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自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拉美以来,这一地区仅有个别民主国家偶尔面临威胁,民主短暂中断。但近期委内瑞拉等多个拉美国家出现了软威权主义,民主第一次面临持久性、协同性的威胁。这些国家的竞争性威权主义似乎不是对多元主义和代议制民主的有限中断,而是一种永久性替代。拉美当前的威权主义趋向还不是地区性的。在巴西等国,民主得到巩固,软威权主义难以影响这些国家。当今拉美的威权主义转向并非来自一般意义上的左翼,而是来自民粹主义左翼。在巴西等国取得成功的左翼不同于民粹主义左翼。查韦斯的逝世影响了拉美威权主义的发展,但其仍将继续存在并保持吸引力。由于多种原因,拉美的威权主义短期内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2.
共治威权与法治威权——中国政治发展的问题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经历了从"家长式威权体制"到"共治式威权体制"的转变.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法治式威权体制.在发展的路径上,可以县级政权改革为突破口.建立自治性县政体制,改变目前的权力来源和责任体制;以强化国家的法制为基础,建立司法制衡制度,重构民众对国家权威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的欧美国家大选中,长期难入政治主流的左右翼极端政党群体性崛起,从体制外闯入体制内,"黑天鹅"现象频现。民粹主义和极端政党推崇大众民主,认为平民运动天然合理,放纵其中的非理性抗争行为,鼓动以反体制和保护个人权益为主要诉求的"街头政治"。西方多党博弈与制衡,多以裹胁民意、绑架国家利益、加速国家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为代价。西方政客特立独行走极端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朝野矛盾和政治极化。极端政党与民粹主义融合聚变,也进一步加剧了西方政治极化和政党格局碎片化趋势,否决政治将成常态,选举政治的不确定增加。民粹思潮崛起,既挤压了左翼力量发展空间,也刺激了强人政治的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西方民主"失灵"和"特朗普现象"的答案只能从西方多党民主怪圈中求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到了该清除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民主化的曲折过程有其内在规律,其过渡状态的复杂蕴含深刻的原因.威权政治的回潮是暂时的、有限的,俄国已达到了西方民主的底线"选举民主"的水平.民主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民主不是万能的,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营造相应的制度环境,培育成熟的民主政治文化,威权政治并不一定能促进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5.
双周     
《南风窗》2008,(9):8-13
民主技艺下的威权主义(2008年第8期独家策划《威权新势力》)威权主义应是过时了的政治学概念,它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甚至100多年前恩格斯也对这一政治哲学性概念作过相当系统的阐述。然而,威权政治并没有因这一概念进入老龄化而成为历史,威权主义政体依然活跃于当代世界舞台。其原因之一是,各类威权主义政府越来越精于应付民主这个曾让他们害怕的东西,它越来越娴熟地把玩各类选举技艺,并用民粹、传统、民族  相似文献   

6.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反精英、反建制、反官僚的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欧洲国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冲击。欧洲民粹主义政党崛起的直接原因是欧洲很多人对"共识政治"状态下的主流政党失去了信心与信任,深层原因则是20世纪80年代后"自由资本主义"回归欧洲引发的社会反弹。在欧洲选举政治框架中,民粹主义政党上台后一般都会趋于"主流化";同时,主流政党也会吸收很多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政策主张。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对西方意识形态、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自由民主国家和开放社会传统上一直依赖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这三者间微妙的平衡关系。但近20年来我们的精英已经无法维持这样的平衡,因为经济权力早已脱离政治权力实现全球化,而民主政治往往在脱离过程中严重受损。6月17日的希腊议会重新选举,不过是自1960年代以来困扰西方民主和开放社会的严重危机的最新症状而已。今天,西方自由民主国家都想拼命免却一场身份危机,结果却使这场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威胁到当前的社会契约,并有可能毁灭现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国际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中国而言,推动全球化不仅是大国责任,更是历史机遇。道理很简单:当西方出现治理危机而失去围堵中国的能力时,当全球化出现问题而需要中国来提供公共产品时,中国就有机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顺势加快和平崛起。当前,逆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西方极右民粹主义政治势力迅速抬头,全球地缘政治竞争愈演愈烈,这些都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重大负面  相似文献   

9.
许开轶 《当代世界》2008,(12):46-49
威权政治即“已经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或地区,在其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出现的,形式上保留了选举、代议制、政党等民主政治形式,但实际上限制公民政治自由、高度集权的一种过渡性政治形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威权政治形态曾出现于德国、俄罗斯、日本、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东亚等国家和地区,而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威权政治则是最具典型意义。拉丁美洲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现代化起步最早,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至今已经将近二个世纪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东政党政治提供了实践空间,中东诸国通过颁布宪法、组成议会和开展选举建构现代政治模式,但领导人的奇理斯玛式权威和一党制的政治实践使中东政党政治具有鲜明的威权政治色彩,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过渡体现了民主化进步,但党国合一和军人威权传统、西方政治干预制约中东政党政治的完善。现代伊斯兰主义通过伊斯兰政党参与政党政治,通过整合伊斯兰信条和现代政治理念的实践来化解社会矛盾并推进民主化进程。如今,中东民族主义政党执政空间变小,政党意识形态分歧弱化,新生政治力量冲击政坛,只有建构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政党政治才能真正实现中东民主转型。  相似文献   

