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旗帜鲜明地明确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战略部署和价值取向。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既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实际和直接利益问题,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孙以万 《公安教育》2008,(12):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公安机关责无旁贷。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应进一步增强民生意识,从关注民生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的民生意识就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计问题的认知和反应。领导干部有没有民生意识或民生意识强不强,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把民生问题放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发展、维护人  相似文献   

4.
沈跃春 《传承》2012,(21):81-81
民生问题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如何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8,(18):26-26
天下之重,民生为重;天下之大,民生为大。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民生问题不解决,社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切实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和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民生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十七大报告的第八部分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更是表明了党中央对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予以的重视。老百姓关心的五大民生问题的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出现了一个由城镇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特殊失业群体,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他们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党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更加关系到民生。  相似文献   

8.
张廷登 《当代广西》2007,(22):14-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战略部署寄托了亿万民众的新期待,凝聚了执政党的集体智慧,让人心里更加甜美,精神更加振奋。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家有所居。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表,人大代表是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反映人民意愿和呼声,改善和发展民计民生的桥梁和主体。人大常委会在履职过程中代表发挥着重要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樊建国 《世纪行》2008,(7):10-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建设,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人民政协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同各方面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齐夫 《今日浙江》2007,(20):62-6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民生"五有"--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个社会建设目标,再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与实践》2008,(4):17-19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也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民生为本,枝叶关情。上学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改革、住房养老……这些关系到人民福祉的民生话题,依然是今年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委员们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围绕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纷纷"发声"建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1月23日召开的"推进以‘七有’为重点的民生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涉及整个社会领域,应坚定信心、加大力度.在改革和创新中,应注意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步骤的渐进性,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民生“五有”——坡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6.
袁红叶 《云南人大》2009,(11):28-29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沾益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监督工作中,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从关注民意、维护民权、保障民生人手,坚持抓重点、求实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选择,从讲真话办实事做起,监督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的生计”,从其原本意义上说,民生问题主要是百姓的生活生存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表现为具体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  相似文献   

18.
杨柔坚  杨成功 《群众》2011,(12):82-8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要保障社会健康。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可以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当好坚强卫士。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关注民生责无旁贷。近年来,市人常委会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教育、就业、就医、社保、养老、住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执法检查和监督调研,推动加快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贫有所济、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大代表参与其中,重责在身之感常常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如何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