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全新命题,又是30年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必须首先要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崇高历史使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这是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弄清的重要课题。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或者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有何客观必然性,首先,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3.
<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大量关于"体系建设"的论述,可以说遍及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4.
"有中国特色"是一个新颖、独特的提法,也是一个有分寸的提法;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经历了从强调切合中国实际到既强调切合中国实际又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两重意义上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要破除"中国特殊论"和"无普世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陶良虎 《政策》2013,(2):35-3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成为"五位一体",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一个伟大进步,是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照抄照搬他国政治制度行不通,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张全峰 《传承》2014,(7):68-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表达体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确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用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致力于其"自身建构"与"社会认同",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周本顺 《党建研究》2012,(12):70-73,8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对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社会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社会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  相似文献   

9.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现阶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文化,既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上升到了旗帜和道路的战略高度;提出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要求;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张志祥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建设;第二层是中国特色;第三层是社会主义。建设是指这种建设的理论、战略、目标、重点、步骤和路线、方针、政策、措施;中国特色是指国情、民族形式、特点和模式;社会主义是指它的实质内容、基本特征和根本原则等。总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中国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摘自《社会科学报》第177期)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尤其是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和法治化。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以及党和国家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根据,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主线,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基点,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思想指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完善基本制度,又要完善具体制度;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创新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具体制度,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目标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创新道路上,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我国社会建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取得了新的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建设站在了历史新起点。在新时代,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19日至2月25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注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关于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是社会各主要构成要素问的和而不同.一主多样、和而不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一主多样、和而不同的中国特色,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考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对前苏联模式弊端的克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和中国的现实国情,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实践证明了的深深植根中国社会文化土壤的成功的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为此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涵。法律体系、法治体系、法治理论、法治文化因此成为建设法治中国的四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郑晓卉 《传承》2014,(3):44-47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历程作了梳理回顾,更加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联,并鲜明地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党的十八大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9.
决策者说     
《今日浙江》2014,(17):4-7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去和现在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未来要继续茁壮成长,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9月5日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说。  相似文献   

20.
正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总是与社会土壤息息相关。扎根所生存的土壤,就会不断吸收养分而茁壮;离开了适宜的土壤,难免"橘生淮北则为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