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性别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对理解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个体、人际关系和文化层次,总结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在艾滋病性风险行为研究中引入的社会性别因素,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艾滋病性风险行为在社会性别途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3.
明清之际,战争频仍,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残酷的战争中遭受了肉体与心灵的双重蹂躏。战争期间,女性遭受的性暴力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浩劫,性暴力具有施暴者残忍、受害女性人数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等特点。性暴力事件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极端扭曲。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女大学生在学习、求职的过程中所碰到的性骚扰问题,发现性骚扰已经成为危害女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严重危害了女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文章从女大学生自身、社会环境以及法律制度缺乏等方面分析了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原因,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解读相关简牍资料可知,汉律"性越轨"治罪条令具有如下特点:轻视常人间的强奸罪,重视对和奸的判罚,为了维护夫权,量刑环节注重和奸中妇女的婚姻状态;在严惩乱伦行为的同时,客观上为某些特殊身份地位妇女群体架构起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虽然汉律维护良贱等级界限,但对某些下层妇女权益有所关照。上述条令创制初衷乃为维护既有社会等级制度,而非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因此,对于汉代女性人身权益的法律保护而言,该条令虽产生过一定积极效用,但从根本上讲,无论是从立法条令内涵来印证,还是以司法实践效果来检验,均反映出该条令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老人以家庭照料为主,妇女承担了主要的照料责任,政府减少对老年照料的支持以及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将会加重女性的照料负担。本文利用2002、2005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的影响。在中国农村,与不照料父母的妇女相比,照料父母的妇女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概率将降低7.4%;与配偶健康水平较差的妇女相比,配偶健康水平好的妇女,健康状况非常好、健康状况好的自评概率将提高33.77%。 相似文献
7.
关于性骚扰立法的几点思考--兼评《妇女权益保障法》相关条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中国性骚扰立法提出浅见。首先须准确界定性骚扰的概念,将公众场所性骚扰、女性对男性性骚扰、同性间性骚扰和非受雇性骚扰纳入性骚扰范畴;其次坚持以反性别歧视法为主的立法路径,明确雇主责任;最后应综合运用公法和私法手段,形成反性骚扰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性骚扰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法律应当对其有所关注.从民法的角度看,性骚扰侵犯受害者的一般人格权,侵害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害人应该获得损害赔偿,尤其是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性别偏好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的多年持续攀升 ,性别偏好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国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但迄今为止 ,对性别偏好的研究基点大多构建于社会、文化、习俗的角度 ,而对经济视角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拟从经济运行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 ,对造成我国农村性别偏好的原因进行经济学上的理论分析 ,进而探寻弱化我国农村地区性别偏好 ,实现正常的出生性别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中国妇女就业方面的差别待遇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面临明显的差别待遇问题,其根源相当复杂。除了人力资本差异外,“企业内在的理性性别歧视机制”以及“女性人力资本积累歧视机制”也在作用。从理论上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根源,对于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对策缓解乃至最终消除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健康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健康公平性的性别特征是性别平等与否的重要特征。本文利用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历年人口和卫生统计资料以及其它相关调查结果,对健康公平性的性别特征、地区和城乡差异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健康水平、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在性别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女性与男性相比健康水平更低,健康服务的利用更为有限;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健康水平、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与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妇女相比相对处于劣势。说明中国妇女公平享有卫生保健和提高健康水平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2.
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引入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概念来分析女性劳动力的行业分布相对于工资来说有没有倾向性,并以此判断女性的行业分布是否有歧视的成分。我国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系数较高,而且有逐步提高的趋势,说明我国女性劳动者在行业分布上受到歧视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3):31-33
当前,公安民警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少数民警宗旨观念弱化,奉献精神退化,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要矫正民警价值取向偏差,必须坚持政治建警,端正学风,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又要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国家语境下的民族认同利益,首先表现于民族国家的利益,这种利益通过民族政策体现出来。每个国家的民族政策都有自己的特色,每种民族政策都蕴含着或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民族政策价值取向实质上是政策主体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否成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民族政策的合理性;另一个是民族政策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只有政策主体对国内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性质、地位、发展趋势等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价值取向合理,能够将民族的局部利益同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将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而政策是否能够得到不折不扣地实施,关键在于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行政的效率和所能支配的政策资源数量。研究国家语境下的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把握民族国家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的政策倾向,重视多民族国家认同利益的政策关照,是促进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行政发展视域中责任伦理的价值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认为行政责任伦理内在价值向度转换的历史轨迹经历了威尔逊的无道德行政、马克斯.韦伯的个体先在的责任伦理、罗尔斯的社会道义的公共责任伦理、后罗尔斯的公共伦理与个人伦理相统一的责任伦理的变化。同时,本文认为,行政责任伦理的研究内容包括责任伦理理念、责任伦理要素、制度(规则)伦理三个方面,行政责任伦理的特征表现为:应然与实然相统一、非自律与自律性相统一、公共伦理与个体伦理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17.
发展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平等的突破口--从第二期上海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关系,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对妇女发展权的赤裸裸的剥夺,参加社会生产是妇女回归社会、获得发展权的开端,在国家的发展政策中纳入性别观点,使妇女和男性一样平等地参与、促进并享受社会发展是实现发展权、进而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环节。目前恰恰就在就业、参政和继续教育等和发展权维护有关的问题上,上海妇女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促进、维护和实现妇女发展权,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妇女社会参与的能力与实力,也能大大加快社会民主法制的进程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沈根华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5):95-97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人精神动力开发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一个重要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对军人精神动力开发进行科学定位,应处理好军人精神动力开发与物质动力开发、军人精神动力开发与客观规律作用、军人精神动力开发与武器装备建设等方面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水资源和水权自身的特性以及水权交易所产生的外部性说明了水权交易中政府介入的必要性.政府所具有的经济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双重基本职能使得政府在水权交易中的介入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政府在水权交易中应扮演好以下角色:政府应成为初始水权的配置者;政府应成为水权交易制度的供给者;政府应成为良好水权交易环境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