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脱离当今世界文明形态演进这个大背景,仅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是不够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国际环境、国内外的发展态势,都说明在工业文明框架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应对挑战,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目标。为此,要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初级阶段,并在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尽早开始“消费转型”等方面形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相配套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4,(4):94-95
李欣广在《桂海论丛》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脱离当今世界文明形态演进这个大背景,仅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是不够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国际环境、国内外的发展态势,都说明在工业文明框架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应对挑战,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萌  刘志彦 《人民论坛》2014,(10):80-82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及动态均衡,当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以科技为支点,用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确定经济发展平稳、高质新常态;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市场体制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多元善治。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及动态均衡,当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以科技为支点,用生态文明价值观引领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目标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确定经济发展平稳、高质新常态;构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相关市场体制建设;创新政府管理和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多元善治。  相似文献   

5.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吉林省、东北地区乃至国家的未来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吉林省应转变思维理念,探寻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及黑龙江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合作互动的新路径,发挥地缘优势,整合本土资源,着眼和谐共生,加快吉林省经济发展并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6.
陈鹰 《今日浙江》2008,(17):38-38
树立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观,就是要把生态文明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当前,省委、省政府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对于旅游业来说,就要切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来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业是吉林省的优势,是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骨干。吉林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从实践看,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坚持工业立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也是吉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宋海洋 《长白学刊》2012,(3):99-102
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必然趋势。吉林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产业结构调整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阈下,其调整指向必然是生态化。在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过程中,吉林省要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生态省建设良好契机,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绿色产品"品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为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在建设"长吉图开放开发先导区"的大好环境下,创立要素自由流动机制,有效整合和配置资源,带动全省产业经济实现生态化调整。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已经有20年时间,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有效转变。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发展方式陷阱"而难以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艰难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特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的路径主要是与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在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吉林政报》2012,(9):15-40
吉政办发[2012]1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九日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省工业扩大总量、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吉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予实现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发展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于东南部地区,并伴随而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寻求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方式替代传统模式。以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友好的互动,是一项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杨小苹 《今日浙江》2010,(20):31-32
今年初,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试点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也已十分明确。在此大背景下,银行业唯有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推进者和支持者,承担起经济转型升级导向器、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使命,才能在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过程中实现增长方式和结构的调整,从而在经济与金融之间形成史高层次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周必健 《今日浙江》2012,(13):28-29
加快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十二五"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主线。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浙江,工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什么是转型升级?概而言之,转型升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经济转型,二是产业升级。什么是工业转型升级?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明确指出:"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文明形态和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当前,宁波市北仑区正处于更高层次推进“港口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城市与自然融合”的发展新阶段.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对立的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北仑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积极探索一条在,临港大工业集聚区和世界级港口主港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以西丰、清原、抚顺、新宾、本溪、桓仁、凤城、宽甸、岫岩等九个林业重点县(市)为主体的辽宁东部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水资源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辽宁东部地区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密切相关.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是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创新、管理创新、社会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提升.这将面临许多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吉林省舒兰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通过开展“文化新村”创建活动,实现了农村经济与农村文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世界观。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内在一环,可能孕育着一种现代文明的新类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是要学会"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摸索"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发[2011]2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实施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三大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道路的有效途径。为加快发展我省服务外包产业,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武汉市体改委综合处处长/谢功卓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五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是贯穿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一条主线。这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尤其是对振兴我国内地老工业基地城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当前看,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围绕这条主线,突出三个工作重点:第一,明确体制定位。即真正把体制转轨放在基础和关键位置上。长期以来,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