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阿友 《农村青年》2013,(12):36-39
在安徽遐迩闻名的“文房四宝之乡”和“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汀溪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有一位引起联合国和国家多个部委关注的传奇山民,他敬畏自然,通过40年摸索,在原始森林中的高山之巅创办“野猪婚姻介绍所”,用美国进口猪与野猪“跨国联姻”,培育出高纯度野味.畅销市场,带动乡亲脱贫。他倒贴20多万元,为父老乡亲培育出“有机稻”、“有机茶”、“有机蜜”,一株兰香茶叶的利润可购辆高配宝马轿车,他让数万父老乡亲告剐靠山吃山的传统生存模式,走上惠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2.
大山深处,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农民,过去家徒四壁,却“留心”把废弃倒掉的香菇脚变废为宝,成为中国的香菇脚经营加工大户。他所加工的菇脚不但销向国内十多个省市,而且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创汇100多万美元,并安排200多名闲散劳力就业,自己也走上了富裕之路,他就是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农民朱仙根。  相似文献   

3.
幽默长廊     
谁错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雾中,汽车一辆紧跟一辆行驶着。突然,前面一辆刹车停下来,后面一辆撞了前面一辆的车尾。后面那辆的司机跳下车,大吼:“这么大的雾,怎么在这里急刹车?”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十分生气地回答:“你把车开到我的车库里干什么?”老刁与老精老刁到老精家做客,老精只给他素菜吃。老刁见他如此吝啬,就故意住下不走,想等老精招待他吃酒肉后再走。老精却想撵他。一天老精指着门外远处说:“老兄,你看那儿有个黑影,不知是不是人。如果是人,早该走了。”老刁便反唇相讥说:“那一定不是人,如果是人,我怎么看不到他的…  相似文献   

4.
唐洪 《农村青年》2007,(4):12-14
38岁的江镖在江苏省镇江市打工,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是个“售后服务人员”。说白了就是个“卖保险”的。 2006年6月27日。他干了一件与自己的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惊天动地,却从此陷入困境。没有谁为他所干的这件事情“保险”。 他经常往来于乡下和城里。家里有务农的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依靠他挣钱生活。而他的收入后来全部花在了一个老太太身上,并且还不够…… 鲜花,掌声。外加一份巨额赔偿账单。这就是他“见义勇为”的代价。当时他如果不“冲动”。不去奋勇追赶抢人财物的盗贼。或许会继续过着虽不富有却安稳平静的日子。 他如何看待自己,社会又如何看待他?  相似文献   

5.
亲情唠叨     
每个人都有爱他的人,所以每个人都会听到一些这样的唠叨:“别忘了注意自己的身体”,“我不在家,你一定记着吃早餐”,“出门骑车小心点”,“别跟人家吵架”,等等。这些话听得多了确实很让人烦,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仿佛自己还是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似的。如果赶上心情不好,没准儿就会顶上一句:“你还有没有个完?”  相似文献   

6.
慕田峪是个被群山环抱的偏僻小山村,在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在海外它却大名鼎鼎。欧洲人称它能和“法国最美丽村庄”伊瓦尔镇相媲美。现在有加拿大、丹麦和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22户外国人在这里”安家落户”。每年有5万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村里游玩。今年元月初,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SPEGT,还专门在这里拍了一部名为《中国最浪漫乡村》的短片。外界很少知道的是,这个“联合国村”的打造者,竟是一位名叫萨洋的美国人。他和中国妻子唐亮有着怎样的故事?又是如何与小村结缘的?  相似文献   

7.
罗伟 《农村青年》2008,(3):22-23
他是湖北省竹山县的一位打工仔。12岁时,他就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之后被迫辍学。为了挣到给自己治病的钱,他发奋写作,发表稿件数百篇,每月能挣到1000多元稿费。他的坚韧执着感动了深圳的一位打工妹,打工妹对他芳心暗许。为追寻爱情,2个多月前,他毅然离家南下。他,就是刚刚当选“感动竹山十大人物”的张成。  相似文献   

8.
南方 《农村青年》2007,(2):26-28
“我哥叫楚海,我妈生下我以后,为了图省事,在我哥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妹’字。这就算我的名字了!” 楚海妹是四川广安人,毕业于广州一所师范学院。在经历了痛苦的“求职难”以后。她终于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到2006年8月,楚海妹已经建成12个“基地”,长期服务的“客户”达100多人。虽然月入一万多元在广州不算多,但她认为自己干得“很有价值”。 楚海妹干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日前,湖北省孝感市2010年“十佳青年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结束,在获提名奖的十人名单榜首,人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应城市天鹏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万小涛。大家熟悉万小涛,不仅因为今年春天中央电视台对他做过专访.还因为他是当地一位在田野山林中创业致富获得成功的80后农村青年。  相似文献   

