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文化在中国始终扮演着隐性在场的角色。与之相应,在物质条件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当代青年面临着如何重塑其文化人格的难题。在认真审视日常生活的平庸之后,部分青年选择“儒家”作为其身份想象。这种想象将儒家士大夫的“殉节”作为共情的基础,试图以此汲取其人格中的神圣力量。通过分析造成这一“文化奇观”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此类青年的身份想象其实较多立足于诸如“自由”“平等”等文化价值的考量,而其所推崇的士大夫精神实际上已遭到隐性的转轨以贴合现代生活。是故,此类青年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被单纯理解为儒学的“复活”,反而呈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现代气质及其相关心理诉求。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当代青年在其心灵世界所发起的“逆向突围”。仅以青年而言,这既反映了部分自发形成的“文化保守主义”的面相下所包含的复杂动因,亦反映了当代青年表达其精神诉求时的曲折性与隐蔽性。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学习实用科技的高热情农村的未来在青年 ,农村的发展更在青年。当代农村青年对知识与技术的追求正成为他们鞭策自己、投身实践的不竭动力。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新一代青年在崛起 ,更看到了土地上所孕育出的无限生机和希望。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 ,对文化的崇尚是我们这个国度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影响之广、作用之深 ,早已固化于人们的灵魂之中 ,左右着人们的选择。在斯文扫地的年代 ,我们能看到它的影子 ;在文化昌盛的今天 ,我们更能感受到它的张扬。人们大概都会记得“文化大革命”后期展现在中国大地上的这样一幅矛盾…  相似文献   

3.
"体验快乐"的快乐一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春期是人生“强欢狂乐”的时期,快乐是青年人生活的特色。但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观,当代青年正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体验着快乐,追求着快乐。追求体验:当代青年的快乐观“人生在世,谁不寻觅快乐?”公元前338年,古希腊伦理学家伊壁鸠鲁就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1]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只是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儿童在追求的方式上有些区别罢了。当代青年与其它年龄人群、以往青年相比,他们更看重对快乐…  相似文献   

4.
一、当代青年成长的“文化基因”当代青年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关键于其心理状态的成熟和倾向于现代比,因为日常行为往往是深层心态的折射,只有当这一代人的心理特征真正倾向现代化时,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说,中国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出现了。可以说,当代青年心态的现代化转型是他们得以确切存在的实质内核。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描述评估当代青年生活  相似文献   

5.
陈卫东 《湖湘论坛》2005,18(2):27-28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所提出的青年教育思想 ,对我们今天从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是当代青年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在经受“改革与开放”潮流的洗礼的同时,正在发生多方面的、急剧的、有意义的变化。中国“改革与开放”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说,系于占中国总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青年的素质,青年价值观的变迁极可能引发社会总体价值观的变迁。青年即是未来,只有理解青年,才能理解我们的时代,才能预见我们的来来。为此,我们调查探讨了尚处于量变阶段的当代青年价值观变动趋向。  相似文献   

7.
当代青年的新追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年不可能没有追求,青年不可能停止追求。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90年代青年的追求发生了什么变化?最近,我们通过对湖北省宜昌市城乡青年进行座谈、访问和跟踪调查,明显地感到当代青年的追求发生了“八大变化”。一是由追求“仕途”变为追求“实业”。自古以来,做官掌权成了读书人衡量自身价值的重要筹码。历史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  相似文献   

