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世纪行》2016,(10)
正故乡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柴火饭的醇香,袅娜的炊烟升起来,它又像母亲年轻时如柳般曼妙的身姿。四季炊烟最本色的还数深秋,时间刚过清晨六点,就有乡村人家的屋顶上开始冒出一缕淡淡的炊烟,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然后是一村子的瓦灰色,柴火饭的味道于是便在村子里弥漫开来。做柴火饭首先得备好柴禾。以前在我老家农村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家园》伊海/摄 点评:作者利用屋顶瓦片的色块来增加画面的冲击力,很有美感,体现了海边的渔村独有的建筑风格,挑担而行的人与屋顶的枭枭炊烟渲染了生活气息,沉稳而美好。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老家在海南省澄迈县西部的一个小乡村,名叫高山朗。记忆中家乡是一幅画:清清的南渡江从村前缓缓流过,村中有粗陋的"土角"屋、袅袅的炊烟、饥饿而躁动不安的猪、暮归的老牛、打闹的孩子及父母呼唤孩子回家的叫声。当傍晚来临时,金黄的太阳余晖便披上了屋顶树梢,每家每户的女人们在烹煮晚餐或忙家务,忙活了一天的男人从田地头回到家,疲惫地把肩上的耕犁往墙角一放,蹲在能蹭上一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20)
正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歌词"半杯苦茶半杯酒,半句歌词写半天;半夜三更两点半,半睡半醒半无眠。半生写作半生空,半为金钱半为名……"这是庄奴先生一生写作的自我写照。10  相似文献   

5.
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10岁前后,那么地喜爱跑动。后来,我只能归结为我曾生活的那个家园。围墙内是碧绿的菜畦和如冠如盖的果林,还有遍地的柔韧杂草。那时的围墙用手工夯成,不高,更毋须在墙头上戳入碎玻璃碴以防盗贼翻入。墙头披风渍雨,不须太久就显出苍老之相,不再那么有棱角了。这使我能够轻松敏捷地攀上墙头,沿墙疾走,不时就跑到屋顶上去。旧日的屋顶如鱼鳞相砌,走在其中有一股很强的涩感。再沿着屋顶,有时就飞快地爬上伸向屋顶的枝干,这使上树的时间大为缩短。围墙之外,邻舍寥寥有如荒原,人稀地广,四处长满车  相似文献   

6.
三天四夜的旅途颠簸后,终于走在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的黄土路上了。小桥依旧,流水依旧,人家屋顶上正冒出几缕炊烟。忽然,一阵凉风吹来,密密麻麻的细雨竟飘飘洒洒地奔我们而来。骑在脖了上的小儿子,显出十分好奇和惊喜的样子:“雨是啥子变来的哟?那没变成雨的时候,又是啥子样子哟?”满脸倦容的妻子,此时竟也脱胎换骨般地一路欢歌起来:三月里的小雨,哗啦啦啦……  相似文献   

7.
正"背叛"炊烟,需要勇气。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靠山吃山,靠山烧山,这是人类生存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8.
谢志宏 《传承》2009,(11):63-63
"爸爸,炊烟是什么东西啊?"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捧着作业本问我。是啊,"炊烟"本不属于她们,年代相隔那么遥远,教她们如何去理解?但拗不过女儿,我讲起人们"取火"方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杨永平 《前进》2008,(12):56-56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了柴火。柴火总是准时燃起阵阵炊烟,那缕扶摇直上的轻烟,挂满家的味道,它氤氲着一缕温情,诱惑着我们回归的欲望。于是,辛劳耕作的人们便背起夕阳,带着在田野中收获的,  相似文献   

10.
远去的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了柴火。柴火总是准时燃起阵阵炊烟,那缕扶摇直上的轻烟,挂满家的味道,它氤氲着一缕温情,诱惑着我们回归的欲望。于是,辛劳耕作的人们便背起夕阳,  相似文献   

11.
    
沈雪 《人民公安》2008,(18):63-63
沿着每天必经的林阴小道,拾级而上。一些薄雾低沉地缠绕在山涧的树梢之上,像山里农家房屋上升起的阵阵炊烟。这样的清晨,我已感觉到了逐日天气的渐凉,在鞋与裤腿之间的空白处,已有些抵不住那不断袭来的丝丝凉意。  相似文献   

12.
我寻找(诗)     
当枯黄淹没了季节我寻找嫩绿的春天被饥寒追赶之时我寻找温暖的炊烟四方漂流的日子我寻找灵魂的宫殿迷茫与喧闹的夹缝里我寻找一双沉思的眼我寻找(诗)@汪亲发~~  相似文献   

