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民主党派的继续存在与发展功不可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界定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对民主党派的恢复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丰富的参政党建设理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为今后参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巩固,民主党派作为我国参政党的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强化参政党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突出,强化参政党意识已成为参政党自身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全面把握强化参政党意识的基本内涵,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参政党意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主党派要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提高参政能力建设,就必须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这是由参政党的地位、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思想观念、组织结构、政治功能和活动方式的现代化.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动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参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参政党建设的战略任务。民主党派要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明确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参政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宇 《桂海论丛》2010,26(4):69-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国的参政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应抓住机遇,在文化建设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全体民主党派成员,继续发扬民主党派追求民主与爱国的精神,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做好参政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各民主党派深化政治交接,是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推进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确保民主党派薪火永续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使命新任务,对民主党派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民主党派发挥凝心聚力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九三学社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历史新方位,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政治交接的丰富内涵,把政治交接贯穿于凝聚共识各环节、贯穿于履职实践各方面、贯穿于自身建设各领域,努力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主党派自身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参政党必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创新组织工作、强化政治共识,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相似文献   

8.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是当前统一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巩固政治共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各民主党派要立足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对民主党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参政党作为政党协商主体的作用,为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
参政党思想建设,重点是巩固和发展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通过实践来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要把握好政治方向,使参政党及其成员与执政党形成政治共识,践行"同心"思想;要把握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特点,为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风雨同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主党派政策有多方面发展 :第一次明确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 ;在推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方面有重大举措 ;在推动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特别是组织发展 ,实现组织上和政治上跨世纪新老交替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以上政策新发展使我国多党合作进入建国以来又一个黄金时期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交接在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国多党合作事业根基永固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自“政治交接”这一历史课题诞生26年以来,民盟在继承和发展自身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换届为契机、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的政治交接模式,不断深化和发展政治性、长期性、创新性、传承性、实践性等特色。展望未来,民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用参政党建设实际成果展现政治交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多党合作事业对机关工作的新要求强调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民主党派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解决好政治交接、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和发挥作用能力的历史性课题。要按照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和原则,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3.
网络逐渐成为民众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政治视域下参政党民主监督的时代化也迫在眉睫。为此,既需要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内外合作,不断完善中共多党合作方式的与时俱进;也需要强化民主党派网络参政方式,着力促进参政党网络监督效力的即时高效;还需要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参政党民主监督的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参政党"的科学定位有利于民主党派的政党参政,整体政治力量参政,党派广大成员积极参政,而不再仅是民主党派的少数成员参政;"参政党"的科学定位有利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参政党"的科学定位有利于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中实现协商式民主形式的参政议政。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其基层组织是整个政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主党派保持同它所代表的群众密切联系的最直接渠道,是将民主党派的中央精神和社情民意下达上传的枢纽,是全社会了解民主党派的窗口。拥有富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基层组织,是高素质参政党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提高参政党作用的关键,又是民主党派扩大政治参与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仅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2002年4月,包头市各民主党派市委换届工作基本完成后,为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市委用4个多月时间,集中认真开展了自身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了重要保证。经过四个多月自身建设的努力,各市委普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及广大成员提高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为此,各市委…  相似文献   

17.
苏文金 《前进论坛》2009,(11):19-20
为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需要,更好地担负起参政党的历史重任,民主党派就必须以创新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自身监督机制,规范和完善参政党内部监督工作,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各民主党派建设,不断增强参政党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参政党素质,是推动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参政党应立足于参与性、有为性、合作性、友好性四种基本特性,不断提高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发挥自身参政作用、肝胆相照合力为民、荣辱与共互相监督等四个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推进学习型参政党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基础、保持进步性和广泛性的需要,是进一步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作用的需要。中发〔2005〕5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支持民主党派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本栏目欢迎读者结合工作实际,撰文讲述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机关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总结经验,交流学习。本栏目还开设了"学习型组织建设"专题,邀请我党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们发表见解、交流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多党合作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合作,民主党派在中国政党制度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离不开对民主党派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本文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党派政治定位的认识过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性质对民主党派的要求以及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等方面进行阐释,有助于加深对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