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林柯 《中国减灾》2012,(2):53-54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导航定位等技术和移动信息终端等装备,提高信息获取、远程会商、公众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推进“数字减灾”工程建设。同时要大幅提升灾害应急救助即时信息高效处理、互联互通与指令信息的快速传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林柯 《中国减灾》2012,(3):53-54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导航定位等技术和移动信息终端等装备,提高信息获取、远程会商、公众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推进"数字减灾"工程建设。同时要大幅提升灾害应急救助即时信息高效处理、互联互通与指令信  相似文献   

3.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与政治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政府、媒介、公众存在对应关系,政治信息这一要素贯穿于整个传播过程,并且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全新的特点。本文从政府、政治信息、媒介、公众四个维度来分析互联网的民主化功能,认为网络时代政府传者和受众受者的角色都需要重新定位,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带来传播思维的改变,媒介成为受众信息表达的场域,扩大了公共空间。通过对四个传播要素的分析来探析互联网民主化功能的内涵,指出互联网在民主方面积极作用背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璐  文松辉 《人民论坛》2014,(11):170-171
互联网具有"媒体"和"社会"双重属性。自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治理在实践中一直以"媒介思维"为出发点。但随着互联网日益彰显社会属性,以"媒介思维"管网的模式使政府工作陷入瓶颈。要解决这些治理问题,需将互联网从"工具性"定位转变为"空间性"定位,从"政府管理"转变为"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培育社区防灾减灾文化、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先进的科学方法,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守护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工作方法中的社区教育、社区参与、互动交流与培训演习等实施策略更好地保障守护社区居民,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真正做到"防灾减灾从我做起"。通过社区教育提升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通过社区广播、电视、互联网、便民宣传栏、宣传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21):29-30
近年来,安徽省淮南市始终立足"防救并举,以防为先"的救灾工作理念,科学谋划,突出特点,锐意进取,狠抓落实,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灾害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减灾成果丰硕。一、准确定位,转变观念,确立综合减灾救灾工作新思路淮南市地处江淮之间,淮河横贯全境,境内流长87公里,其中市区流长51公里,是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由于受特殊地质构造、地理位置及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陈力 《北京观察》2014,(8):44-45
正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互联网信息的平均寿命仅为44至75天,灭失原因主要有:网页内容更新、网站内容重组、网站主办者消失等等。作为一种"原生性"的信息,互联网信息除了数字形式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形式,如果不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及时保存,许多具有研究利用价值的信息将会消失,我们将失去未来研究的重要资料,其损失是无法估量和无法弥补的。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9,(1)
广西贫困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接入层面的"技术鸿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层面的"经济鸿沟"、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的"知识鸿沟"、社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社会鸿沟"。解决对策是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移动互联终端设备的普及、发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传播优势,借助互联网+农业产业、互联网+人文旅游等手段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搭建新媒体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具备运用"互联网+"助推产业升级的有利条件,但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信息基础建设不足、互联网品牌效应尚未显现、"互联网+"产业融合不够。故此,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充分释放"互联网+"对于助推武汉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一是要打牢基础,完善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要强化服务,加大互联网产业品牌引进和培育力度;三是要搭建平台,构建武汉产业互联互动体系。  相似文献   

10.
应急预案是"预"的重要体现,也是连接"名"与"实"的桥梁。新的时代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依法治国"要求针对预案本身做减法,精准定位,立足现有资源规范应对工作。"自媒体"的发展要求针对预案内容做加法,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合理发布信息、处置舆情。预案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领导者危机治理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提升,预案体系的建设也需要人、财、物的持续投入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