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振鹤 《政策》2012,(11):37-39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和推动咸宁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咸宁干部群众理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奋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切  相似文献   

2.
张达华 《政策》2013,(4):38-40
<正>"构建中三角、打造第四极",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何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充分发挥引擎、先导、聚合功能,在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既是旅游业本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更是推进中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2012年2月,湘鄂赣旅游部门签署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后,中三角旅游一体化正式启航。  相似文献   

3.
张达华 《政策》2012,(5):60-63
鄂湘赣三省《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于年初正式签署,为推进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三角"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提升三地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三地旅游结构调整,共同打造城市集群  相似文献   

4.
根据鄂湘赣皖四省的构想,打造“中三角”,要整合资源和产业链,强化分工合作和一体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中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和生态保护一体化.其中文化一体化是各方合作的思想基础,是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根基.本文分析了“中三角”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建构文化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揭示了阻碍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及舆论宣传等方面的障碍,提出了打造“中三角”文化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4,(6):3-3
可以预料的是,在中国未来数十年内,中国"新三角关系"将备受关注--所谓 "新三角关系",用通俗一点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官、民、商三角关系"。 "和谐发展"的一个层面就是指"官、民、商三角关系"和谐发展-- 这个三角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民"处于相对的弱势、"商"处于相  相似文献   

6.
欧阳万坤 《政策》2012,(8):43-45
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打造我国经济新增长极,产业一体化发展起着主要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一条具有"中三角"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之路,要把握发展阶段性特征,遵循发展规律,抢抓千载难逢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共赢崛起。4月中旬,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产业一体化战略合作发展论坛在武汉成功举行,湘鄂赣三省经信部门共同...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10)
<正>早在2012年,岳阳、咸宁、九江这3个湘鄂赣的省际毗邻城市,就已开始合作:构建"小三角",探路"中三角"。如今,这一探索之举已显现成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对湘鄂赣省际毗邻城市组团发展作出了清晰描述:咸宁—岳阳—九江,立足区位优势和合作基础,重点推进跨界流域治理、省界市场建设、路网联通和扶贫开发……全面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商贸市场、文化旅游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其实,早在2012年,这三个城市,  相似文献   

8.
吴弢 《中国减灾》2014,(3):46-49
正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地处我国中部,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37%。2012年底,四省常住人口2.290983亿人、地区生产总值74564.96万元、财政总收入11119.4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6.92%、14.36%、9.4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四省积极开展合作共建,携手构建、共同打造"中三角"——全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得到中央的支持,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推动"中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高  相似文献   

9.
依托税收政策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城市群为核心,位于中国地理中心,具备科教资源雄厚、工农业基础好、区位优越等多方面发展优势,具有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并正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战略。为此,本文对"中三角"经济和税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从税收政策的层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面助推"中三角"城市集群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秦尊文 《政策》2012,(11):40-43
提出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称为"中三角"),本身就是打破行政区划观念束缚、创新体制机制的产物;它的进一步发展,也必须靠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一、"中三角"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根由  相似文献   

11.
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潘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基础构建的新兴特大城市群.中三角通过“两型”社会和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航.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认为,应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进一步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美丽中三角”.  相似文献   

12.
莱州市坚持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打造黄三角区域的坚强桥头堡。一港:是莱州港亿吨大港建设项目。莱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2个,其中5万吨级泊位6个,港口吞吐能力突破3000万吨,正在建设2个10万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可称为集传统禁毒理论和禁毒实践之精华,是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中更为科学、更为现实、更为简约的全新禁毒法。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依据包括:世界毒品主要产地就是个"金三角",毒品犯罪是犯罪中的"精品",犯罪中的三角,三与三角之本身的特性和功能。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设置包括: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主体元素的设置,方法元素的设置,客体元素的设置。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运行包括:长三角地区之三角禁毒模式主体、方法、客体三方面作为一个整体三角禁毒模式的科学运行,作为一个多极、多层的三角模式的科学运行,作为一个不断开放、创新的三角模式的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10)
<正>政策落地,中三角城市群中涉及到的主体城市纷纷以"跑步"姿态进入中三角发展的改革大军。而民生改革的基调,有了日前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刚性支撑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社会民生的联合驱动显得更有底气。民生保障对老百姓来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是实实在在改善自身生活的指挥棒。基本民生就是一张保障生存和基本发展的"安全网",既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面向特困群体基本生活的"网底",也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5,(10)
<正>《规划》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了更具体的宏观设计,武汉、长沙、南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步伐将提速。"同饮一江水"的"中三角",不仅因水而兴,更因交通而旺。"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去年11月份,沉寂3年的西武高铁枣阳段完成土地测量、房屋评估、环评等开工前所有准备工作。湖北省社科院济研究所副所长傅智能表示,西武高铁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连接起来,对促进"中三角"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10)
<正>"宜荆荆"三座城市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互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非常有利于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和"日常都市圈";而且三市文化上非常接近,这样的城市群在全国非常少见。此次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即"中三角"发展规划里面重点突出了"三核",即分别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在"三核"之外,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带是另一亮点,该城市带与"三核"城市群既紧密相联,又略有区隔,但都是"中三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5,(10)
<正>《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的出台,既是探索中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形势所需,也是未来中国区域经济联动的必经之路。中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号角吹响以来,一直以循序渐进的步调搅动着中三角地区的产业联动。新鲜出炉的《规划》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区域间产业一体化推进工作的重视,调整产业结构,挖掘和适应新常态下跨区域间产业的携手共进,对重新激活市场活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实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10)
<正>旅游业作为三省《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五个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三角"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率先取得突破将旅游业作为区域抱团发展的切入口,对接下来推动中三角区域经济的雁阵齐飞有着重要意义。自从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从理解新常态到适应新常态,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做出全面阐释和明确要求后,工业、服务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纷纷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6日,重庆市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建议国家将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西安的关中经济圈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并明确为全国第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5,(10)
<正>3月28日,随着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的亮相,"中三角"相关省份加紧布局,希望凭借这一新战略的春风,掀起新一轮的发展。"丝绸之路"始于古代中国,是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海上商业贸易路线。当年的亚欧人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为后人开辟出一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惠及几十亿人的"丝绸之路"迎来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