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灾情是救灾工作的基础,是救灾决策的前提,若没有相对准确的灾情数据,势必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灾情统计的准确率。一、建立背景资料数据库一是建立基本数据库。按照灾情  相似文献   

2.
戴军 《中国减灾》2007,(12):31-31
为进一步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工作,安徽省霍山县正着手进行救灾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立足现有技术条件,突出数字化、微机化、网络化,利用网络通讯系统和计算机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立足县情,推进灾情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县、乡、村三级的应急预案体系。目前,霍山的县乡两级救灾应急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云南省宾川县民政局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高度重视、扎实有效地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一是全面落实救灾救济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汛期值班制度,及时、准确报告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二是及时有效地开展民政部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害管理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救灾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救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及时行动。启动救灾应急程序和预案。尽全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今年.民政部根据灾情的发展,按照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工作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加强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安丘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精心编制市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县级,抽  相似文献   

6.
灾情是救灾工作的基础,是救灾决策的前提,若没有相对准确的灾情数据,势必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灾情统计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灾害管理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救灾工作的基本任务。在救灾工作中,各级政府及时行动,启动救灾应急程序和预案,尽全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今年,民政部根据灾情的发展,按照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工作规程,分别启动了三级、二级和一级响应救灾程序,随时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动态,及时向灾区派出工作组,调拨救灾物资,协助地方开展救灾工作,下拨中央救灾资金,保证受灾群众的紧急救援安置。同时,及时下拨了恢复重建资金,帮助各级政府抓紧做好灾区因灾倒房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敦煌市近期发生严重的洪灾,市政府采取强力措施,全面开展了防灾救灾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汛期救灾工作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汛期救灾工作,提前做好抗大灾的准备;二是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受灾区域,全面准确进行调查、核实灾隋,及时上报,为市委、市政府作出救灾工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三是完善细化市乡两级自然灾害救灾救济应急预案,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严禁离岗脱岗,确保灾情信息畅通;四是及时下拨各乡镇救灾款20万元,用于解决洪涝灾害期间“三无户”、特困户和缺乏自救能力的重灾户的生活问题;五是加强救灾款物管理。  相似文献   

9.
杨杰 《中国减灾》1997,7(3):53-55
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事故、灾害的图、文、声像预案资料输入计算机中,建立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企业事故、灾害预案信息管理系统。随着设备改造、人员变更便捷地修改预案,使企业的预案工作能够确实起到预案的作用。平时该系统可进行职工抢险救灾的模拟议l练,灾害发生时可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救灾方案。我们自1994年开始研制、设计多媒体事故、灾害预案信息管理系统。1995年起,分别在安庆石化总厂等部分石化企业内推广应用。1系统设计思想事故、灾害预案信息管理系统是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充分利用了Window…  相似文献   

10.
闵政 《中国减灾》1991,1(3):36-39
一、预案的地位和作用所谓预案,即防御灾害方案,是指防灾、抗灾及救灾的预施性规划或预施性方案。科学的预案应具有三大特征: (1)预案立足于历史和现实,预测未来,具有历史感; (2)预案从已知灾情出发,从人们熟悉的现实中分析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探索未来,预言未来,具有现实感;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灾情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发展迅速,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灾情管理制度不断得到完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灾情应急值守制度、灾情会商核定制度、灾情报送通报评估制度等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提供了支撑;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分级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支队伍力量逐步发展壮大、能力不断提升,为解决灾害预警、灾情报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供了保障;灾情管理技术也取得了新突破,多网络多终端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平台、全国灾害信息员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许洁 《中国减灾》2011,(1):44-45
灾情信息统计工作是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信息,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中防灾减灾决策,关系到灾后救灾工作的决策,关系到灾区群众的生活安排,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2009年,吉林省按照《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统》操作使用及灾情统计制度的培训,之后全省各地开始使用《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统计灾情。  相似文献   

13.
王海军 《中国减灾》2006,(12):30-31
今年汛期,郑州市多次遭受洪涝灾害的袭击。为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和有病能医,郑州市通过完善灾害预案、完善灾情信息管理体系、建立灾民救助制度、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做好倒房重建、加强督促检查等措施,全面提高救灾救济工作水平,为本地社会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瑞金市民政局积极做好防汛救灾准备工作。一是制定预案,落实责任。制定和完善市、乡、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逐一落实监测、预警、人员防护与撤离、抢险物资等措施。同时把防汛救灾各项任务分解到岗位、个人,做到责任清、情况明、措施实,有备无患。二是检查到位,不留死角。结合全市开展“三送”工作,组织人员检查各乡(镇)救灾应急预案落实、灾情信息报送时效性、灾害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值守制度、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以及其它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切实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客观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全面、准确地评估灾害损失,为国家和省、市领导提供详实可靠的救灾决策依据,实现灾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大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大连市民政局日前下发文件,就有关灾情统计和损失评估上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今后将加速构建救灾物资储备机制,在完成储备库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充实储备物资,丰富物资种类,进一步发挥好救灾储备制度的备灾功能。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灾民群众进行转移安置是救灾工作的重点,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的完备直接关系到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高低。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灾害发生的特点也各异,民政部要求各级政府出台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物资仓储中心,确保受灾群众在24小时内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并将重大灾情在24小时内上报。目前,民政部已在全国设立了8个中央级救灾…  相似文献   

17.
救灾救济工作,要突出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健全以紧急救援为核心的救灾工作体制,全面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立灾情信息快速收集、报告制度,制定灾民倒房和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评估办法,完善各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加强各级救灾装备建设;及时有效组织现场救援行动,建立相关部门紧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规则,建立恢复重建督查制度,推行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建立各静波摄级救灾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捐助工作的管理,落实优惠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4,(7):5-6
当前,我国南方已经进入主汛期,各级民政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强沟通与协调;做好灾情信息管理和报送;加强救灾款物管理;做好救灾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工作;做好救灾物资储备;保证应急救助措施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19.
灾情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广大减灾科研和实际工作者及时掌握我国自然灾害情况,更好地开展减灾工作,本刊特约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救灾处提供我国近期灾情,在本刊每期的灾情信息栏目内刊登。这些灾情均为初步收集到的材料,待进一步核定后,将另行发表。根据作者意见,所载灾情可供读者引用,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改编或摘编。  相似文献   

20.
1990年7—12月灾情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广大减灾科研和实际工作者及时掌握我国自然灾害情况,更好地开展减灾工作,本刊特约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救灾处提供我国近期灾情,在本刊每期的灾情信息栏目内刊登。这些均为初步收集到的主要灾情材料,待进一步核实后,将另行发表。根据作者意见,所载灾情可供读者引用,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改编或摘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