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陈铀  吴伟东 《青年探索》2021,(2):89-101
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是推动大湾区内青年交流融合的重要制度建构,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战略布局,系统梳理了广州、深圳和珠海三地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从奖励型政策、发展型政策和保障型政策三大方面进行政策文本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州、深圳、珠海三地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和政策工具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在政策适用对象范围的界定上,不同城市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受限于传统的政策框架,仍存在文化关怀和文化支持缺失等问题。针对大湾区内地城市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从健全协调机制、增强文化关怀、促进多主体参与以及扩大宣传等方面健全完善支持港澳青年跨境就业创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推动国家“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使命。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社会感受和内地融合三大维度,尝试建构针对香港青年“感受—认知—行为”的研究模型,为解决香港青年激进行动问题,引导香港青年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发现,内地及主观社会阶层为中上阶层的香港青年社会心态更正面,也更愿意融入内地,正面的社会感受有助于促进香港青年的社会态度和融入内地的行为,对中上阶层的负面感受进行有效引导也可促成其改变态度而融入内地。最后,对国家政策的正面认知能提升香港青年融入内地的可能性。香港青年会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及对国家政策的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做出是否融入或者深度融入内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公共服务配套作为优质生活圈的要义之一,是促进港澳居民融入内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借助香港主题性住户统计调查住户微观数据,基于优质生活圈视角定量分析香港居民融入内地发展的特征及公共服务需求时发现:随着粤港澳合作的深化,居住空间改善和生活素质提高是香港居民融入内地发展时喜闻乐见的改变,而环境卫生、交通便利、医疗服务、法律制度及文化等差异则是其需要进一步适应的转变;随着社会融入程度的加深,香港居民的需求也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其日益从对物质、硬件层面的需求更多地转向对精神、软件层面的公共服务诉求;鉴于医保、社保等制度的差异,香港居民在内地需要使用医保、社保等公共服务时仍需返回香港,面临跨境公共服务对接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应着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体系,让港澳居民共享湾区发展红利,携手共筑"美丽湾区"。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14)
正凭着一份冒险精神,他们敢于跳出曾经的舒适圈,来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近年来,不少港澳青年逐渐融入大湾区的战略布局,扩大自身的选择机会及人生舞台。在采访中,我了解了一些在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的精彩故事,也走访了不少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运营总监陈升是首批来深圳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如今更多时间在为香港青年来深创业"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5.
他们离开了美丽的香江,负笈内地求学;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勇闯内地创业……内地给他们提供了优厚的政策支持,提供了广阔的蓝天大地。多年背井离乡.独自在内地的打拼,很多香港青年都说内地的生活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懂得了“祖国”的意义,也懂得了什么才叫“爱国”。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14)
正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近年来,港澳青年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就业的热情日渐高涨。除了香港政府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外,香港多个青年社团都有提供相关协助、提供交流机会。澳门现时亦正与其他内地企业商讨合办实习计划,冀能争取更多内地企业向澳门青年提供更多合适的实习、见习或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7.
自香港回归以来,两地的经贸合作变得频繁。香港特区政府出台许多激励政策鼓励香港青年前往内地工作。2010到2014年间,笔者对1433位15~34岁的香港永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搜集香港青年对社会流动性和地域流动性的看法:包括工作地点偏好,对跨境婚姻,以及对区域一体化及全球化的态度。对该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香港年轻一代对于职业生涯的追求与政策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即香港与内地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得到受访者普遍认可,但他们并不认同个人的地域流动性有助于提高社会流动性。大部分香港青年表示他们的确有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而前往内地工作的意愿。地域流动性对于社会流动性的影响仍有争议,须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小康》2021,(17)
正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9市创业,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小康》杂志5月中旬刊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解读,阅读后印象深刻。对当代香港澳门的青少年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宝贵的历史机遇。事实证明,港澳青年通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尤其是依托大湾区,寻求与内地人才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港澳青年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17)
<正>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利用"一国两制"的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寻找机遇,与国家一同进步、发展,这是香港重振经济的一条新路子。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超级联系人",中西合璧的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拥有完善有效的司法体制和金融监管制度,所以其具备了区位、先发、服务业专业化和人文等多重优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优势,在经济结构方面可以与广东错位发展,下一步将与广  相似文献   

