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块链和数字身份两个领域的融合创新,为解决传统身份认证面临的安全、隐私保护、互操作性甚至价值分配问题带来了崭新的技术途径,是非常有前景也是国际前沿的研究领域。现阶段我国在“区块链+数字身份”的应用模式上已展开研究,旨在基于权威网络可信身份,结合区块链技术应用构建“中心化签发、分布式认证”的数字身份分布式认证管理及应用服务体系,为个人及机构提供便捷的数字身份分布式服务,有利于产业生态建设,支撑数字身份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社会身份信息犯罪、滥用等现象频发高发,严重危害网络社会,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引入现有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体系,可完善和严密具有实名身份认证要求的身份凭证签发模式,为网络虚拟社会身份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为解决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中个人身份认证问题,加强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林龙 《警察技术》2020,(3):26-29
居民身份网络可信凭证(CTID)在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数字中国新时代,可以成为"人"穿行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权威桥梁。阐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今天,安全二维码如何为CTID保驾护航,同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网证二维码打造市域治理创新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4.
数字身份是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呈现出身份代码、数字化身和数据画像等多元面向,其在构建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实体身份遮蔽、身份安全危机、身份认同割裂等一系列伦理困境,危害个人的自我同一性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应将全周期管理模式融入身份监管行动,以“预控”调整身份运行行为,塑造权责相依的身份使用观念和虚实共在的身份发展理念,从而使我们走向数字身份构建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数字时代对网络可信身份的需求,梳理了世界主要国家网络可信身份建设进展,介绍了我国特色网络可信身份战略先导实施工程"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智能卡引擎的相关技术和在移动增值服务中的应用与发展。手机中的SIM卡可以看成是与应用服务器相对应的客户端,应用服务器通过因特网或移动通信的空中接口实现与SIM卡的通信。基于这种客户端/服务器的方式,SIM卡上的智能引擎能够实现卡片上的数据及应用的动态管理,从而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和实时业务更新。  相似文献   

7.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国内电信运营商颁发5G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超以往,是一项从量变到质变的技术变革。每一代通信技术变革都能催生新产业与新业态,5G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将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助力传统经济转型,成为人类社会未来数年乃至更久的新发展引擎。  相似文献   

8.
祝菲 《理论月刊》2008,(8):79-81
数字身份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它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而无比活跃。文化身份的淡化与困惑,不仅仅源于全球化的影响,而且源于信息时代数字身份的冲击。事实上,文化身份与数字身份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信息时代建构文化身份的关键,正在于通过"创者"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创新力来把握待定性文化身份,为文化身份增添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宁政办发[2020]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网络强国"部署,加快5G网络建设战略布局,推进5G网络规划建设,助力数字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5G网络统筹推进、规划引领、创新发展、产业集聚的建设原则,深入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社会身份信息犯罪、滥用等现象频发高发,严重危害网络社会,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引入现有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体系,可完善和严密具有实名身份认证要求的身份凭证签发模式,为网络虚拟社会身份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为解决网络社会身份管理中个人身份认证问题,加强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网络社会身份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当前欧美各国的现代化进程正面临经济、政治、文化、观念和技术等多维度、多方位的冲击和挑战。其中,经济不平等是欧美各国现代化最为紧迫、严峻和根本性的问题。西方启蒙时代以降形成的以宽容、妥协、协商为标志的政德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遭遇以民粹政治、身份政治和极化政治为代表的激进政治浪潮的冲击和挑战。反智主义加剧了政治信任危机,扩大了身份政治分裂,营造了“后真相”政治氛围,恶化了政治极化趋势,也激化了民粹主义情绪。新技术革命催生并型构出新兴的政治样态和治理结构,数字安全、数字不平等、数字利维坦、算法歧视和人工智能是数字时代对欧美各国现代化提出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SIM贴膜卡作为一种创新产品,以奠自身优势为移动和金融增值业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本文通过对手机SIM贴膜卡的介绍,重点展示了SIM贴膜卡在公安消防信息化建设加密短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越来越离不开对个人(或部门)身份的鉴别和金融电子信息化。集成电路卡(IC卡)不仅是一种新颖的信息载体,而且能对信息进行处理,信息安全度高,又有标准通信协议作支撑,因此,它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通信实体。IC卡与读写机具一起,集信息存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加(解)密运算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终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IC卡的发展历史、特点。接触式IC卡与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安全策略和应用现状,以能给初学者对IC卡技术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用户所创建的“数字身份”以及由此可能在个体行为、社会秩序、价值观念、公共安全等方面引发的各类问题,无疑是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一种与马克思“价值镜”思想一脉相承的“身份镜”理论框架,着重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数字身份”活动的一般特征及其对该群体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作出了初步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基于“数字身份”开展的网络活动明显带有自我异化的倾向和高隐匿性特征;这使得他们面临着背离于自我认同、正常社会关系和合理合法的社会规范,社会交往“脱实向虚”的巨大风险;为疏解这些不利影响,高校亟需加强价值观引导、制度规范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5G时代赋能数字化市场的转型发展首先依靠的就是技术,核心目标是人,人是掌握5G数字技术的生产力。在5G时代赋能数字市场的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我国数字生产力的动能,破除束缚乡村生产力发展的"紧箍咒",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社交等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对网络信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应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2014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受中央网信办委托,开展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居民身份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17.
5G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滨  邱勤  张峰 《警察技术》2021,(1):17-20
5G是新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之首,在推动5G发展的过程中,同步强化安全保障,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成为网络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了5G安全需求,探讨了5G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理念,从体系、能力、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安全实践情况,并对产业相关方共建5G安全生态提出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身份管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网络身份管理工作,持续加强网络身份管理建设。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的顶层设计、法律法规、平台建设、技术前沿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我国网络身份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青政办[2020]3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第五代移动通信(以下简称"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升级演进的重要方向,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贯彻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由之路。为抓住5G发展机遇,推进5G产业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简称CTID平台)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我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研究的指示要求,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下、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公安部组织建设的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保障支撑项目。2016年以来,CTID平台在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应用、安全运维保障、行业标准制定、产业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深化"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放管服"改革和网络可信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支撑。经过多年建设与推广应用,CTID平台已成为国内基础身份数据权威完整、网络服务能力稳定快速、行业应用实践广泛深入、认证分级和模式丰富齐全、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安全合规的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