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建设的天府绿道,是探索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转换的绿色发展路径,通过营建巨大的"公园城市",全新的生产生活图景正在成都展现。蓉城的春季,草长莺飞,一张世界上最大的"绿道网络"正在成都徐徐铺开。据统计,2018年,成都建成各级绿道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22)
正一提到成都,大家都会说,它是一座幸福感很强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多年媒体工作,有幸见证这座城市慢慢来的幸福感。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连续12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是许多人的梦想。早上起来,推开窗户,遥望雪山之巅;和朋友约饭,排两个小时队吃一顿心仪的火锅;绿道跑步,公园晒太阳,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9,(13)
正"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是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赋予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重大使命时,提出的殷切期许。建设公园城市,生态建设必须先行。2018年成为了成都天府绿道的破题建设元年;2019年,成都市委市政府更是以一场工作推进会,开启了天府绿道建设高位推进的新征程。4月22日,首届"公园城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28)
<正>天府绿道建设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景观提升工程,它将建成大量的河道、水系、公园、绿地、湖泊、湿地和森林连续成片,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体系,并延伸进城市城镇。成都有许多文化遗迹,天府绿道建设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使命,将是天府胜景的再现。落地成都,最大的感受就是目光所及,处处是绿。作为"全域增绿"项目中的浓墨一笔,天府绿道将串联起成都城市生态体系的每一个部分。今年9月,天府绿道首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9,(6)
三亚市要勇当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标杆,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下功夫,在"五网基础"和"五化道路"上下功夫。科学规划和实施公园绿道建设不仅可以改善三亚市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识别度,而且对建设三亚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都是重要作用。本文以三亚公园绿道建设工作为核心,结合城市公园建设理论,提出建设新型三亚城市公园绿道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值得让成都人发朋友圈的事情一般有四种,出太阳、见雪山、新地标、新场景.最近,马卡龙色绿道桥、"竹韵渔舟"生态桥、环城绿道骑游便频频出圈,让成都人的休闲生活有了更多"色彩"."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变化与发展是成都这些年不变的主题,而成都人的"神仙日子"就在这样的变化中被不断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7.
<正>在湖北武汉,荣膺"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的东湖绿道,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新名片。然而,在绿道建设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一些民房、厕所紧贴湖边修建,生态岸坡护理糟糕,有些边角湖汊甚至是劣五类水……是绿道的建设,让这一切得到了改变。正值全国两会,绿道建设这一话题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一、城市生态文明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对于高速城市化和日益恶化的城市自然环境而言,是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绿色基础设施概念最早由美国保护基金会和农业部森林管理局组织的"GI工作组"(Green Infrastructure Work Group)于1999年正式提出,"GI工作组"将绿色基础设施定义为"自然生命支撑系统",即一个由水道、绿道、湿地、公园、森林、农场和其他  相似文献   

9.
殷娜  孙蕾 《楚天主人》2012,(5):12-14
绿道,成为今年武汉市人大会议关注热点词之一。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城市绿地生态体系,新建"两江四岸"江滩50公里,未来5年建设800公里城市绿道,年内将建设首条城市绿道——环东湖、沙湖绿道。本次人大会议上,铺就城市"绿道"议案被列  相似文献   

10.
郭玲 《小康》2019,(13)
正天府绿道以其规划的国际视野国际标准,以其内涵的发展之道、生活之道、美学之道,成为公园城市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文化名城最时尚的创意表达、造福后代最宝贵的绿色产品,成为成都走向绿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1.
正"绿杨城郭是扬州"是人们对扬州的印象,瘦西湖、何园、个园等园林便是其写照。如今,"绿杨城郭"的内涵又有了新延伸,扬州不仅有"高大上"的古典园林,还在城市黄金地块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中心、体育休闲公园,甚至在老城区见缝插针地布局了一批"口袋公园"。这些公园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实现了城市与公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潜移默化地培育着百姓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传达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9,(2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建设公园城市,为新时代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连云港将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努力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示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4,(9):24-26
<正>一、城市绿色发展承载水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市区)。"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从各市情况看,扬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70平方米,泰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排名最后,为9.00平方米,不足扬州的一半,各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差异显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了城市的绿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2014年我市城市绿化建设的有关情况。答: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十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天津,精心组织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细化"五大工程,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城市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在园林绿化建设上,我们坚持"生态、大绿、低碳",全面实施了外环绿带、道路绿廊、公园绿化、垂直绿化、绿荫泊车、城市绿道、"六绿  相似文献   

15.
<正>深入挖掘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个胡同的历史,以雕塑、牌匾、碑刻等多种形式展示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和公园里,让历史活起来,走进市民生活,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博物馆。街巷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更是百姓生活与工作的聚集地,这里有市民最直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街巷文化"是广大市民的身边文化,一座雕塑、一堵城墙、一块老碑、一条旧牌、一个街道名、一张旧地图,就像一座"城市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区,静静地开放着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7,(28)
<正>今年6月",成都治水十条"出台。作为成都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其中提出的"重量级"举措,强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并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出成都治水的决心。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翻开历史,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溯江而上,"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都  相似文献   

17.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3,(15):51-51
沿民歌湖由东向南行,一路上,从锦鳞戏水、碧波游船,到绿树成荫、高楼崛起,一幅"山水相衔、绿羽成脉"的生态美景尽收眼底。"水""绿""城"交融共依、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格局,让这个现代"双城记"在这座邕水之畔的南国之城精彩上演……南宁,被中外游人盛誉为"花园城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南宁坚持"生态立市",以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05,(9):56-57
就生活而言,或许没有哪个城市比成都来得更安逸,更享受了,本刊在成都所进行的民间感受度调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饮食、居住、生态、生命、教育、消费、平安、信用、公共服务和快乐,这些考察指标的普遍高分让人惊讶,但背后也似乎隐藏着某种不安与危机。如一名受访者所言,古训“少不入川”放到现在来看仍未过时。“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是张艺谋为成都度身打造的宣传语,在本刊试图从民间视角调查成都的和谐程度过程中,大多数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句话。究竟是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引起了多数人的集体认同,还是多数人的生活感受俘获…  相似文献   

19.
创客在成都     
《小康》2015,(24)
<正>成都正在成为"创意天堂、创客天下"。很多创业者决心"宁愿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座城市"。成都的创新创业大潮涌动,已经形成了"蓉漂"一族,满城皆是创客。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落实中央关于创新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成  相似文献   

20.
王琛 《学习与实践》2005,(6):39-43,49
近年来,城市品牌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许多大中小城市,都正在积极塑造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其中,成都市“东方伊甸园”概念的推出,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城市品牌塑造个案。我们可以通过它,来看中国城市品牌的塑造。“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是张艺谋在2003年为成都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结尾语。成都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成都究竟该向世界派发一张什么样的名片?近年来一直是成都乃至更广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在国内很多城市,塑造一个怎样的城市品牌也逐渐成为讨论的热点。2004年4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