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当代青年的"政治冷漠"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对政治改革、民主政治发展以及政治稳定的影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健全政治参与制度,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理性、有效地参与政治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王贵 《传承》2009,(24):164-165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良好的,但也存在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不足,政治取向功利化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缺陷,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表现出矛盾性与功利性等特征,为当前进一步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贵 《传承》2009,(12)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当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良好的,但也存在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不足,政治取向功利化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缺陷,大学生在政治观方面表现出矛盾性与功利性等特征,为当前进一步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政治观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杜凤娇 《人民论坛》2012,(24):44-45
政治冷漠不但会带来政治道德滑坡,还暗示着人们一种潜在的离心倾向、不信任感的加剧政治冷漠潜在的离心倾向人民论坛记者:知识分子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一旦患上"政治冷漠症"后,会对社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的专制统治扼杀了民众的主体意识,从而呑噬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近代中国社会民众流离失所,失去了基本生存权,只能对政治冷漠逃避;"文革"期间的政治狂热,则是特定历史条件所促成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真正导致政治冷漠的原因在于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意志主体和权利主体,没有认识到政治恰恰是关乎个人自由权利的一种公共活动。坚持"以人为本"是国民摆脱政治冷漠、释放政治热情的关键所在,而"以人为本"的政治参与需要法治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青年农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我国乡村民主化建设的一大阻力。村委会选举与青年农民间的利益关系弱,青年农民的经济困境、村庄权力格局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选举中较弱的政治功效感及其传承的村庄记忆等五大因素与其群体特质相结合是造成青年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促进青年农民摆脱经济困境,增强村委会选举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改变农民群体的弱势地位,是解决青年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的标本之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转型期中国特有的政治参与机制、公民政治素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因素,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冷漠现象。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政治冷漠将对中国当前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要破解“政治冷漠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消除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制度、组织和人为障碍。  相似文献   

8.
宋静 《理论月刊》2006,1(3):154-156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而政治观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政治价值观教育。本文提出并论述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政治价值本质观教育、政治价值目标观教育、政治价值标准观教育、政治价值选择观教育和政治价值创新观教育等。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政治参与率下政治冷漠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每年公布公民的政治参与率居高不下,但同时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笔者结合自己所接触到的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对高政治参与率下的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破解我国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仆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的核心,廉政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的关键,民主法制意识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的保障。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教育是建设廉洁政治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政治人才的需要,是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党课培训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的主要渠道,第二课堂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廉洁政治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成实 《前沿》2012,(3):125-128
政治冷漠没有严格的定义,就其实质来说,是公民对自己依照正义原则和法律所享有的政治权益的放弃。当前,政治冷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关注政治冷漠现象,破解政治冷漠顽疾,对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后,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挫折,到复兴,再到政治冷漠的演变历程.这个演变历程,深刻制约于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1990年代以后的青年的政治冷漠,可以从同一时期兴盛发展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其原因所在.本文还对青年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苏庆华 《传承》2013,(9):63-65
一代青年的政治方向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讲话"与"北大回信"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而且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根本任务以及教师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更需要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崔春晓 《传承》2008,(6):64-65
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政治认同角度来看待大学生政治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削弱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做法。  相似文献   

15.
贺筱华 《前沿》2007,(12):128-130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剧烈,中间阶层在社会的崛起与变迁,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研讨,其有序的政治参与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战略。但目前,我国中间阶层在政治参与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假性"政治冷漠,这是当代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不充分的一种表现。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冷漠现象,采取措施积极调动其内在的政治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新阶段,大学生的政治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政治认同角度来看待大学生政治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削弱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确把握大学生政治观的实际状况和特点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观的前提,而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且稳定的政治观不仅事关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依据2011年所作的北京市在校大学生政治观调研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基本状况作全面概括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赵凤莲  林滨 《青年探索》2020,(1):105-112
当代青年是澳门社会的主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关系到澳门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更关系到澳门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通过在澳门城市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针对澳门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可分为利益驱动型、理想信念型、情绪宣泄型和议题带动型。呈现出以下新动向: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仍显保守;网络政治参与话题多样,但有聚焦性;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多元化;网络政治参与诉求多样化,但偏重个体性。上述动向的出现受社会政治环境改变、国家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网络技术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亦对澳门社会的民主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必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诉求-回应"机制和加强教育等方面切实提升澳门青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创造观、政治观、成才观和生态观。  相似文献   

20.
陈星 《统一论坛》2013,(5):41-42
政治冷漠是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很多情况下也被称为“政治不参与”,主要是指选民对自己所处政治体系的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冷漠的出现意味着民众对政治的热情不再,而政治参与也会相应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