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林 《公安学刊》2007,(6):50-54
从严打击、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中国禁毒刑事立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当前禁毒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但现行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存在着"严打"政策的局限性、运输毒品罪量刑失衡、新型毒品的定性定量标准立法滞后、吸毒行为的刑事政策定位不清等问题。为有效惩罚、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应当转变观念,真正回归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整刑罚结构,形成合理的毒品犯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础;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应当是指由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双重介入,旨在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和食品安全越轨行为分别予以惩治和预防的理念和策略。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在于其是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和以预防犯罪为指导原则。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内容应当包含前置法与刑法在食品安全犯罪治理中的地位以及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两方面内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选择根基在于风险社会的治理需求和知识分工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我国禁毒刑事政策重刑化在立法层面与司法层面得以体现。毒品犯罪法律体系严厉、重刑适用率与死刑适用率高、量刑标准存在省际差异等问题,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精神相背离。我国应当在立法上通过罪名分层,以及"但书"条款适用达致宽严相济处理毒品犯罪案件;在司法上统一毒品犯罪死刑适用数量标准,并适用罚金刑实现刑罚轻缓化。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为应对新时期犯罪规制形势变化而提出的应对方略,有必要对其详细的流变历程及准确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被科学定位为一种基本的、应然的和系统的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法修正案(七)和(八)中的成功运用,体现了国家运用刑事政策和刑法来治理社会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毒品的危害在于其成瘾机制,使人无法摆脱,进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通过对我国定期公布的《禁毒报告》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打击毒品犯罪力度呈波浪状上升,年登记吸毒人员首次出现大规模下降,而在这趋势背后则有着复杂的成因。未来毒品治理工作应当着重从完善毒品犯罪刑事政策、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加强制毒物品管理、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四个方面出发,不仅要重视惩治毒品犯罪工作,还要重视毒品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6.
胡江 《青年论坛》2009,(1):108-114
无论是狭义的犯罪未遂还是广义的犯罪未遂概念,都体现了特定的刑事政策因素。在对犯罪未遂的处罚上,经历了从结果责任到责任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这个过程体现了国家在刑事政策上的考虑。国家根据维护法的秩序和实现正义的要求,反映着社会大众的普遍的法感情,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未遂纳入到法的否定性评价范围并给予刑罚处罚。但是同时又根据犯罪未遂的特征在对其处罚上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式,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维护秩序、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是国家依据本国的犯罪状况和犯罪原因而确定的,通过指导刑事立法、刑事司法惩罚和预防犯罪以维护社会稳定而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我国现阶段的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范围逐步蔓延,新型合成毒品日趋增多,未成年人群体已经成为易感易害的高危人群之一,亟须遏制。我国对毒品犯罪分子历来采取高压、严惩态势。可是,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却又存在"从宽处罚刑事政策",使得防控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收效甚微。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研究,针对我国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趋势,提出了"重者从重,轻者从轻,科学分析,区别对待"的辩证策略:不仅应在源头上对制造毒品等犯罪行为进行有效遏制,更应当针对传播、开拓毒品市场等犯罪分子进行从重打击,予以严惩;同时,针对部分人身危险性不大、参与程度不大、胁从等人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群体加大人文关怀和从宽处罚。  相似文献   

9.
李晓文 《人民公安》2007,(11):56-57
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并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高效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事司法政策是国家基于本国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的科学分析,依据本国犯罪态势制定的,依靠其权威推行的,通过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而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的总称。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适时适度,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虚拟货币在吸引投资者的同时,诱发了大量违法犯罪行为。国家出于预防犯罪、维护市场秩序、保护金融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对虚拟货币从开始的“审慎”监管,到进一步的“强化”监管,再到最终的“严厉禁止”监管。国家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相关刑事司法政策的执行,导致司法实践中犯罪成立、犯罪数额认定、裁判执行等方面在运用刑事手段时都遇到了诸多困境。为解决该困境,建议未来选择严格的监管政策和以此为基础的较为宽缓的虚拟货币犯罪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赵香如  孔源源 《求索》2008,(12):129-130
非犯罪化体现了以刑法谦抑精神为基础、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刑事政策之理念,它代表当今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刑法改革的方向。有学者主张,目前在我国实行非犯罪化的条件尚不具备,但从刑法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法律实践来分析,在我国实行非犯罪化甚有必要,非犯罪化与我国目前的刑事政策亦相吻合,非犯罪化的理念应贯彻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刑事政策的概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政策是指国家和社会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刑事政策的主体应是国家和社会 (团体 ) ;刑事政策的对象包括犯罪和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统称为犯罪现象 ;刑事政策的目的是打击和预防犯罪 ,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刑事政策的手段是刑罚和其他非刑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刑事政策是指国家或执政党依据犯罪态势对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运用刑罚和有关措施以期有效地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目的的方案。一、刑事政策的制定原则刑事政策制定的原则是指制定刑事政策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主要准则。笔者认为,刑事政策制定的原则主要有:1.法治原则法治是公权力行使的基本原则,法治的精神在于限制国家的权力。刑事政策作为治国的一种策略,是公权力实现的重要方式,刑事政策的行使必须符合法治主义原则。其主要体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刑事政策的制定必须受宪法制约。宪法规定的人权原则、平等原则等对刑事政策的制定起着…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架构与两极化刑事政策一样,也是"重刑化的实体法"配合"微罪处分的程序法"。在犯罪控制的内化过程中,刑事政策也从国家本位转到国家.社会本位上来。国家的放权分责,既加强了对犯罪的打击和预防,也让民众承担了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区别对待、严格依法、注重效果。对危害国家安全、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对特殊犯罪主体依法从宽处理,积极推行刑事和解做法,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慎用强制措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刑事" "政策"不是刑事政策,至少不是全部的刑事政策;犯罪对策不是刑事政策;社会政策不是刑事政策;公共政策在刑事领域中的体现不是刑事政策;勿需将刑事政策划分为最狭义刑事政策、狭义刑事政策和广义刑事政策。本文在否定的基础上从肯定的角度得出刑事政策的概念:刑事政策就是国家社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对已然犯罪人战略的宏观的和战术的微观的被动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毒品数量是决定毒品犯罪圈的划定和涉毒罪犯量刑的核心要素,但随着新型毒品的不断涌入和掺假毒品的增多,这种完全忽略毒品纯度价值考量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却隐性地扩大了刑事法网,也直接影响到这类案件的量刑公正。因此,对毒品犯罪案件中毒品纯度的价值应当予以重视和提倡。  相似文献   

18.
该书封底勒口文字:犯罪可以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层。犯罪分层在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犯罪层次实行区别对待,重重罪,轻轻罪,有利于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通过犯罪分层,  相似文献   

19.
对风险社会的治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其中作用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走向,刑法机能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伴随刑事法网日趋细密,犯罪圈呈扩大态势,入罪标准选择性降低,刑罚的设置和执行将总体趋宽。这并不意味着犯罪的危害性在缩小,而是对犯罪的认识更为理性所致,是刑事政策的调控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应对毒品犯罪新型化、现代化、隐蔽化的新形势,需要加强国家与地区间的合作。了解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毒品立法特点,对于完善本国或者地区的毒品犯罪规定,有效合作惩治毒品犯罪活动非常必要。通过梳理香港和内地关于毒品犯罪的立法演进,我们发现香港采取颁布特别刑法的模式规定毒品犯罪,内地目前对毒品犯罪的规定依循的则是相对单一的刑法典模式。面对当前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内地需要借鉴香港毒品犯罪的特别刑法模式,采用刑法典与特别刑法并存的模式。香港地区特有的毒品犯罪类型规定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