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志愿服务提供支持。但是,目前以短期化、活动型为主要特征的志愿服务现状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必须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从世界各国情况看,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两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总结中国志愿行动开展20年来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推进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北京大学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理论前沿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学会志愿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中国志愿服务: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论坛的主要论题包括: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志愿服务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相符合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在推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如何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如今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两个层面:“高开”和“低打”都不到位。首先,从“高开”的层面来说,社会治理格局中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志愿服务三者之间的边界模糊。一方面,志愿服务与公共服务出现边界的混淆。一些党政部门和基层社区往往将志愿服务简单作为服务的人力渠道和宣教平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忽视了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治理创新格局中具有独立性的主人翁地位以及对社会学习的促进机制。另一方面,志愿服务和商业获利之间出现边界的错乱。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08,(5):28-30
近年来,我们在深化推进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切实探索科学构建家庭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大力倡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志愿服务精神,使家庭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了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最活跃的主力军,切实为成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志愿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中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志愿服务放在一个部分进行表述.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到了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高度.志愿服务活动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适合中国的国情,与中国的主导文化和意识形态相融合,才能在中国得到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成为信仰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信仰的重要中介.必须坚定不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社会志愿服务的全过程,才能使中国的志愿服务担负起配合党和政府的改革政策、发挥其经济服务与社会支持功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省肥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在文化志愿服务经常化储备、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社会化运作、品牌化培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入选文化部、财政部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一、创新管理培训机制,推行递进培养工程新模式为有效缓解乡村文化人才资源短缺的矛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借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从2009年起,肥城市探索实施了以“把优秀的文化爱好者培养成文化骨干,把优秀的文化骨干培养成公共文化辅导员,把优秀的文化辅导员发展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服务志愿者”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工作中,对县域内文化爱好者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业余文化人才库。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对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的领导作用,经历长期的实践和讨论,从分歧争议到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组织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由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性的社会功能和基本特点决定的。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不断建立和孵化,逐渐形成了以群团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为骨干、民间组织为基础,覆盖面广、服务能力强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结构及全民志愿服务体系。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的有效载体及青年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将不同群体、不同社会力量相结合,将青年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服务资源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保证志愿服务价值的崇高性和目的的纯洁性,实现志愿服务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社会结构转型、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志愿服务事业.共青团中央发起和推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格局中,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党政统筹、团青示范、社团管理、公民参与、社会支持、法律保障的系统,促进志愿服务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2008年开始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发展,2009年我们撰写出版《志愿服务体系研究》(北京出版社),主要从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支持保障的角度,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和我国8个志愿服务发展相对典型的基层地方,探究志愿服务是如何推进的,并就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自愿从事志愿服务的人为志愿者。切实加强领导,推动志愿者服务,对于探索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打造“平安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参与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美好社会事业,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能够有效动员和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安全网”、“减压器”、“稳压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伶 《中国民政》2013,(5):52-52
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志愿者精神更是文明市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提倡志愿服务,不仅优化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政府施政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需要的要求。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中华社区创新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全国第一家社区“绿丝带志愿者联盟”,以社区为依托,围绕社区居民和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社区党委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党委统筹、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社区化。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去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中国社科院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分别组织召开了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暨岗位学雷锋活动推进会和“健全志愿服务体系”专题座谈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推进工作。本刊综合筛选两次会议的重点发言,特别推出此策划,希望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如何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带给您有益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志愿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社区志愿服务的模式也需要不断的探索。杭州市下城区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超市"即是对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创新的一个尝试,"服务项目超市"具有志愿服务理念综合化、服务主体多极化、服务开展项目化的特征,以及志愿服务多元化与选择自主化的统一和社区服务志愿化与有效激励化的统一两大优势,对今后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岳凤军 《传承》2011,(1):84-85
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是我国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已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近年来,青秀区强力推进与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政》2009,(11):46-46
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曲立森认为,开展志愿服务,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是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使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争做志愿者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关爱志愿服务对象活动,应该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而不能搞短期行为、“一阵风”。  相似文献   

18.
加强社会建设是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市妇联认真贯彻中央、全国妇联、北京市委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努力探索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性巨大变迁,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进行政治创新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建立民主政体的探索,形成了“宪政”图式;毛泽东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人民民主”图式;而邓小平的政治创新,主  相似文献   

20.
美育和志愿服务实践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将美育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从多维度提升美育水平和志愿服务水平,丰富志愿服务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人才、助力学校与社会层面的美育融通交流、促进“第一、第二课堂”知识生产双向流动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