8.
不少人都说当代青年对政治报告有一种“逆反心理”,可李燕杰、刘吉、张海迪、曲啸、“两山英雄报告团”的报告却风靡全国。可见,当代青年并不“逆反”一切大报告,只“逆反”徒具报告形式的空、大、假套话。八十年代为青年生产的精神产品是否有“市场”,唯在质量。前一时期,上海市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青年领导干部「作为观」的思考刘莲玉施展才干、有所作为是党和人民对当代青年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青年领导干部的共同追求,但“欲有所为”的愿望并不等于“真有作为”的现实。因此,透视当代青年领导干部的作为观,无论是对青年领导干部自身的成长,还是对...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认同感受到挑战。因而,必须不断强化民族认同意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寻实现当代青年民族认同的有效途径,使当代中国青年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生活理念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风格。它是一种外在于生活观的行事风范。当代中国青年对生活理念存有多样化的理解,但“简单快捷”成为现代青年主流生活理念则已成为一个愈来愈明显的趋势。当然,我们不希望现代青年付出极高昂的代价来完成对“简单快捷”生活理念的异化式书写。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生活中,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方式十分独特。这主要表现在审美方式多元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趣味不争论等多方面,其审美实践和审美趣味及审美方式也是在前辈的视野之外形成的。对当代青年的审美实践,我们应该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准确把握青年多样化审美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其在实践中存在的文化原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社会青年化”的时代,美学研究要紧密地贴近青年审美实践,及时提炼青年探索“美的规律”取得的新的阶段性成果,有效地指导青年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的消费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用———农村青年的基本消费观念青年的消费观念是指青年在消费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它对青年的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农村青年状况”调查问卷中 ,我们列出了11种有关金钱和消费的观点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农村青年认同率最高的三个选项是“居家过日子应量入为出” (75.5 %)、“实用比流行更重要” (74.3 %)和“一分钱 ,一分货”(71.4 %)。这三个选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以实用为消费的基本出发点。而农村青年认同率最低的三个观点分别是“借钱也要消费”(12.4 %)、“只要自己喜欢 ,价钱贵…  相似文献   

14.
老子之道对青年成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成才是青年阶段的重要特点,而成才是有规律可循的。2500多年前的老子将宇宙、社会、人生的根本规律浓缩在“道”字上。我们今天通过学习《老子》,追寻老子之道的深刻意蕴,会发现老子的许多观点实际上对当代青年的成才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王堆汉墓“非衣帛画”主题被揭启良1972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上了一幅“非衣帛画”。这是一幅内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神秘的画作。出土以后,引起了古史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研究的文章亦出现过不少。学者们大多将其画面主题看作人死后升天,并将其...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非典”形势的逐步缓解,社会各界对“非典”的深刻反思正在全面展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人们对于青年群体的整体状况基本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也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当代青年一次不同寻常的特殊考验。对于“非典”的产生,我们尚不完全掌握其直接的原因,但基本可以肯定是这与人类在物质丰裕状态下,忽视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创造、甚至有些藐视自然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学会了彰显个性、懂得了维护权益,但我们对自然、生态和人类未来所尽的责任却仍然十分有限。从当代历史的演进看,社会危机的产生绝大多数要归因…  相似文献   

17.
李纪恒 《当代广西》2004,(11):12-13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就有希望。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在当代中国,引导青年的先进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青年的光辉事业,是“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吸引青年的良好作风,是“三个代表”所包含的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当代青年干部要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构筑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陈赟 《探索与争鸣》2023,(4):163-176+180
费孝通以“多元一体”理解“中华民族”的格局,“中华民族”在“名”上是现代的发明,在“实”上却与中华文明同样悠久,西方族裔民族主义视角不但不能理解它,反而会解构它。当代学术界倾向于以“多元性”解构族裔民族主义在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单一对应原则,而对“一体性”不够重视。然而,正是这种“多元”中的“一体性”,才是中华民族在有实而无名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始终具有凝聚性与向心力的奥秘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立身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四项内容理解这种“一体性”:一是“中国”认同,构成多个具体民族的凝聚中心;二是礼义,一种基于华夷之辨的文明论归属;三是斯文,一种超越具体族群及其社会的文化宇宙;四是经史,一种在民族混杂流变中的处变贞常之道。2014年起,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社联党组的领导下,《探索与争鸣》推出了一揽子青年学人支持计划—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青年学人优秀论文支持计划、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总主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于2022年11月20日—2023年1月7日举办,主...  相似文献   

19.
青年微公益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公益是当代青年群体、新型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公益的巧妙对接.青年微公益反映了当代青年对社会参与的渴望,也体现了社会信任不足的现状.经由微公益,青年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弱关系”.这种“弱关系”是值得珍视并需要小心维护的,以免使得青年变成彼此“没关系”的原子化个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应促成青年微公益向资讯型公益、生活型公益和创业型公益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直重视青年思想教育,但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有待提高。提高青年思想教育的实效,则要求我们必须对青年思想教育的价值、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有所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适当措施。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对青年思想教育的价值予以分析,对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予以检视,进而提出了应着力培育青年的历史意识、时代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