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直为政府所垄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原本政府单一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威型模式既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则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选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是与劳动关系市场化进程相伴而行的。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目标空间是促进劳动关系规范的建立、有序运行、合理调整和矛盾化解。为了更好地提供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做好公共服务的内涵界定、服务主体转换、服务边界设定、服务项目设计、服务项目确定等工作;在供给机制方面,应采用政府主导下的间接供给方式,即由政府委托或与市场及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在评估机制方面,应将数量、实施效果、公平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加强过程监管与评估验收,以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深化高校工会改革,回应和满足高校工会服务对象对美好生活诉求和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的迫切需求。在协同治理的视角下,高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坚持创新性与持续性相统一、实效性与系统性相统一、公平性与互利性相统一,并构建以制度、培育、保障、组织、信息和社会等六大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政策背景,对三地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首都职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劳动力需要转移量"、"劳动力实现转移量"以及"产业转移人户分离"("经济型人户分离")等概念,提出了在三地一体化进程初期阶段首都需要解决"精确定位劳动力转移量"的问题,明确了首都外迁行业职工完成有序转移的三个必要条件,总结了北京政府、企业和工会在规划和指导职工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实现有序外迁,需建立起"一盘棋"思维以及需开展的五项主要工作。本文旨在为政府、企业和工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指导职工职业发展提供思路,为其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改革理论的提出与应用带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其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深远影响已经逐步呈现。供给侧改革在推动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思维方式。在"供给侧改革思维"研究视角下,可以积极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供需矛盾与解决途径,将供给侧改革思维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供给侧改革思维的指导下,要不断优化创新工作思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平衡发展,协调推进,全面提升相关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义务工作的发展有利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义务工作也可以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获得发展机遇。南海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义务工作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要构建义务工作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良性互动新格局,既需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为义务工作发展提供发展空间,又需要创新义务工作发展机制,使之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力量。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经济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结构目前存在需求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需从供给侧、需求侧两侧完善需求结构,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完善现代行业体系;促进城乡及区域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少年需求现状,可着重从青少年的学习需求、政治需求、社会参与、社会支持、生活需求、娱乐需求、需求与供给、社会保障等八个方面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需求具有学习成才需求强烈、政治需求淡化、社会参与愿望高、社会支持缺失、生活需求务实、娱乐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因此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政府青少年工作机制,满足青少年发展需要,加大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东莞石龙镇设立慈善捐助超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公益物品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意义深远。它不仅降低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满足了受助者的个性化需求,扩大了福利产品的供应力度和广度。同时,对于城市非强制性的公共福利产品,地方政府应该从生产者的角色逐步向制度安排人的角色过渡,并逐步倡导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公共服务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为龙头,以结构优化为关键,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也会引领教育上的改革。近年来,高校德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衡问题。高校德育"供给"资源效能低下、供给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专业化德育队伍"供给"不足等问题呼唤着高校德育的"供给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思维下,通过补短板、重创新、做乘法等方式来优化德育产品增量,探索独具特色的育人方式,打造专业化的德育队伍,最终实现德育的"科学供给",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结构性失衡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市场供需不匹配、区域结构性矛盾、公共就业服务供需矛盾、性别差异等方面。其根源主要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创造高端岗位的速度远低于高校毕业生的增速,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以及专业设置的刚性和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等。研究认为,可以采取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建立市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推进专业化效能化精准就业服务、加强社会心理辅导等措施,来化解这一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产业工人技能水平能否更好地匹配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动态平衡,关系到 能否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工会组织通过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开展劳动技 能竞赛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等,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连市产业工人 的微观调查数据,发现加入工会显著促进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且对制造业产业工人的影响更显著。机 制检验发现,工会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研究建议: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工会资源为产 业工人提供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推动多层次多样化的职 业教育资源服务于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是实现工会组织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其在理论上与公共服务供给理 论有契合之处,也是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互联网 +”背景下建设服务型工会公共平台具 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服务型工会平台建设存在职工认可度不高,工会工作处于信息孤岛状态,缺乏长效机 制和专业性,存在信息隐患等问题。为此,在建设中必须突出党的领导,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统一的工会“互 联网 +”普惠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会员实名制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三方协作的工会联席会议是跨越社会制度差异的先行尝试,是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 局的重要举措,同时将对我国工会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框架构建中服务“一国两制”宗旨鲜明,参与主 体配置合理,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其业务推进路径多元,包括层次分明的、硬软件协调合宜的阵地建设,以爱 党爱国工匠精神为引领的职工文化交流,以及跨界社会职责及效益的协同提升。大湾区工会协作语境下的规则 对接,包括跨越社会制度差异的“求同存异”型对接、弱化身份差异的“人人平等”型对接、培育家国情怀的“人 心相通”型对接。这一合作为新时期大湾区融合发展、工会工作、统战工作及工会国际合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消除就业歧视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梳理就业歧视 相关文献,结合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及表现,分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对就业市场的影响。研究发 现,随着社会发展就业歧视类型逐渐多样化,出现户籍、性别、年龄、健康等歧视,也导致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 人力资源流动不畅、劳动者不公平感加强等危害。研究建议,我国应完善相关就业法规,维护就业者合法权益, 打造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青年流动人口的健康人力资本效用,值得关注。 本研究基于 2014 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采用 Logistic 回归和 OLS 回归方法,就受教 育程度对青年流动人口不同健康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青年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由初中向高中提 升能够促进正向健康自评,但高等教育加剧了健康随时间推移而变差的感知;女性、农业户籍、80 后青年流动 人口的健康状况更明显地受到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研究建议:通过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加强多元化心理健 康支持、提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等举措,提升青年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质量,促进青年流动人口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显示,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跨部门合作,在创新关爱群体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实践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服务等以特点的青年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将劳动立法纳入奋斗目标之中。党领导的劳动立法在工人运动、社会 变化和时代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但早期劳动立法 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判断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受“左”倾影响而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利益主张,在历史上 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立法开启了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 立法思路愈发难以适应当前的立法需求。当前,我国劳动立法尽管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但是在百年探索的积淀 和新的历史方位的指引下,“中国特色”日益成为推动劳动立法的法治传统和精神动力。未来的劳动立法应当 适应多元化功能的需要,完善规制策略的层次性、适应性和整体性,不断促进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creasing need for partnership across service systems. Data are presented that show a high degree of overlap in the needs of different client bases, and this overlap points to the demand for more comprehensive programming than is feasible within any one system. The paper goes on to discuss a unique interagency partnership currently underway, and the implications this demonstration program can have for future 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ming.Currently research director for a four-year demonstration project under joint funding and supervision of the Gateway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Labor (Job Corps) and the New York State Division of Substance Abuse Services.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 who has over the past seven years specialized in the study of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integrated educational, vocational, and treatment services for underserved adults and at-risk y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