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在古代福建省,有一种将棺木或船棺悬架在高岩洞穴中的葬法,文献上称为“悬棺”,又称为“架壑船”。这种葬法除在崇安县武夷山发现外,在福建省其他地区(如建阳县栏杆山,安溪县鸟石岩等地)也有。在这些葬区中,以武夷山的悬棺数量最多,流行时代最长,保留时期最久,直到现在仍有少许悬棺留存下来。所以,武夷山的悬棺葬,不仅在福建,而且在分布广泛的我国悬棺葬中,是最有名的一个。武夷山的悬棺葬传说是武夷君留下来的。关于武夷君和武夷山悬棺葬的记载,最早见于  相似文献   

2.
湘西悬棺葬与仡佬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棺葬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种考古文化,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习俗。近年来笔者曾到福建、江西境内武夷山区及四川珙县、兴文县悬棺葬的分布地区作过考察,对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悬棺葬的族属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笔者认为,悬棺葬俗最早为越人的葬俗之一,中世纪主要为僚人葬俗。古代越、僚有着一系列共同的文化特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简言之,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多为古代越、僚民族的葬俗。  相似文献   

3.
(一)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贵州省博物馆考古工作者指导下,地区和县的文物工作人员赴道真县复兴公社牌坊大队“华尔山”和“癞子扁的”(音)两地清理了悬棺墓葬两座. 位于“华尔山”的悬棺葬(编号m1),棺长2.18米,内空长1.85米,宽:头0.42米、尾0.34米,棺高0.74米。是一具圆头嵌合式棺木,即现代普通用的“大三头”形制。置于华尔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三日中旬,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四川省民族研究学会、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宜宾专员公署文教局联合在四川省珙县召开了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共一百三十多人。会议先后收到论文和调查报告,共七十多篇。会议期间,大会还组织代表们到珙县洛表公社悬棺莽的遗址,进行了现场参观和调查。讨论会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于中国古代悬棺葬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这些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珙县“僰人悬棺”岩画中的球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珙县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洛表公社,“僰人悬棺”及其岩画皆集中在这里,它是四川省1956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僰人悬棺”的岩画,早已作了摹绘,并已发表了《四川珙县“僰人悬棺”岩画调查记》 (以下简称“调查记”)(《文物资料丛刊》2)。  相似文献   

6.
分布在四川南部兴文、珙县、高县、筠连等县一些陡崖峭壁上的一种奇特的古墓葬——“僰人悬棺”,近年以来已成为学术界所熟知的历史文物。但是,这个“僰人悬棺”,自从三十年代登上学术舞台以来,谁是它的主人,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981年3月,在珙县举行的“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上,墓葬的族属问题仍是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虽然会上曾有过一番热烈的争论,最后还是莫衷一是,有待继续深入。讨论中,不少同志对“僰人悬棺”的提法提出一些疑难。他山之石,获益匪浅。但对这些疑难的  相似文献   

7.
距惠水城三十公里的摆金公社石头寨附近,有两个奇特的天然溶洞。上洞为出水洞,过去悬棺百余具,现存棺十具。下洞为穿洞,一九四○年以前悬棺七百多具,现存棺二百多具。附近二至七里的卡喇关、杉木寨、嘎攘、鸭棚四个棺材洞共约悬棺五百多具,而今棺材散逸。这是当地苗族先民悬葬的遗址,可称为摆金岩洞悬棺墓葬群。  相似文献   

8.
古代,在我国东南和西南的广袤地区,分布着百濮和百越两大族系,百濮行悬棺葬式,百越行岩穴葬制。岩穴葬,有的史家叫幽岩葬或洞穴葬,这种丧葬习俗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延续的时间长,有的民族一直到今天还保留了此种丧葬形式。根据文献记载,试述古代黔、桂地方,实行岩穴葬的一些民族。  相似文献   

9.
贵州崖葬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崖葬是将死者葬在悬崖之上的一种丧葬形式,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一般又将之分作悬棺葬和岩洞葬两类.两类崖葬在贵州均有发现,分别分布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内.通过对贵州两类崖葬的考察,我们认为悬棺葬和岩洞葬是渊源有自的两类葬习,应区别对待.贵州悬棺可纳入到长江流域悬棺葬系统中予以考察,而岩洞葬与广西岩洞葬一体,应源自黔桂山地.它们都是少数民族特殊的信仰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悬棺葬的分布及其族属 对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十多个省区的悬棺葬俗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已有不少文章对它加以研究和论述,大多认为悬棺葬最初为我国古代越族的一种葬俗,它应是百越文化的内容之一。 据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和调查,不仅福建、江西、广西左右江流域①有悬棺葬,而且在湖南省湘西地区永顺、保靖的  相似文献   

