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当下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昭示着社会秩序的高级形态和基本走向,旨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延续,保障农村民间金融的正常运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制度缺位、风险防范机制缺乏、价值取向滞后等问题。构建理性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秩序十分必要,具体路径包括:国家法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认可与规制;农村民间金融与"软法"之天然契合;农村民间金融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之健全;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之培育。  相似文献   

2.
徐仲昆 《求索》2014,(9):65-69
最后贷款人是维护国内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最后贷款人,在向不同金融机构提供救助时,与国外传统最后贷款人存在显著差异性.我国现行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存在多种弊端,容易滋生金融道德风险,破坏市场规则,导致金融风险向人民银行转移,社会矛盾向政府部门集中.完善和创新我国最后贷款人救助机制,要以去行政化为核心,实现行政化主导向法律制度主导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李秀萍 《前沿》2009,(13):36-38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困境下,农村民间金融这种由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金融活动迫切需要现代金融法律的加以规范,本文作者主张通过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确立民间金融主体的合法地位,引导民间金融进入正规的金融体系,建立民间融资的保护性法律制度,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市场借贷活动。  相似文献   

4.
顾玲玲 《人民论坛》2020,(11):104-105
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法律保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弱势者对金融权利的维护。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法律体系,要从制度设计、法律框架、监督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明确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法律地位,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管控。  相似文献   

5.
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与优化金融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既是金融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金融生态的内在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目前存在诸多不足,完善退出机制、优化金融生态是金融理论与实务界的重要任务。本文剖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三大障碍,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债权人利益;明确成本承担主体由政府为主逐步过渡到市场为主;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茂刚  赵菲 《长白学刊》2023,(5):110-121
“三权分置”改革为农地与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发展农地金融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有利于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已有的土地银行、土地信托、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模式比较分析认为:农地与金融融合的运行模式呈现多样性特点,且具备基本的风险补偿机制,初步建立起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制度体系。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依然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制不完善、政府多环节介入以及农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的问题。故而顺应数字乡村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提出“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机构+大数据技术”模式、“农户+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以及“农业大户+土地银行+龙头企业”模式三种农地与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燕  邹维 《桂海论丛》2009,25(4):62-65
农村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一种补充,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农村民间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农村民间金融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监管之外,容易增加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使之在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其纳入法律的规制范围中.通过考察台湾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大陆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监管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大陆的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温贷危机”引发的民间借贷风险与防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从金融生态环境的视角分析了民间借贷的风险及其根源,认为我国民间借贷风险主要来自于包括金融体制、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失衡,因此通过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征信与担保体系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等手段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与化解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成晋 《人民论坛》2015,(8):88-90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形式多样,具有自发和盲目性、不规范性、地域性、广泛性和信息不确定性等特征,存在缺乏法律约束和监管、农村民间资金外流、潜伏风险巨大、缺乏系统和完善的农村民间金融体系等问题。要从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和引导农村民间资金的流向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道德风险是人们违反道德规范,或从事不道德行为而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金融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是道德风险在金融领域从业人员中的具体体现。它是金融从业人员违反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和金融行业内部管理制度而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无法预期的损失。金融从业人员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很多。有的表现为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违法违规经营,盲目扩大规模,内部经营管理混乱;有的是信贷人员违反信贷规章制度,随意超越权限,大量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造成重大资金损失;有的是会计、出纳人员肆意篡改账目,或伪造存单、汇票等侵吞储户存款和客户资金…  相似文献   

11.
农村普惠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立法体系的理念、原则及制度体系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影响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从农村普惠金融的立法理念、立法原则、法律体系和基本制度等方面来进行完善,为其发展创新提供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而广泛的存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其有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等多种形式。而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在其运行上有正负效应,需要对其规制引导,可以通过加强其法制化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发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及完善小额信贷组织等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3.
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而广泛的存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其有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等多种形式。而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在其运行上有正负效应,需要对其规制引导,可以通过加强其法制化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发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及完善小额信贷组织等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4.
逻辑与现实:中国民间融资的生成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哲 《求索》2012,(4):217-219
民间融资是"自生自发"形成的金融秩序。在逻辑与体制动因上,民间融资是我国"金融抑制"所产生的对我国正式金融制度的必然补充。在现实中,我国民间融资面临着诸多生存困境:国家法律的强硬打压;"民间金融法制化"的泛化等问题阻碍着民间融资的发展。因此,需要重新理清民间融资的法理与实践关系,在理顺逻辑与现实的问题上对其进行适度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庄少绒 《理论月刊》2007,(11):109-112
本文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近代金融法治演进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家国一体、以国家为本位的观念影响,近代金融法治的演进是由政府利益推动的;传统法律是权力的附庸而不是权力的约束使得政府权力不受约束并凌驾于权利之上;近代政治强权与经济实力悬殊造成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不平等及政府垄断金融造成的官僚资本与民间商业资本金融机构的不平等,使得金融机构渐渐丧失自由与独立的地位。以此加深对金融法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效率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其融资难的现状形成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通过效率与风险分析,认为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是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而这同时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支持和金融制度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阚景阳 《桂海论丛》2010,26(4):83-86
普惠金融理念注重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普惠型金融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基于法律与契约框架的非人格化交易在农村尚未确立,因而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长期性。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普惠型金融特征和外部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补贴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法与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民间借贷法制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蓉 《求索》2010,(6):135-137
法与金融理论将法律对投资者的有效保护及其实施效率作为影响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一国制定金融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中国作为转型国家存在着立法滞后、执法不力的问题,而健全法律体系和提高司法独立性需要长时期的沉淀和积累,其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在强化私人产权保护、完善民间借贷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补充政府监管和非正式执行机制以替代或补充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最终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和经营模式的变化,大大地恶化了我国农村的金融环境。只有进行金融政策的重大调整,大力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充分利用民间的社会资本,并着力创设新型的农村集约化产业组织,才可能在较短时期内使农村的金融环境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李伟楠 《青年论坛》2014,(4):102-106
小额贷款公司是随着民间金融的发展出现的,渐渐成为社会期待的一种有效金融模式。其具有商业兼公益性、民间金融草根性等特征。由于缺乏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专门立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日益暴露出风险问题,其背后是整个法律监管制度的缺位、错位。我国立法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定性不明,重合规性监管,导致风险并没有得到控制。需明确监管的主体和内容、确立适合性监管制度、建立激励性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