10.
百家论萃     
香港回归:中国经济发国的新机遇香港回归将对内地产生巨大作用:一、对内地增长的贡献将大大提高十几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平均有近40%要通过香港来实现。回归后,香港在与内地的协调、制度安排等各方面,必然比过去更易衔接,吞吐更加流畅。二、回归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纵深化香港是个“超级大市场”,在中国产业结构的梯度上,香港实际上是一个市场龙头,中国外向型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根据香港的市场信号、操作程序和制度方式进入的。回归之后,香港经济的放射力将超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三、香港现有的一整套国际规则,参与了近…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个号召鼓舞下,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开放城市近年都提出了要“再造香港”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有的要建设“社会主义香港”(如深圳),有的要建设“北方香港”(如大连),有的要开发“第二香港”(如湛江)……,还有许多城市以“内地再造香港”为最终目标,制定建设“国际化(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规划。显然.“内地再造香港”已经成为我国一大批开放城市确立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和最高纲领。与此遥相呼应,亚太地区也有不少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再造第二香港”的建设目标,有的甚至指望在”九七”以后取代香港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在这场海内外竟相“再造香港”的国际竞争之中谁胜谁负?将不仅取决于竞争者的实力地位和地缘条件,还要取决于对现代香港的发展轨迹与经济模式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取决于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借鉴香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我国有关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而言,还要取决于能否正确贯彻实施小平同志关于“内地再造香港”的战略思想。为此,本文试图针对对“再造香港”的不同认识与实践,提出对邓选三卷中有关“内地再造香港”的一些论述的学习体会和基本看法。 一、亚太地区“再造香港热”的两种目的 就其动机而言,亚太地区提出“再造  相似文献   

12.
内地与香港警务合作大事记1985年2月,国际刑警中国国家中心局和香港支局进行首次正式会谈。双方就加强联系,打击跨境的毒品、诈骗、走私等犯罪交换了意见,并就许多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达成了共识。双方决定,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会晤制度,每半年轮流在北京和香港举行...  相似文献   

13.
邓伟强 《岭南学刊》2021,(1):94-102
虽然诉讼外调解制度逐渐受到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政府重视,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文件,并不断探索建立内地与香港、澳门跨境调解机制、网上调解、异地调解等新方式新方法,但诉讼外调解制度仍无法处理大湾区不同法系的制度差异和文化差异,政府主导和司法行政机关指导性强,不利于解决大湾区经济关联性的日益增强以及其政治文化、人员流动呈现扩大化趋势下所不断出现的纠纷难题。通过对澳门、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六个城市的诉讼外调解制度现状进行考察,参考国际社会一些较为成熟的做法,大湾区可从引入港澳惯用的促进式调解、以法经济学视角来设计制度、制定商事调解示范法、以珠海横琴作为试点建设四方面来逐步建立健全大湾区诉讼外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方舟 《时事报告》2012,(7):54-55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这15年的历史,也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历史。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和基本法的保障下,港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享有充分的自由。特区政府施政透明,市民得以更广泛参与香港政务。15年来,香港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导下,在保持高度自治的同时,不断扩大、加深与内地经济的合作范围、领域和内容,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正因为有祖国内地作为坚强后盾,有中央政府强力支持,香港经受住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地产价格调整、美国科技网络行业泡沫破灭、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多次外来冲击和内部危机,经济继续保持着向上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需借助城市融入才能有效回收高昂的人力资本投入,其城市融入受阻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失。因此,要通过政府制度支持、高校素质支持、城市用人单位就业与生活支持共同建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重构"蚁族"社会关系网络,提高组织化程度,建构非正式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论萃     
经济专家看好“九七”后的香港从事港澳经济研究的学者们经过研究认为,“九七”后的香港经济发展将呈以下趋势。首先,香港特殊的市场中介角色将更为突出。“九七”之后,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与内地之间的相互沟通将更为直接,而内地利用香港进行商业活动也将更为方便。其次,国际中心的地位将继续巩固。“九七”后香港与内地联系更加紧密,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地成为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巨大腹地,这是其他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中心所不能比拟的。再次,香港将成为一个与内地发展紧密联系的国际科技开发中心。此外,“九七”后,香港…  相似文献   

17.
受组织的派遣,我参加了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第77期香港工商业研讨班。本次研讨班配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特意为西部地区举办。通过紧张的学习考察对香港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特别是对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感触较深,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了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论断之英明伟大,更加感受到香港回归后经过三年拼搏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经济全面复苏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同时也深刻认识到香港的繁荣发展得益于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及祖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香港与内地互为依存,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同步…  相似文献   

18.
利用社会网络的理论研究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与职业获得的相关情况发现: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企业和外企求职时,由于存在公共信息渠道不畅、就业制度壁垒、职业中介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很难从这些正式支持网中获得满意的支持;家人的支持“远水”解不了“近渴”,亲友同质性过高,效用递减,故非正式支持网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因此,他们必须从自己新构建的社会网络中获得求职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在“一国两制”下加强内地公安机关与港澳警方的交流与合作,是打击跨区域刑事犯罪,维护内地、香港、澳门社会治安稳定的必然选择。要建立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长效机制;要重点打击跨境犯罪,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无处藏身;要注意把握政策,执行规定,维护大局。  相似文献   

20.
晨文  俞雷 《今日浙江》2010,(24):29-29
“香港的许多大老板都来了,这在香港也很少见”。参加2010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副主任郭莉评价说:“这一沦坛堪称内地城市与香港合作的典范,并将成为一个知名的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