11.
在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中,“有限的政治多元主义”(Iimited political pluralism)被视为威权政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举办各种选举是威权体制下有限多元主义的重要体现。但西方学者建构的威权体制的“理念型”,一般较少涉及地方政治层面。而在台湾,地方政治,特别是地方选举政治是我们了解国民党威权政权及其演变的重要线索。按美籍西班牙学者胡安·林兹的说法,在威权体制下,一般人对参与政治性事务意愿不高,民众有一种对政治的“被动的服从和冷感,退而扮演偏狭的和臣属的角色”,政权本身也不愿意见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的经验,试图证明威权政体的类型是决定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威权政体的类型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即组织化程度、核心利益方团结的程度、对公民社会中的民主势力进行分化和压制的程度。威权政体的类型直接决定了新旧政治势力围绕民主体制的建立、运转进行博弈的状态,我们可以将新旧势力围绕民主体制进行的博弈状态称为政治社会,而民主的巩固和民主质量只不过是政治社会的反映。在实现了民主转型之后,不同的威权政体之所以在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出现差异,关键在于这些新兴民主国家有着不同类型的初始威权政体,从而构造了不同类型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13.
民粹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以英国和日本两国为甚。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日两国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政治派别、组织形式及政治主张,通过对两国民粹主义的话语特色进行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两国的民粹主义政客如何在各自国家的政坛发挥着"极右"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两国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4.
泰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如家长制、权威崇拜、等级观念等,不仅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成为人们日常行为所公认的准则,乃至一种“生活方式”。威权政治是这种价值观的必然产物。80年代末以来,泰国和其他实行威权政治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仍处于支配地位,根植于其中的威权政治的本质性特征“威权为体,民主为用”将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民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固有政治现象,具有独特的政治信念、政治风格、话语、思维与策略。美国政治始终具有显著的民粹主义特征。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政治的日益民粹化助长了当今的民粹主义浪潮。民粹主义不仅是美国政治的悠久传统和固有特征,对于美国的政治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被忽略的群体表达意愿的一种形式,也是推动美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力量。但当代民粹主义往往造成政治的不稳定或政府的威权化,毁损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由于民粹主义是在民主精神和程序之下对代议制的回应和挑战,当今美国两党的建制派很难应对。一般的化解方法是在政策上吸纳民粹主义运动诉求的合理成分,而根本的解决之道则是良好的国内治理,消除产生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20年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地方实践出现了不同的社会管理模式,中国也即将在国家层面出台有关公民社会管理的新规。北京的实践表明,地方官员对民间社团的认识并未对民间社团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而公共福利的地方化、将公共福利的配送与官员的仕途升迁挂钩,则共同推动了政府与民间社团进行合作的认识。然而,这一认识又因国外民间组织对抗政府的案例和2008年经济危机中政府主导经济的强劲发展而受到冲击。种种矛盾认识的彼此融合形成了协商式威权主义模式。这种模式鼓励相对自治的民间社团的自主发展,也提倡政府采取更加间接的管控机制。协商式威权主义促进了中国的地方政府治理。这就挑战了威权体制之下无法产生自治的公民社会以及公民社会是民主化指标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经济、社会、政治治理和国际秩序等方面的"综合性危机",给西方社会造成较大恐慌。受疫情冲击,全球化呈现回归"经济主权"时代的趋势,可能演变为"有限的全球化"。欧美国家将更加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并通过"产业回归"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将事关国家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全的生产能力留在国内或转移回本土。"有限的全球化"在短期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但从长期看,中国可以从中获益。疫情的持续蔓延推动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欧盟和美国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这将导致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下降。美西方十分担忧中国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上升。疫情使原本就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介绍和梳理了最近10来年兴起的混合型政体和威权主义韧性的文献。先从方法论角度批评了转型范式的不足和混合政体的方法论基础,然后从概念上讨论了混合型政体(竞争性威权主义、选举型威权主义等)与威权主义以及民主政体的区别及其对现实政治的多样性的把握,最后讨论了威权主义及混合型政体韧性的问题,尤其是各种制度对混合型政体稳定性的影响。这些都对转型范式提出了挑战,尤其是更好地研究了各种制度对维系威权主义和混合型政体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了民主化理论或转型范式对制度因素的忽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运动与环境及气候政治发生关联,形成了一种被称作环境民粹主义的新兴社会思潮.二者的关联并非巧合,其所凝聚的社会和政治力量不容小觑. 内外因素合力催生欧洲环境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与环境议题之所以可相向而行并在欧洲成势,从本质上看,是因为二者内在需求高度匹配:一方面,环境问题是一个属于科学范畴的议题,因未经政治裁剪的话语而具有草根性;另一方面,民粹主义内涵丰富、边界灵活,具有与环境等诸多议题发生关联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潘永强 《南风窗》2008,(8):52-54
大选失利,并不能导出大马威权政体发生质变的结论,而应归咎于现任领导者人格特征上的不足,无法因应周期性危机所致。事实上,在基础性权力没有大幅动摇的情势下,反而升高党国体制的快速反扑能力,拉起警报长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