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对此,我们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对外表达中国立场和中国声音的话语方式,提升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应该做到:基于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和历史传统,提炼出适合描述中国道路、体现中国力量、反映中国价值、表达中国精神的中国话语和话语体系;立足反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提炼出能够打动"他者"心扉的人间生活话语;紧跟社会发展、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的步伐,适时地提出具有原创性和时代特征的话语议题;对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格局和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出让世界能够理解并且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话语及其话语体系;重视提升用外语讲述中国话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习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对外军事培训更需要借助当前有利条件,面向外训学员,积极主动打造中国名片,营造有利于国家对外发展的话语格局。构筑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教学管理环境。对于外训学员而言,在中国受训的见闻和感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理性的视域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就是多元性知识主体进行多元性异识整合的一个平台或者说学术交流的公域空间,同时也可以说是催生与促进公共理性成长的摇篮与温床,也是原创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学术话语是对学术问题的言说与表达,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学术话语体系是对学术话语符号元素的有机整合,是在一定价值观念、方法体系与理论体系支撑下,由合理有序的架构将话语符号整合在一起的有机语词体系。建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面向当代中国现实生活世界进行话语追问与提升,对中国问题进行语词提炼,嫁接与推展中国的核心价值理念,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最后学术期刊要担当公共责任,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促进中国学术话语权的生成,催生中国原创学术成果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秉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规制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合理性、建设性的阐释。内含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形成于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中,历史传承使中华优秀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时代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化。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传播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中国故事为世人所知,增进对外交流与自信;中国精神被传扬,提高国际舞台上中国话语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自信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树立话语自信就要占据道义制高点,掌握舆论主导权;要阐释好中国实践的合理性,做到逻辑自洽;要融入当代中国价值,广泛深入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而且关系到是否能够应对国内外各种思潮和错误思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应从话语价值体系、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传播体系三个维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展形象"作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并作出深刻论述,强调要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宣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秀当代文化,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  相似文献   

9.
话语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在对外传播中,中国话语如何消除既有国际偏见、彻底突破西方舆论阈限,建立本位体系、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引导外界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理论视野     
《长江论坛》2014,(1):96-9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当代  相似文献   

11.
对外传播能力的构建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对外话语传播体系基础设施与传播途径的完善,但目前仍无法取代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在传播理念与意识上的创新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将探讨我国如何从机制创新层面真正实现对外有效传播,己达而达人。  相似文献   

12.
李智 《人民论坛》2023,(18):103-106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正成为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权、解释权和评判权的垄断,破除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此,自主构建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知识生产和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应融通中外,自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应以交往为本位,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在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在两种意识形态较量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已然成为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构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西强中弱”话语传播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不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升话语质量;塑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主体,掌握话语主动;整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载体,提升传播效能;优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环境,增进话语认同。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已进入文化软实力激烈博弈的时代,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需要增强话语自信,大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需要广纳百川,兼容并蓄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时也需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努力提高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日益受到关注,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同度。出于符号选择与信息编码的不恰当、传播手段的单薄以及受众的误读等原因,中国的对外传播目前在某些方面尚还不甚理想,聚焦当代中国对外传播中的难点,并着力探讨其解决的路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曹胜强 《湖湘论坛》2017,(3):122-126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的对外传播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历史契机。民间文化具有大众化、草根性、亲和力、调适性和融通性,可以作为中国梦传播的文化根基,能够为中国形象增添浓厚的本土色彩。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关键在于采取多层次的话语策略,以形象的叙事语言融合理性话语、增强说理的故事性,以通俗的语言融汇理论话语、增强理论的普适性,以网络叙事和生活叙事融汇宏大叙事、增强中国梦对外传播的时尚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融汇中西话语、做好内外结合、调整远近叙事视角,创新中国形象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近代社会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就主导着整个世界。当代中国人以"中国道路"成功开辟了"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但是"中国道路"的国际话语权旁落西方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学术话语则已经陷入"贫困"和"失语"的境地。因此,建构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是主体意识和使命意识正在觉醒的当代中国学  相似文献   

19.
明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预期目标,是进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活动的思想前提。把国际社会看作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对象,大致有三个层次的预期目标:一是国际社会承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客观性;二是国际社会理解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合理性;三是国际社会吸纳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人类性。  相似文献   

20.
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面对国际偏见误读、西方文化霸权、全球治理赤字等问题,新时代文化“出海”要勇于承担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的使命任务。中国底色是文化“出海”的民族根魂和基因密码,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发展以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出海”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出海正确航向;构建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培养国际传播复合人才,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文化内容转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扩大国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