10.
陈孜孜  熊枫 《工友》2010,(2):12-12
在供电所从事抄表与装表接电工作时,所里的同事提起彭振都会说:“小彭是个会做家的人,每次装表时,筷子长的电线他都舍不得扔。”开始时,许多同事对他的行为不理解,“一点点电线,能省多少,再说省也是给公家省,自己又得不到一点实惠”。但在彭振看来节约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留意一些生活小细节,  相似文献   

11.
刘朱婴 《农村青年》2013,(10):10-15
提起河北平山县,人们便会想到西柏坡。平山县是革命老区,城中立着8个大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让人肃然起敬。中央电视台正热播“寻找最美村官”宣传片:“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东家寒西家暖都在心上……”陕西华阴老腔,演唱者手舞足蹈、声情并茂。.确有“最美村官”。但也有并非惦记村民冷暖,而是惦记村民老婆的村官。我到平山县,就是为了一起“强奸”案……  相似文献   

12.
朱丹 《农村青年》2006,(5):15-17
年轻有为的吴琴福曾经几次成为新闻人物: 一次是在当地政府积极解决“农民贷款难”过程中,他“给信用社打了一个电话,半个小时20万元贷款就落实了”。于是,他在媒体上留下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以往向信用社贷款时手续麻烦,贷款额也有限;如今有政府帮忙,贷款只论信用不问贫富,这样的农信社才真正算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运》2013,(3):1-1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梦”.指出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不久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浓墨重彩地畅谈“中国梦”.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充满激情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他曾经年少轻狂。因打架致人重伤。在铁窗内度过了三年刻骨铭心的生涯;他曾经一贫如洗。靠东挪西借1700元钱起步发家;他曾经贩运生猪。抢占了当时攀枝花近四分之一的生猪市场;他也曾像“马锅头”一样。贩卖水果和木材。往返穿梭在川滇线。经受了出生入死的考验;最终。他在家乡的土地上找到了人生之路。带动眉山、乐山的5000多户农民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种植优质杂交竹上万亩.每年为农民增收千万元以上。而今。他又发动农民规模种竹10万亩。打造中国西部第一“中华民俗风情文化村”。请看——  相似文献   

15.
“猪粪化沼气,沼气能发电,可供几十户村民照明做饭;沼液冲猪圈,消毒有特效,猪免打疫苗不得病;沼渣是上好的有机肥”,他笑称咱吃的都是绿色食品。“养猪大王”名不虚传,“循环经济”养殖模式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6.
绿叶 《农村青年》2013,(5):21-24
八甸岳父意外在车站走失,他抛下生意,和妻子驾车行程三万公里,到处寻找亲人。旅途中,只要见到流浪老人,他都会收留,并千方百计帮老人寻找亲人。如今,岳父仍杏无音信,他却先后收留了98名流浪老人,帮助35人找到了家,因为生意暂停,并负债十多万元,他被人讥讽为“疯子”、“傻子”,而他不以为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流浪老人都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17.
沈慧 《农村青年》2010,(12):64-64
一次,笔者到某养殖大户家中采访,该养殖大户正在手忙脚乱地用电话向专家咨询一些养殖问题。笔者见他的办公室里摆着电脑,就疑惑地问他为何“舍近求远”不在网络上找,而足打电话问专家?养殖大户尴尬地说,他现在还是个“网络瞎子”,如果有个“网络老师”就好了。  相似文献   

18.
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多,多得让我们什么也得不到。这么多年以来总喜欢用虐待的方式寻找快感。骂人、打架,甚至坐在赌场中冷静地输掉自己的每一分钱。可怜的父亲,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医生,面对自己儿子满身千疮百孔的"绝症"绝望地含恨而终。我的一切随着父亲被埋入到红色的土壤中。曾经的天才作家消失了,只剩下一具叼着香烟喝酒的躯壳。我戒赌了,我一直认为只要能粘得上的就一定甩得掉,所以我戒了。代价是惨重的,那就是父亲的  相似文献   

19.
李保 《农村青年》2006,(1):19-21
在湖南省安化县,有这样一位年轻伢子,提起他的名字,家家户户没有人不佩服的。10多年来,他投入15万元,一直义务帮助农村消费者维权,处理投诉1000多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50多万元,荣获全国“3·15”维权特殊贡献奖、中国消费者“3·15”银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就是家住鱼水乡的吴石林。  相似文献   

20.
李润生 《时代风采》2008,(11):13-13
今年刚满25岁的杨正雄,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稚气未脱,显得有些腼腆,无论如何很难与久经考验的“技术状元”对上号。但与人交流时,话语间却带着一份成熟与稳重。或许就是这份成熟和稳重,使得他在工作中始终以“质量第一、精益求精”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磨练和提升了自己的质检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