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最后的悲悯     
我以悲悯的心,采访那些毒贩们。他们四五十岁的年纪了,本已不是我该为之悲悯的年龄,可是我还是忍不住要悲悯他们。我相信他们的从前、很小的时候,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毒贩。他们的出身或穷或富,但我坚信他们的父辈会教育他们做一个好人。就像他们今天对于他们自己孩子的期待一样。有一个毒贩子,他每次送他妈妈出远门的时候,都要不厌其烦地嘱咐:看好自己的包,不要被陌生人调包,不要给陌生人带东西。而他的妈妈不知道,她的儿子自己恰恰就是物色陌生人为之运输毒品的毒贩。我为他的母亲感到悲悯!我悲悯的还不仅仅于此。在西北的一个穷乡僻壤…  相似文献   

2.
魁元:我是一个肢体残疾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我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大家的关爱,人们对残疾人照顾得几乎可谓无微不至。但是我却越来越不习惯了。因为我知道很多事情我都是可以自己做的,我说了他们又不听。难道我应该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大伟:接受关  相似文献   

3.
日常琐思     
两位未曾晤面的朋友远道而来,因为读过我的论人生的书,要与我聊一聊人生。他们自己谈得很热烈,可是我却几乎一言不发,想必让他们失望了。我不是不愿说,而确实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应约谈论人生始终是一件使我狼狈的事。  相似文献   

4.
吴如新 《人大论坛》2010,(11):34-35
“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里,不知道我会哭成什么样子。这里的孩子真诚懂事,乡亲们淳朴热情,我已经舍不得他们了。”这是一个80后女孩在自己博客里写下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旅游活动,由于身体的残疾,我只能长年待在家里.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也不知道旅游是怎么回事,甚至从不敢想象自己能走出家门.我曾经以为这就是生命的常态,但是通过生命之歌公益网这个平台,让我了解到残疾人旅游不再是梦,看到那么多残友旅行的相片和视频,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我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6.
檀国柱 《台声》2010,(8):20-21
<正> 在北京总营活动中,我主要随四团行动。四团的营员主体主要是来自台湾中南部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家园刚刚经历了去年的"八八水灾",水灾不仅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还使他们中间一部人失去了亲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但我知道,伤痛与苦难并未能随洪水褪去。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生怕自己会因唐突  相似文献   

7.
这群人     
一这是一群人.他们属于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尚未来得及想到已经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也毫不自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这群人却知道.他们知道确实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知道自己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而且岂止是知道:从委身于这个群体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将自己的毕生追求与这个群体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他们称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群体".而他们这一群人,则是从中国知识阶层脱胎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别人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别人的城市。每每打量自己与城市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也是自己的。事实上我也曾这样努力过。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觉陌生。真有点莫名其妙。因此,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  相似文献   

9.
前言 首先,我必须向苗族人民表示歉意,因为在到亚州之前,我不曾听人说起过他们,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以“苗”命名的民族。直至来到泰国,我才知道有一个从中国来的苗族。他们深深地热爱着群山。当然,他们会很乐意原谅我的,因为除了在老挝的一部分苗人外,他们几乎没有人知道世界上有个法国,也不知道我的祖国位于何处。同法国人一样,苗人的地理知识也很缺乏。 在碧差汶府的隆塞,我接到通知,要我去访问一个叫克内的苗寨。这个寨子位于去彭世洛府路上的一个森林保护区内。这时,我立即产生出一个愿望,希望能多知道他们的一些历史,以便能更好地了解他们。因  相似文献   

10.
王军 《今日浙江》2007,(2):28-29
坐自己公司的车出行,这是李书福无数工作日司空见惯的一个镜头.吉利的员工都知道,自从吉利汽车正式推向市场,他们董事长的专车就换成了自产的轿车,以前是美日、优利欧,后来是美人豹、自由舰、吉利金刚,现在则是远景.曾有人当面质疑吉利汽车的安全质量,李书福以问为答:"我坐的就是我自己生产的轿车,难道我的命就不值钱?"  相似文献   

