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林丽鹂  张文  姜峰 《工友》2014,(1):13-13
正中国将进入技工时代"企业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刚建立时,全厂有上百名工人,但技术人员仅有寥寥数人。而现在技术工人的比例已达25%以上。"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李红光说,"技术工人几乎都是通过学徒制度一个个带出来的,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企业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最有价值的财富不是某项技术专利,也不是某台设备,而是人数比例越来越大的技术工人,新型产品的研发实验、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来,全州工会系统通过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云岭优秀职工"、创建"工人先锋号"、评选各级"劳动模范"和"职工技术技能大赛"等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冯子文 《工友》2014,(3):40-40
正当前,"技工荒"仍然非常突出。以笔者所在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中部制造基地为例,目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中部制造基地技术工人总计600余人,较规划人数存在约400人的缺口。去年下半年的六个月仅招聘技工80余人,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如何留住技能人才?应对"技工荒"?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完善分配体制,合理提高技工薪酬逐步改革企业收入分配机制,对一线操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职工技术协作活动走过了光辉的48周年,一种以技术工人、科技人员、管理干部为骨干的"三结合"技协会员队伍,扎根于企、事业单位生产、科研一线,广泛开展职工技协活动,在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  相似文献   

5.
龚彦 《中国工运》2006,(12):1-1
历时近八个月、参加职工近千万的第二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了。这次大赛既是各行各业职工施展本领、显示水平的舞台,也是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难得机会。通过比赛,不仅涌现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对于提高职工素质,发展工人  相似文献   

6.
杨佩昌 《工友》2014,(1):12-12
正提起"德国制造",人们总会想起优秀的德国技术工人。在德国,培养一名技工花费是很巨大的。德国的教育实行双轨制,一般到十五岁左右就决定是继续上大学深造还是选择一门职业进入职业学校培训,这种培训是和企业签约的,同时进入企业当学徒。在德国,做技术工人必须有一个学徒的阶段,要经过培训,培训完以后要有人来带领,  相似文献   

7.
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技术业务素质上升缓慢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 ,是五年来北京市职工队伍发展的总体情况。探析其原因 ,我们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分配机制 ,给企业在职工技术等级评定方面更多的参与机会 ,调整企业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 ,注意提高职工特别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 ,为培养高级别技术工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工运短波     
《时代风采》2014,(3):62-63
<正>昆明市高新区总工会:积极参办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近日,"中国梦·劳动美"2014昆明市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在昆明市新工人文化宫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昆明市工人文化宫、高新区总工会、市职工书画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共汇集了来自全市各行各业一百多个企事业单位的近五百名职工书画摄影爱好者踊跃创  相似文献   

9.
《工友》2014,(5)
正4月27日下午,在"倾听工人心声——关注职工看病就医问题"为主题的"工人在线"互动交流活动中,广东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透露,"最近我们在推行职工住院综合互助计划,每个员工一年交95元,得病后,他原来参加职工的基本保险,已经报了住院费用的70%,剩下来的30%通过这个互助计划还可以报销其中的70%,这样职工的医疗负担就可以减轻91%。"陈宗文介绍了目前的职工互助保险状况,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职工的大病保险,每个员工  相似文献   

10.
"技工荒"现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偏废的人才观所致.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展我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是实现打造"制造业强国"目标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品德技能一流的技术型人才.解决"技工荒"问题需借众家力,由此,也为工会类院校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工匠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中的技术主体,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是我们亟待破解的课题。本文从"传统工匠"的界定出发,在对有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工匠"的概念,对我国古代工匠和现代工匠的培育与传承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德国与日本关于工匠培育的历史经验,对培育"大国工匠"的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工会在培育工匠精神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引领职工文化的养成,孕育"大国工匠"精神;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大国工匠"发展;建立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助力"大国工匠"繁荣。  相似文献   

12.
阮荣科 《时代风采》2010,(21):26-26
近几年来,全州工会系统通过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云岭优秀职工”、创建“工人先锋号”、评选各级“劳动模范”和“职工技术技能大赛”等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全州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技术业务素质上升缓慢,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是五年来北京市职工队伍发展的总体情况。探析其原因,我们应建立切实可行的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分配机制,给企业在职工技术等级评定方面更多的参与机会,调整企业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注意提高职工特别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为培养高级别技术工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廖巧玲 《工友》2014,(9):32-33
正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许多一线青年职工因购房首付款筹集不够而苦恼。经实地调查,研究出台《全民劳动合同制青年职工购房首付款贷款管理办法》,投入资金9000万元,审核发放贷款1171人。从各行各业中遴选出24位劳模、专家,组成服务团,将特长上网。根据点击数据,确定服务职工的工作项目,实现精准服务。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咱们工人有技术"、"创新工作室的故事"、"钢城先锋"、"我的班组我的家"、"寻找最美一线班组"等专栏,宣传爱岗敬业、创新劳动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5.
做好工会工作,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是必须的。但是,"心件"建设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所无法替代的。要靠工会干部的"用心"做人,"用心"做事。"专心"做人,"专心"干事,"用心"去赢得职工,"用心"服务职工。要靠用心服务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专心致志,以事其业"的敬业精神。工会"心件"建设,是工会干部个人内涵、修养、道德的建设;它有利于理解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体现工会干部诚心诚意、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作风;促使工会组织把"职工之家"建设成为广大职工的精神家园;使工会干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心件"建设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凝聚力、向心力,促使职工队伍素质整体上水平;其目标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学术动态     
正※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2013年度六个立项课题于2014年1月完成终期评审工作。外部专家与内部专家分别围绕课题理论创新、实践成果转化价值以及报告撰写逻辑性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审,评选结果如下:一等奖:《北漂职工状况调查》;二等奖:《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单位会员制"》、《学分银行研究》、《职工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鼓励奖:《关于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学习超市"研究》、《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热爱企业,做一个好工人。”20多年来,怀着这样的朴实的理想信念,上海电器液压气动有限公司上海液压泵厂的普通工人李斌,通过不懈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刻苦钻研,从一个初级技工,成长为全国同行业公认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成为全国职工中唯一具有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职称的专家型工人。十几年来,他在技术攻关和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1992年李斌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以后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他几乎囊括了中国产业工人所能拥有的全部荣誉和最…  相似文献   

18.
廖巧玲 《工友》2013,(4):38-39
一2010年全国两会上,美国《时代》杂志的2009"年度风云人物"名单上,赫然出现"中国工人"词条,这是当年唯一上榜的群体人物。3年后,又到全国两会之时,"中国梦"成为代表委员、  相似文献   

19.
王剑 《中国工运》2006,(6):42-42
近年来,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以提高专业技术工人业务能力为主攻方向,全面实施素质工程,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竞赛、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岗位练兵活动,先后组织4900多人参加了28个工种的144场技术比武,40%的一线技工通过技能鉴定,技术水平上了等级,培养了一支由工人技师、高中  相似文献   

20.
工会主席     
崔运民 《工友》2013,(9):46-47
任实在是俺们公司的工会主席。他实在到什么程度呢?说出来大家会好笑的。他当选工会主席那天,发表就职讲话:"俺是个实在人,说实在话,办实在事,从来不搞虚的东西。俺要是搞虚的就是个狗!俺当上工会主席,就是为大家办事的,今后,工会是工人的家,工会主席是工人的妈。俺要是当不好这个妈,俺管恁叫妈,中不中?.........."恁听听,这就职演说多实在,职工们喜欢听,"哗……哗……"掌声响起来。第三天,公司一位职工的老父亲去世,那位职工当时正在新疆阿拉山口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