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山西、四川和江西三省个体工商户劳动关系现状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签订劳动合同对保障个体工商户雇员的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待遇等劳动权益的影响和积极作用,提出了提高个体工商户雇员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全市工会系统推进劳动合同工作,应紧紧抓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线,积极协助和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导和帮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切实承担起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圆满完成北京市总工会十一届四次委员(扩大)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市工会系统推进劳动合同工作,应紧紧抓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线,积极协助和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导和帮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切实承担起工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圆满完成北京市总工会十一届四次委员(扩大)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一  相似文献   

4.
《工友》2006,(2):46-46
第一大猫腻:用工不签订劳动合同。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事  相似文献   

5.
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近年来,随着政府指导、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力度的加大,以及职工企业双方法律维权意识的提高,企业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在不断攀升。但是,许多劳动者由于各种旧思维旧习惯以及法律知识的缺乏而导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甚至不在少数,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只能让职工当事人追悔莫及。小赵,男性,今年38岁,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人。经人介绍于2005年进入外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06,(9):27-29
(2006年8月1日)为加大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现就做好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湖北黄石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规定企业逾期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最高可罚一万元今年,黄石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处理工作的意见》,从三个方面对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是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要达到85%以上。劳动合同签订扩面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改制重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短期用工、农民工等方面。二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要共同指导、督促企业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文本可根据劳动关系双方的实际情况拟定,要增强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慈溪市劳动保障局、总工会、建设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和暂住人口管理办公室采取统一行动,共同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同时,七部门还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在2009年前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建立起劳动合同制度。根据目前计划,市总工会将着力发动基层工会组织,全面推动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将督促建筑企业与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扩大合同签订覆盖面;国税、地税机关将把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人数,在年度汇算清缴时作为计税工资纳入税前扣除标准的重要依据之…  相似文献   

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劳动法》,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加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工作,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现就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明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我国《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实践证明:签订劳动合同对规范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法律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劳动合同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提高对签订劳动合同重要性的认识我国《劳动法》颁布后,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然而也有…  相似文献   

11.
《工友》2004,(2)
2004年1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最低工资规定》,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最低工资规定》作了如下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即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正常劳动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  相似文献   

12.
虞树建  潘小建 《工友》2007,(4):25-27
中国加入WTO后,劳动力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劳动力的流动日益频繁,劳动争议案件在民事案件中的比例逐年增长。特别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更使得劳动争议案件成倍的增加,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此类劳动争议发生后,用人单位往往以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由,否认双方之间存在的劳动关系,不同意承担其义务。如何处理好这类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存在劳动关系的案件,保护新的劳动用工制度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运》2009,(4):58-58
陈柏霖在《上海工运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是我国法制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本文从工会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途径和方法出发,旨在探索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7,(10):38-38
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的。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实施的长期效果如何?学界对此研究比较薄弱。借鉴三人社会理论,通过对东莞市的劳动者、企业和调解员三方主体共2568个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发现,《劳动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抑制了用工灵活,引起了企业撤资,减少了就业岗位,同时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延长了合同期限,但没有提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率,也未达到稳定劳动关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亚生 《工友》2009,(9):34-36
大学生打工,其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究竟是否合法有效?当工资被拖欠或者遭遇“工伤”,他们该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实践中,大学生意打工一般不认定其身份为劳动者,自然地,便谈不上劳动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运》2006,(4):34-35
2006年3月9日,全总举行新闻发布会,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德明宣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和国务院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华全国总工会将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办十件实事。这十件实事是:——实施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从今年开始,中华全国总工会要积极协助政府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开展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帮助和指导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力争2008年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在农民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和行业,积极推行由劳务中介…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劳动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试用期的期限、试用期期间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劳动合同的解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同时劳动合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要履行法律规定的职责,在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过程中,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  相似文献   

20.
《工友》2011,(3):30-31
在不少人眼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铁饭碗"、"终身制",对于喜用劳动者黄金年龄期的用人单位而言,唯恐避之不及。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全国各地的"辞职门"事件上演了一出又一出,许多劳动者要么被辞退,要么被迫辞职。只因《劳动合同法》中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刺痛了用人单位最敏感的那根神经。新法不仅扩大了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范围,而且将签不签的决定权基本上交给了劳动者。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