11.
《松州》2017,(2)
正应该说,庄子是中国古代最关注个体生命的人生哲学家,而且是最优秀的实践者。他的《逍遥游》和《齐物论》,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外物乃至于世界",作出了初级、中级和高级规划,指出了人活着的最高境界——"逍遥"(无待)之境,甚至是"齐物"(无我)之境。《养生主》则是对人"应该怎样活着",作出的人生指导。有人说《养生主》是讲"养生"的。不错,但  相似文献   

12.
杨松 《北京观察》2006,(8):53-55
目前,北京市的有形商品交易市场大多数都采取了摊贩制的业态形式.摊贩制属于一种古老和传统的商品交易形式,它以集市贸易形式存在,在我国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诗经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便出现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的现象.到周代,集市就发展为相当的规模并且具有多种形式了.《周礼·地官·司市》记载:"五十里有市",又"大市日晨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一幅集市贸易繁荣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巴史三题     
一、巴人葬制与船棺古代巴人的统治者属于“武王宗姬”系统,他们的葬制当然应和中原地区一样,实行土冢墓葬之制;至于巴国土著各族落,在漫长的融合过程中,逐渐仿效土葬,抛弃了各自传统的葬式。在考古上,巴地发现了许多土葬之墓,当为这一历史事实的反映。《舆地纪胜》记合川有“双墓”,据李文昌《图经》:“巴王、濮王会盟于此,酒酣,击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15.
摆省果里洞棺葬位于龙里县摆省乡果里村梅洞,为高20多米,宽50余米,长两公里多的巨大洞穴,洞内有序摆放着四百来具该村吴、唐、张等五姓苗族家族列祖列宗的棺材。洞内有宽敞平坦的大厅,洞口有自然形成的石门和石窗,洞口至今还保留着人工砌成的掩体石墙,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垛口,是古代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安徽省天长县天长乡三角圩水利工地近一千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群二十一座,出土文物五百六十九件。这批墓葬的时代,除一座属战国(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晚期外,其余二十座都是西汉(前二○六——公元二五年)早、中期墓葬。所有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槨墓。多为南北向,形制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号墓,墓坑长四米八,宽三米五。各墓均以棺槨为葬具,墓口深八十公分到二米五之间。大部分棺、槨保存完整。棺内壁髹  相似文献   

17.
僰人,僰人     
朱法飞 《今日民族》2008,(12):20-25
站在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着峭壁上那残存的棺桩、数不清的桩孔以及具具神秘的棺木,这是我们对古代焚人仅存的印象。但是这个曾被人们认为已消失的民族,而今却又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出现,他们不仅保留着传统的语言和服饰,同时还保留着古老的习俗,在焚人深沉的历史底蕴上又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可顺祥 《创造》2013,(8):44-47
这是著名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因此,它悠远厚重. 这是滚滚金沙江里流淌出的一块土地,因此,它灵动磅礴. 昭通——云南北大门,秦汉文化的沉积,(焚)人悬棺的神秘,唐袁滋摩崖的传奇,在这块古老大地上书写着久远的文明.这块奇特的土地上,有过秦时明月的浪漫,有过汉时烽烟的迷茫,有过马蹄声声踏碎的长安月光,有过朱提白银摆渡历史的疯狂,还有过无数风流英雄的豪壮……1935年随中国工农红军的匆匆脚步走进历史,以一种惊心动魄来抒怀中国革命前景,以一种气魄来预言历史的走向,以一种虔诚来凭吊风起云涌的岁月,扎西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典藏.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是我国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对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政治建设、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确保其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旗帜及警旗的设计与使用,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寓意旗帜,古代指军旗,有标识、标志之意。我国古代有"旌旗"之称,指杆头缀有牦牛尾,下有彩色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子,后泛指旗子。古人认为,"凡军事,建旌旗。"(《周礼·春官·司常》)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词中有:"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旗帜之"旗",指带有等列水平线条的布条,来源于古代国家及军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珙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请示》(川府[2001]43号)收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珙县人民政府驻地由珙泉镇迁至巡场镇。搬迁经费由你省自行调剂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