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80后”青年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并肩成长,多元文化的土壤塑造了其思想开放,观念活跃,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创业中依托对高科技敏感占有的专利,彰显个性,追求人生潜在价值,同时充分享受时代馈赠的时尚生活,造就了“很我”的风格。他们是时代前进中的风向标。“80后”青年群体特征越来越被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并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解读“80后”青年群体特征的价值观、创新精神、创业方式、生活方式,可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络,因为青年是时代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80后晒童年现象是潮流回归和怀旧时尚的表现,暗示着80后即将逐渐担负起社会责任的开始,但是其中也或隐或显地潜藏着80后青年一代组织归属感和文化归属感缺失的征兆。“集体记忆”作为社会学中集体行动一种特殊的方式,应当引起各级决策者的重视,努力加强青年组织建设,增进青年的归属和认同感,各类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健康的价值引导作用,推动青年亚文化向健康、活泼、高雅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5.12”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透视了当代“80后”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在大灾面前,“80后”潜在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和培育出来,他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他们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他们心系祖国、情系人民,用当代青年所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概支援着灾区,展现了“80后”大学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体现了当代青年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年以80后、90后为代表充满争议,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却存在令人不太放心的一面,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辨证分析青年边缘性问题,积极寻求青年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把握青年群体特点并加以引导,使青年真正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5.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80后写手严瑶的专著《凌风留香》已由文汇出版社出版。这是她继2002年出版情感散文集《爱热的冰》后的一种新尝试。作者系青年记者、文学后起之秀。她观察大形势大社会,反映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养成了关心时政的好习惯。连续三年,她写的评论都被收入《中国杂文年选》,已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7.
根据已有文献及对"80后"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试图描述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的变迁特点。当代"80后"青年在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上展现出自主性、现实性、开放性、进步性的特点,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当代青年婚恋观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应加强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8.
偶像崇拜已经成为80后青年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对其生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本研究抽取80后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偶像崇拜的情况,探讨不同性别在这方面的差异,并试图揭示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80后"文学是青年文化在文学上的一次冲动,它的解构倾向、对个体经验的无限度扩张和成功的商业化运作等体现出当代青年文化的平等意识、世俗化、消费化等后现代走向和自身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90后青年体质健康备受社会关注,存在诸如"四肢发达"、"身残"等偏颇认定。以80后青年为参照,运用年鉴趋势研究后发现:该群体外形与内质良莠分化;女性内质素质代际降幅大于男性;城乡青年死亡病症存在明显差异。改善并发展90后体质健康状况,需政策保障以及休闲与健身体育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刻板印象的存在,社会和媒体对于“80后”的评价经历了整体上由贬到褒的演变过程。综合考察,“80后”群体最典型的特点是多元性(包括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性、成员组成的多元性、行为方式的多变性)、自我权威、世俗功利、信息扭曲。未来属于青年,“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对于“80后”大学生,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和关心培养。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参与体验式、多元互动式、隐性渗透式、启发诱导式和咨询疏导式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是我国青年理论研究大发展的10年.10年中,全国各级各类青年理论研究期刊对于活跃我国的青年研究,推动青年工作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探索和研究青年研究期刊的发展,总结其经验和特色,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质量,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是很有意义的.一、青年研究期刊的发展阶段青年研究期刊是研究青年、青年工作和青年运动的学术性刊物.我国的青年研究期刊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中央和各省市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3.
"80后"青年的时代特征:历史社会化的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条件与事件都将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四个因素来分析"80后"青年成长的社会化条件,将"80后"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讨论,分析了"80后"青年时代特性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指出"80后"青年是历史社会化的产物,应在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中评价"80后"青年.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政府有一整套青年政策,只是这个政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逐渐成熟起来在普京新内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年仅29岁的通信和大众传媒部部长尼基福罗夫。这让外界对俄罗斯的青年政策产生好奇,实际上,俄罗斯政府有一整套青年政策,只是这个政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逐渐成熟起来。1991年苏联解体前后,当时社会的政治积极性达到历史的高点。青年人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政治上十分积极。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共青团组织不复存在,俄罗斯社会和青年人的政治热情逐步"退烧"。与此同时,在国门大开的背景下,青年人接触到大量主要来自西方的新鲜事物,并被深深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其价值观和思想动态受到特别的关注,有着独特的特征,包括物质性需求增强、自我取向较为明显等,需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
<正>"我认为大陆是台湾青年来创业的最好地方,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在大陆创业者的典范,回去再向岛内700万台湾青年讲好我的大陆故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新业态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特别是新企业如果想在夹缝中闯出一条发展之路,真的需要好好动动脑子,静下心来思考新路子、新点子。""来北京前,我已经在台湾创业4年多,去年八九月份来到大陆,在大  相似文献   

17.
对"80后"青年的探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往往备受重视。如今,站在青春最前沿的“80后”开始起飞了。谁是“80后”的代表?2004年2月2日,一位被称为“80后”代表的中国女孩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她直视前方的冷峻面孔。春树——少女作家。她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年代表,俗称“80后”。并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4位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能代表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中国青年吗?在接受媒体采…  相似文献   

18.
李勃 《青年论坛》2008,(6):38-40
任何一代青年人的婚恋选择都脱离不开其所处的现实的时代背景,“80后”的青年亦然。由此,他们在婚恋选择上表现出与前辈不同的突出特点,如日益注重婚恋选择中个人权利、个人幸福和人格尊严;崇尚民主、平等,追求个人在爱情、婚姻、家庭中的独立地位和自主发展;经济基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等。笔者以为上述特点主要源于市场经济的施行发展及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两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80后"青年职场状况及其评价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80后"青年的职场状况,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青年就业创业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组成课题组,于2008年5月至11月,以北京地区在职"80后"青年为研究对象,共同开展了"'80后'青年职场状况及其评价"的专题研究.本文即为此项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说到民工,人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破旧的衣衫,迷惘的眼神,为了养家糊口在城市里四处奔波……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民工(有人把他们叫做“80后民工”)的观念与老一代民工完全不同,他们中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外出务工动因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在家乡没意思”、“羡慕城市生活”、“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的人共占到7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