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是人类生活质量的最高境界。千年发展目标从一系列简单而又有效的指标入手,呼吁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角度来设计我们的发展路径,并且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民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以使更多的人民有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指数化生活     
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巨大, 远古时候人们就懂得了观察天象、预测天气,依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行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确了解各种生活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处于城市中的居民来说,获知更通俗易懂的生活指数,成为一种需要。目前已有20多个服务指数进入人们的生活。 天气指数体贴入微 人的生活空间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组成,室外以前主要受“老天爷”影响,但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为的因素现在日趋重要,例如城市空气质量,就是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的。 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以前的天气预…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缩小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同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使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同达小康的生活水平,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残联组织和残疾人共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现代化是个全面发展的概念。”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这一视角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改革开放使武汉市本来具有的基础和优势得到发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78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为全世界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大量耗费和环境不断污染已经空前严重,危及人类在新世纪的建康和生存。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新世纪的主导。  相似文献   

6.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社情、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围绕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开创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创造高品质生活、什么是高品质生活以及怎样创造高品质生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深刻思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品质的论述,形成了中国特色高品质生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提供了新时代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为人类创造高品质生活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论“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人本执政理念的应有之义。,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未来要求和国际经验来看,实现人的尊严生活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尊严”内涵着平等的人格和政治参与、发展的目的性以及自我发展等内容,人有尊严地生活应该奠定在物质和思想基础、社会公正、民权以及社会保障五个方面上。建构收入分配运行机制、社会公正机制、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人权机制以及自我实现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尊严生活。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和国际经验看,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然而,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地方群众的主观幸福感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形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当前,我省正面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所谓“率先”不仅是发展数据的率先,更重要的是群众感知幸福程...  相似文献   

9.
刘兴远 《群众》2012,(10):20-22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生活,是江苏“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向炜 《重庆行政》2019,20(1):58-60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补齐居民生活的文化短板,是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庆市大渡口区全力建设“高质量产业之区高品质宜居之城”,要全面提升大渡口区居民生活的品质,补齐居民生活的文化短板是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1.
乌格 《中国减灾》2009,(12):47-48
当污染与农药给人类健康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时,人们渴望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有机生活。生活,我们往往把它理解为一种必须面对的事实。然而,如何生活,又往往取决丁我们自己。“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过大河,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想好了你再做。”我们如何想,行往可以决定我们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12.
义乌市小康社会建设和公安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义乌市委、市政府和公安机关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安全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义乌市公安机关把人民对安全生活的需要作为公安工作的导向,把百万外来人口作为既是满足安全生活需要的主体,又是维护社会安全的依靠力量,把“猫”随“鼠”变,不断提升防范与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斗争方略,把造就一支忠于人民的公安队伍作为履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使命的根本保证,从而取得了让人民满意的公安工作新成绩,在把义乌市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的实践中做出了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习近平同志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他强调"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水平和党的整体状况的综合反映。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是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系统工程,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民主生活会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公共精神生活是一个由当代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决定的,反映当代社会心理、个人意识、群体意识等发生、演变的内在规律的概念。它内部包含着总体的集权统一性和个体的分化多样性的矛盾。人类对它的认识和把握的方式在不断地发展。从认识精神世界到管理公共精神生活就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把握“精神”方式的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亦出现了新样式、新格局、新品质。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很多从未遇到的问题困扰着人们。然而,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变化就是: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更有奔头了,更有动力了。借助“动力”这个比喻,可以说,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表象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作为社会发展的社会心理资源,生活动力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的风貌。那么,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论坛》2007,(7):121-121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科学的、健康的饮食是人类预防疾病和保健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类所生活的现代文明的社会,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地球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过去,人们常说,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只不过是形容一个人的才学而已。而现在这一天不是真的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完善首都北京的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环境方面的承诺,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9.
居住环境作为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心态变化和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居住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物业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引发的矛盾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警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面对着特殊的人群,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积极地去寻找幸福.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不断调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从而保持身心健康,这才是幸福的基础。同时警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的幸福观才会随之产生。从而形成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