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李明 《福建乡土》2007,(5):27-29
泉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公元11世纪以后就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聚集地和交汇点。闽越遗风、中原文明与海外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形成了我国文化领域内独特的异彩纷呈的多元现象。当你来到泉州,有多少人文景观,可以让你鉴赏,让你发思古之幽情?尽管你行色匆匆、走马观花,但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仍然扑面而来,令你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2.
泉州在文化部2013年主办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中,从苏州、杭州、黄山、青岛、济宁、武汉、桂林、西安、咸阳等10个入围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唯一入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泉州是一座具有“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的城市。她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走来,从东方海洋文明和人类深沉温馨的海洋文化记忆中走来……泉州文化在千年传承发展中,形成了融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为一体,独具中华文明和东方海洋文明特色的文化。泉州作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它既代表了中国,也代表了福建,应有的荣誉当之无愧,其关键因素在于她是一座以中华海洋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明的魅力之城。  相似文献   

3.
泉州文庙,又称府学,位于泉州市区百源川池畔。文庙气势宏伟,布局规整,占地8255平方米,为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群,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前言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并命名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活态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生态包括了泉州、厦门、漳州三个设区市区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辐射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言     
《政协天地》2012,(8):10
2007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并命名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家对文化遗产进行活态的、整体性的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生态包括了泉州、厦门、漳州三个设区市区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他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直接辐射台湾、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生活在厦门、泉州、漳州地区的闽南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的地域文化。闽南滨海的地理环境和外来文化的融入,多元文化的双向交汇的丰富性和特殊性拓展了闽南文化,使闽南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原黄土文化、具  相似文献   

7.
《福建乡土》2016,(4):62-64
正泉州,别称"刺桐城",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马可·波罗的游记里,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早在宋元时期,伴随着世界各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泉州的贸易往来,各种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风情也漂洋过海来到闽南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丰富了泉州乃至闽南地区的饮  相似文献   

8.
黄莹 《楚天主人》2013,(10):50-52
<正>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楚文化独具特色。与中原文化相比,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礼法,楚文化偏重情感;楚文化中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神合一、力求浪漫之说,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楚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一、蛮夷本色——开放楚文化是楚人在长期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它在初兴起时与中原文化相比,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在文化上与中原同源,楚人的远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商人在中原地区长期从事商贸文化活动,创造出了丰富的商贸文化。作为华夏文化、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原商贸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建设与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今天,有着极为重要的传承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异质文化之间的互动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是文化得以生息繁荣的重要因素。探讨播州与中原及周边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差异对于深入认识播州地域民族文化意义重大。播州文化在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中原文化的影响尤著。当然,播州在强势中原文化面前,并未完全放弃自身民族特色。这种文化交融过程中的吸收与扬弃在播州土司遗址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1.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现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泉州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诸多优势,其路径选择在于,一是多层次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提炼海丝文化特色,塑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完善海丝文化研究,落实《泉州共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云南陆地泼水,蚶江海上泼水”,是早已闻名于世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揉合在一起,形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福建省石狮市蚶江端午节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时期,蚶江曾有为“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发达的社会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生态。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并致力于文化"走出去",构建全国文化高地,促进中原崛起掀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自觉的出现,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提出了"中原根文化"的概念。但人们在谈论中原根文化的时候,往往混淆相关概念,对中原根文化的作用认识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中原根文化、中原文化和根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根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适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15.
张宝明  吴涛 《人民论坛》2014,(2):181-1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自觉的出现,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提出了“中原根文化”的概念.但人们在谈论中原根文化的时候,往往混淆相关概念,对中原根文化的作用认识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中原根文化、中原文化和根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根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适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古城泉州的灵魂,是泉州人引以为豪的金名片,去年,泉州从全国10个申报入围的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再次获得世界性的认可,焕发出璀璨耀眼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
朱熹仕泉州府同安县主簿期间,积极整顿县学,创办书院,其诲人不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对同安及泉州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朱熹往来于泉州各地开展讲学活动,直接推动了书院在泉州的发展,给泉州树立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使泉州成为人文鼎盛的"海滨邹鲁"。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如果想追寻中国历史的足迹,就去翻阅中原的岁月长卷;如果想读懂中国,就去剖析中原。一定程度上,中原就是整个中国的缩影,中原文化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原的起起落落构成了中国的历史长河。“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这是文化交流的规律。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正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面貌,向世界打开一扇窗子,向世人证明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存在。面对历史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依然亘古不变地矗立在那里,滋润、护佑着她的子民们。而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开发中原文化,并通过开发中原文化重塑河南形象,提升中原地区的品味,振兴河南,乃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偏僻农村弃之不用的太师椅、异彩纷呈的民族服饰、金水河畔回荡的豫剧唱腔、全国一流的河南博物院,无一不是中原文化的折射。如何充分开发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中原文化发展与振兴河南紧密结合,已是当务之急。闻名全国的“梨园春现象”就是一成功典范,既发展了豫剧,又推动了河南的振兴,同时又通过这一栏目折射、体现着中原文化的魅力、亲和力。外地人来河南主要是看什么,不是看河南别的,主要是看河南的文化,如何开发、挖掘中原文化,通过文化的亲和力,利用文化的渗透力、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两宋时期贵州区域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宋时期,随着中原文化的向南播撒以及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今责州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在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形响下,今责州境内各民族社会发展出现崭新气象,区域文化的发展为元明时期贵州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南来北往的人们,一走进泉州,就惊喜地发现:泉州变大变美了!透过古刺桐城墙,沿着四通八达的国道省道,放眼大泉州,特别是“半小时城市群”,耳闻目睹泉州人民正在奏响发展大泉州经济、建设大泉州城市、弘扬大泉州文化三大乐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