11.
关于领导,人们已经写得太多了,以至于很难再写出或谈出新意,或者很难完全避免陈词滥调。我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大多数人将会说:“当我看到了领导我就知道了领导。”领导者常常是想象中的人、有效的交流者、有效的决策制定者和知识分子;他们尊重并重视个人和他们的尊严;他们许诺为组织服务并服从不可强迫的命令;他们要百分之百的诚实和正直:他们是平易近人的;以及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教师。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在市郊居住的农民告诉我,他们拿到市场上去卖的菜蔬水果比如西红柿、草莓等等,自己是不吃的,因为用了很多催红素、催肥素之类乱七八糟的化学制品,但卖相实在是好。自己平日里只吃用农家肥另种的那部分。还有一位熟人则给我讲起,她知道一种使茄子变得异常油亮鲜妍的方法:在出售前放在尿桶里泡一阵子。 尽管他们远离成都,这些信息还是令我暗自惊悚。每当在菜市场看见那些壮硕鲜艳的西红柿和明媚娇嫩的草莓,我都觉得它们有点像化妆成美女的野兽;而紫得滋润透亮的茄子呢?也像是暗伏杀机。我知道这是有点神经过敏了,但照旧很仔…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员工为什么没能很好地工作,走到镜子面前,看一看自己 以我的个人观点看,在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彼得原理是最糟糕的观念。根据彼得原理,人们在组织中,逐渐趋向于提高他们不称职的级别。换句话说,人们在组织中的地位会不断地提升,直到他们失败为止。我认为这个观念是使一些管理者摆脱了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有人在我耳边提起老何的名字,众口一词地褒扬一个他们熟悉又熟悉的人,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人们对于自己身边的所谓先进人物,总是有些不以为然,就比如我们很近地站在一幅油画前,除了大片大片的色块,我们很难发现它的美之所在,倒是很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残疾人》2006,(4):52-53
我碰到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普校的聋人在心理上好像有点问题,他们脾气古怪,孤僻不合群。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出现呢?我认为,听力损失的他们长期生活在健听人的包围圈里,与人说话有点模糊不清,人家也觉得和他说话特别费劲。而这种人又会固执地以为健听人看不起自己,心里感到很痛苦,有一种恐惧和仇恨在心底里,表面看不出来,但是自己心里却很清楚,他知道自己永远也不属于这个健听人圈子。因为在和健听人的接触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弱点,而且这种弱点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变这种现状。这种痛苦的生活如影随形,无论他走到哪里…  相似文献   

16.
谌璐 《人民公安》2009,(11):38-41
让人震惊的是,他们对自己的严重犯罪行为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害怕和后悔;更让人震惊的是,他们都提到了自己是未成年人的问题,这说明他们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网开一面”……  相似文献   

17.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些别人眼中的坏人能够很长寿,就足闪为他们不纠结,不会为自己做的坏事感到难过,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那些部不算是坏事。王风仪先生讲过,他知道一个有点儿自私、经常骂她的孩子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活了九十几岁。凤仪先生就去观察她。  相似文献   

18.
李俊平 《黄埔》2006,(1):42-44
黄埔老前辈坎坷一生,我知道,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努力工作,不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期望。  相似文献   

19.
答案     
三岁以前,我是个健全的孩子,三岁以后,我成了盲人。明确知道自己的眼睛不好,知道自己和周围人不太一样,大约是在我六岁的时候。天真烂漫的年龄,不懂得悲伤和痛苦。承担悲伤和痛苦的是我的父母。飞驰的列车,陌生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婚礼     
参加过不少婚礼,但这次显得有些特别。一是第一次参加自己学生的婚礼。二来新郎是聋哑人,叫焦东军。当接到他短信邀请时我有些激动,这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这些学生已离开母校10多年了,如今正进入他们的结婚季。我急于知道其他学生的情况。对这场婚宴就有了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