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蓓华  刘爱东 《求索》2011,(2):88-89,219
我国包括非商品能源在内的建筑总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构建产业化低碳发展模式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通过编制建筑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比照清单,验证其脱钩关系。实证表明:建筑产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具有耦合特性,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是非连续性的,低碳化产业发展受政策影响深刻。政府应大力扶持产业化低碳发展,鼓励建筑节能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与碳基能源产业形成的利益集团对我国碳减排治理具有不利影响。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区碳排放量的直接影响并不确定,但与地区碳基能源产业发展形成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产生了显著且稳定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规模扩大不利于碳减排治理的有效开展,但碳基能源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地区碳排放利益集团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经济低碳化的内涵与意义 (一)两种类型的低碳化 国际经验和我国发展经验都表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有其内在规律的一方面,即如果不考虑能耗结构的影响,随着单位GDP能耗水平的降低,单位GDP的碳排放水平自然也会降低,这是一种类型的低碳化.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低碳化,是在经济自发低碳化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减碳"措施,使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并使其低于自发低碳化情境下排放强度,这是一种"外生型"低碳化.中国经济低碳化,就是要实现"外生型"低碳化.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是中国根据国内发展要求与国际发展形势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对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近达成的巴黎协议中,中国提出的碳减排目标不仅极具诚意而且极富挑战,将导致国内单位碳排放成本持续上升,经济增速放缓,并且还对未来的碳排放总量设定了上限。面对上述挑战,中国需要解决好碳约束条件下的碳配置问题,以深化结构调整作为主要方式,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碳减排合作等策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构建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举,作为中部能源大省,推动安徽省能源消费绿色转型对促进中部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及其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发现:安徽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逐年攀升,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仍占主导;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均居前列;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基于安徽省能源消费面临火力发电煤耗过高、工业煤炭消费向多行业分散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为安徽省如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出了几点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推行智慧楼宇节能低碳管理,能够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企业建筑群内设备安全稳定低碳运行、节约能源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能源领域的改革和转型,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更是维护我国资源安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2,(1):41-42
<正>市政协常委、民建市委会副主委栗庆林,代表民建天津市委员会发言天津作为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也是顺利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必由之路。一、我市产业结构高碳"锁定效应"明显我市是典型的产业能耗型城市,产业能耗占全市能源终端消费量的88.98%,是典型的高碳能源结构:一次能源消费中,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主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也是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负责任的国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经济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本文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优化贸易结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转变消费方式,以及其它方面的政策,如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周跃云 《求索》2016,(4):112-117
通过对2001~2013年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碳排放的行业差异分析,发现:(1)工业直接碳排放总量呈逐年增长之势,能源产业碳排放量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采选业的比重却呈逐年下降之势,制造业的比重近年来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是比重最高的行业。(2)大部分年份表现出工业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明显脱钩关系,这种有效的脱钩关系主要得益于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3)工业直接碳排放量既具有行业集中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性,可将之划分为高碳行业、中碳行业、低碳行业及碳排放关注行业4种类型,因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特征采取针对性强的节能减碳对策。(4)具有专业化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行业大多集中在低碳行业,对这些行业要重点扶持和努力培育,这是产业结构向低碳化、高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研究两岸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排放与转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使用2000—2019年碳排放数据,测算两岸制造业贸易隐含碳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近年来两岸制造业生产技术均有所提升,碳减排效果显著,两岸在国际贸易中承担了其他经济体的碳排放转移。大陆制造业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大、增速快,存在碳排放效率偏低的问题;台湾制造业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小,碳排放效率较高。当前两岸制造业双边贸易中,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隐含碳规模更大。出口规模、生产技术与出口结构对两岸双边贸易隐含碳规模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促进两岸制造业双边贸易有利于降低两岸碳排放总量。为推动两岸贸易低碳化转型,应着力构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健全碳排放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产出规模、人口效应等五个方面对江西省2004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apio模型对江西十大产业部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分析二氧化碳变化对于经济发展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江西省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以能源产业最为明显,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仍低于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各工业部门低碳发展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处于发展程度较低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江西省工业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绝对减排仍存在一定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玉梅 《前沿》2011,(22):87-89
低碳概念源于西方。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能源结构等不同,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有本质的区别。从目前的国际趋势、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要实现的发展目标看,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压力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选择。实现中国的低碳发展必须创新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引导产业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培育居民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降低碳排放量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在新时代,必须要把低碳思维全面融入到经济发展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当前,要通过供给侧改革破解低碳型经济发展产业障碍,实现低碳思维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构建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惠秀 《传承》2010,(12):130-131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企业低碳化已成国际趋势。国际、国内所提出的碳减排应对之策,几乎都集中在生产环节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能源绿色革命之路。实行绿色包装是世界包装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低碳经济及低碳技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企业低碳化已成国际趋势.国际、国内所提出的碳减排应对之策,几乎都集中在生产环节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能源绿色革命之路.实行绿色包装是世界包装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低碳经济及低碳技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傅尔基 《中国发展》2011,11(5):68-76
该文认为,"十二五"时期到2020年上海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化国际大都市,是上海顺应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潮流、化解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矛盾、担当全国可持续发展排头兵的重大战略抉择并提出,上海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建设低碳化国际大都市需创新性转型:要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能源为重点、以低碳环境为条件、以低碳产业为基础、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低碳城(园)区为依托、以低碳社会为保障、以低碳行政为配套,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发展的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与高利用、高清洁和高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用能方式日益丰富,城市社区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来源,为有效推进低碳社区建设,提出以社区居民碳账户为基础,对传统低碳社区建设模式进行优化。依托社区碳账户平台,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居民与企业的交互联系,建立多方多元化协同治理机制,更好地进行信息与资源共享,实现低碳社区建设持续推进与广泛参与,变管为治,推动新时代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希希 《群众》2022,(6):45-46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城市承载着我国60%的常住人口,碳排放量占总量的70%以上,必然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当前,现代城市越来越重视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城镇化率达到73.44%,更有条件积极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中,通过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等各方面的调整,改变大量建设、消耗、排放的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相似文献   

19.
谢正义 《群众》2022,(13):46-4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国资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减污降碳双赢的新路,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绿色竞争力,为美丽江苏建设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规模较大,种类多,在建设和运维过程中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都是大户。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对北京市降低建筑碳排放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