13.
乡间素描     
邢云 《福建乡土》2013,(2):26-26
炊烟母亲在故乡种植的一种,最朴素的植物,它的绿荫,覆盖了我的童年和彩色的梦。炊烟的美丽,被称为民间艺术,镶嵌在乡间古朴的画框里。乡村暮归的风,吹着它薄薄的叶子,似蓝天白云一样的广阔树冠。母亲的面容,母亲的身影,仿佛是看不见的。她在整个村子  相似文献   

14.
16岁,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是花开的季节。你却失明了,楚地的女同胞,充满幻想和活力的高中生——李继凤。你再看不到亲切熟悉的马金村了,看不到那清清的河水、绿绿的原野、蓝蓝的天空,看不到秋天那金灿灿的收获,看不到黄昏的屋顶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看不到母亲的笑容和泪珠,看不到弟弟调皮的模样,看不到水池中荷花般的你了。哭吧,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依在母亲在怀里,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你再看不到熟悉的南平中学了,看不到那宽宽的操场、大大的课堂、小小的书桌,看不到印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课本,看不到老师用粉笔头在黑板上写下的…  相似文献   

15.
港北小夜曲     
正薄暮被炊烟涂抹得越来越浓,夜幕渐渐地将故乡依山傍海的港北港笼罩了。仲夏之夜,酷热闷人。我一放下碗筷便赶紧溜出家门,邀了两年未见的好友小周,从他家临港海边撑出小渔船,到港北港海上去玩。一阵海风吹来,我被米酒烧烫的脸颊凉爽了许多,因微醉而昏昏然的脑袋也清醒了。突然间,我发现:宽阔而平静的港北港海面上,黛色的海水在无声地、缓缓地向东流淌,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是古老的传奇,还是今天的故事?一轮明月穿过云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到腊月,三峡逶迤群山的上空,有乳白的薄雾与炊烟缭绕,但分不清哪是雾,哪是炊烟。薄雾是这个季节里翻腾的乡愁,炊烟是腊月里涌动的年味。炊烟里,有三峡农家杀了年猪宴请亲友的柴火美食,也有用柏树苗熏制的腊肉。那油亮亮的农家土猪腊肉,刚从瓦缸里浸泡的油水里提出来,挂在农家老屋房梁上,和一同垂挂的金灿灿玉米一起,接受霜风雨露的吹拂,空气里也是香喷喷的。老屋檐下,平时里大多沉默的石磨,在三峡的腊月里忙碌地转动起来。我家三爷爷做的石磨,上扇下扇的洼坑之间,密布着带状的磨齿,两扇椭圆的磨扇,平时无懈可击地粘合在一起。一旦被推动,磨齿之间的亲昵,如推的是水磨,就流淌出乳白色的琼浆汁液,那是来自  相似文献   

17.
总有一些东西,终究是要在风中逝去的. 比如炊烟,比如村庄上空的鸟声,比如父亲,像一朵柳絮,在村庄的枝头上悄然逝去的父亲. 父亲说:我怕黑,我怕停电.父亲是怕无边的黑暗把他给吞噬了,怕在暗夜之中被死神牵住他的衣角.他怕寂寞,他怕冷,因为他怕这样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味道     
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带着 妻子和儿子。今天早上,温柔的阳光从窗外一缕一缕地飘进来,斜斜的,和着炊烟,在亲人们亲切的脸上愉快地荡漾着。就在这样一个远离闹市的乡间的早上,我做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冲动是在瞬间产生的。当时,我正盘算着与父亲一道走亲访友,一回头,猛然瞥见了父亲脸上刺眼的胡须,一根一根地挺立着,已遮住了他的鼻孔,使父亲显得十分的老态和萎缩。我心头猛地掠过一种异样的感觉。我说,爸,你的胡须好长哟,剃一下嘛。剃须刀是妻子托人从国外买回的。我的手指在父亲皱褶的脸上不断地摩挲着,生生的,怯…  相似文献   

19.
李学海 《协商论坛》2008,(12):61-61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茅屋顶上长出了几株小椿树来,肥肥茁茁的,煞是引人注目。 弟弟好奇地问父亲:“屋顶上怎么会长出树来呢?”  相似文献   

20.
贵村,你好!     
张颖 《福建乡土》2015,(2):33-34
几经驱车绕行,我终于站在你的面前,村口一株400年的小叶榕树,粗壮的根部龙蟠虬结,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着结实的马步,岿然不动,繁茂层叠的榕树叶"沙沙"作响,随着你我的笑声婆娑起舞。你知道吗,我曾经无数次路过你,错过了你。我曾站在高高的路旁,穿过两颗树间,久久地遥望你,你就站在霍童溪的对岸,风吹开晨雾与炊烟,我看到渡口、白色的房子、水车……你就静谧地站在那儿,仿佛尘世间的一隅净土,还未苏醒。彼时,我不过是一个过客。我走过明代的文昌阁,走过那一截爬满蕨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