”的提法。马恩的基本观点是,一国开始,其他国家继续,再由某个国家完成。列宁的观点同马恩是一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曾明确说过:“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社会主义定将胜利。”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思想"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是解读俄苏社会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一把钥匙.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处于新的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成为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重塑"俄罗斯思想",作为维系俄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精神支柱,就成为当政者和全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叶利钦时代政坛风云变幻,思潮流派纷争迭起,反映了转型期间社会的全部复杂性.普京时期开始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俄罗斯思想"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是依靠苏维埃顺利取得胜利的,苏维埃政权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后来由于苏联共产党未能充分发挥苏维埃的作用,最终导致苏联亡党亡国亡制,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