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增多、官民关系不和谐甚至对立、民众缺乏畅通的表达渠道等问题都慢慢浮现出来。而网络的兴起,无疑给民众提供了宽阔的言论平台,网民以极大的热情利用网络了解公共权力的运行情况,并表达自身的诉求。民间舆论与网络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审视着政府官员的言行,考验着官员的新闻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
朔风 《传承》2012,(7):47-47
微博作为官员与民众交流的一种新形式,使官员与民众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迅捷,民众也多了一种问政的途径和方式。“围观力量大”的微博,不只是话语狂欢和“广场围观”,还具备改变社会的力量,并有效地推动了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展示出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力量。面对网络“围观”的动员、放大和催化效应,如何抢占舆论制高点,引导舆情导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特征,为公民提供了更为自由、即时、充分的意见表达空间。“人人都是传播者”,普通网民轻松拥有了话语权,通过网络发布对社会事务甚至对政府、官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监督政府和官员,并将官员的腐败行为通过网络向上级机关,直至中央举报,还可在网络上公开官员的腐败“行径。有专家指出,网络监督已成为“草根”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4.
日渐苍白的社会诚信 近段时间,“达芬奇”问题家具事件、一些地方发生的“萝卜招聘”及官员履历造假等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痛民众对于社会诚信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5.
杜平 《同舟共进》2008,(8):9-10
整体而言,中国社会过于粗线条,政府过于强势,官员过于强悍,处理人际关系过于粗糙,而民众的心态更有太多的浮躁和戾气。这种社会氛围不可避免地延伸到国际交往中,影响着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决定着中国究竟能否与国际社会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为民众参与社会管理创设了新的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生态环境,也转变着全能统制型政府治理社会的范式,提供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技术力量。政府积极应对网络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探求网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内在规律及其实践路径,转变管理理念,变革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方式,完善管理机制,统筹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综合治理,提高网络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态视角下警察网络公信力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众社会心态是有效解读警察网络公信力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当前,民众社会需求满足感基本能够实现,民众负面社会认知和评价仍是警察网络公信力的阻力,公众积极的社会情感有利于提升警民合作,民众社会价值观会影响警察公信力水平。调查结果表明,民众社会需求满足感、民众社会情感、民众社会价值观显著正向影响警察网络公信力,而民众负面社会认知显著负向影响警察网络公信力。应提高民众需求满足感,提升警察网络公信力;强化公安监督,破解民众负面社会认知;培养公共精神,凝聚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8.
人情规范的功能与公共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规范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都承担着重要功能。在宏观经济方面,人情规范具有消费、储蓄和投融资功能;在微观经济方面,人情规范具有家计会计、交换和竞争的作用。在社会功能方面.人情规范承担着构建人际网络、提供社会信任、社会互助和促进社会功利的功能。在政治方面,人情规范虽然在政权潜在期有助于民众的利益表达,但是转型期有可能发生政府和人情规范的双向破坏过程。为此,在完整认识人情规范的前提下,有效规范政府官员行为是因应人情规范负面影响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周栋  张子牧 《前沿》2012,(10):96-97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虚拟世界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之外重要的精神家园,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随着人们在网络空间活动和交往的增加,网络舆情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舆情可以直接快捷地表达民众诉求,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消极影响,本文对网络舆情的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来。网络反腐引起社会热议。多数人认为。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政府理当予以保护。2010年。多名官员在网帖的曝光之下幡然落马。更为重要的是,民众通过网络揭发腐败。在直接参与打击腐败的互动中为专门机关助力,有利于提高反腐败的效率。攫升民众反腐败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