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你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发现每一种可能性。每一次的转变,于我仿佛都是一次新生。是的,虽然我并非那只涅磐的凤凰,但我确实感觉到了一种重生的激情,一种生命能量的爆发。”“要保持年轻,或者至少看起来让你显得车轻,为什么不呢?时间在流逝,但我从未感觉到自己的衰老,艺术创造的喜悦是可在我的心中激荡,这是任何东西都无可取代的。”“我常常感觉到自己的幸福和幸运,也许是天性使然,我对物质的东西要求从来不高,现在,我只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到遥远的地方,其实,抵达自己的内心,才是最漫长而深刻的旅程。”  相似文献   

2.
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舒红兵的声音显得有些锐利——“政协委员都是精英,很多时候他看到的是他自己关注的东西,但未必是最底层的东西。可能在我看来很奢侈的东西,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是我更关注我们底层的老百姓,因为我自己出身贫寒。”  相似文献   

3.
冰凉的小手     
几年前的一天,办公室。有人刚放下电话,轻轻对我说:“哎,你采访过的某某某,自杀了!”我“噢”了一声,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同事的目光盯着我,我想他那时一定认定我冷血,因为几年前我采访某某某的文章,据说感动过许多人。我没有问同事,为什么,她为了什么舍弃这个世界,还有她的三岁的儿子。我甚至也没有问问,她的自杀是不是“成功”了。一天里,我没有再对同事提起任何与此事有关的话,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我埋头干我的工作。可是那一天里,只有自己知道,有一种致命的东西又跑了出来,揪住了我。这种东西是自己在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杰 《今日浙江》2010,(14):62-62
生活中,总有一些场合需要“亮牌”。 “我是警察!”执法现场,警察亮明身份,既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震慑,也是提请当事人监督自己的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茶道     
和云 《人民公安》2011,(8):61-61
茶道之所以称之为“道”,我不甚理解.但在一次观看茶道时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所谓“道”.我想是一种享受,一份艺术吧。但后来我知道了“茶道”的深层意义.“道”与佛教的“禅”一样.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前对茶道的理解虽没有达到七寸.但也不算是肤浅的。  相似文献   

7.
“四人帮”一无真理二无群众,极端虚弱,极端孤立,只得专靠搞阴谋诡计,只能乞灵于种种鬼蜮伎俩。什么造谣,诬蔑,撒谎,陷害,栽赃之类的东西,在他们的反党武库里应有尽有。骗术,可以称作他们的一种“常规武器”。他们骗自己,骗别人,互相骗,真是好骗如命,嗜骗成癣。这也不奇怪。“因为他们不但需要欺骗别人,也需要欺骗他们自己,不然他们就不能过日子。”(《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66页)去年,我省就有那么几个  相似文献   

8.
“鸭梨”很大,无处发泄,如何是好?生活在都市,你我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自怨自艾不是办法,学会排遣压力才是生存之道。这不,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商、台干们,正在尝试用各种新鲜的花样为自己减压,同时,也把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单补生 《黄埔》2012,(2):52-54
从逛旧货市场到网络古玩店搜寻老物件,收藏界行话叫淘东西。这“淘”字用得太准确了,只有热衷收藏的人,才有这个“淘”的体会,“淘”字里面包含着失望与晾喜。在众多的老物件中,要想“淘”得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真如“沙里淘金”。我“淘”得一本《步兵射击手簿》,就让我心怀惊喜不已。  相似文献   

10.
公民课编进了名人名言,增加了课文思想的深刻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名人名言的运用,根据教学的需要,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形式: (1)新课的引进。例如:序言课中,郭沫若的“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一语就作为“珍视中学阶段,做优秀中学生”一框教材的引语,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1.
面对同行的人的脱颖而出,人们只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我也赶上去”,另一种是“把他拉下来”。决心“赶上去”的大多数赶上去了自己也脱颖而出了,决心把走在前面脱颖而出的人“拉下来”的人同时自己也真正被“拉下来”了。后一种人永生不会脱颖而出永生不会干成大事业,因为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到把别人“拉下来”而从未用到“我也赶上去”,怎么能走到前面呢? 世界很大也很复杂,世界的人很多也很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人:“把前进者拉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人们总是先盘点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得出手,然后再对这些东西进行商品化处理。云南可以出手的东西很多,引人注目的首先是自然资源。可是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其“商品化处理”过程还有各种负面效应,社会成本、经济成本相对来说也不低,正因为这样,文化如果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资源,则更能体现现代社会的诸多共性,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和“知识”的无限价值。因此,文化建设也得遵照这样一种普遍规律,即首先应该整理自己的文化内涵,其次则应使其成为一种能向另一文化群产生吸引力并有辐射作用的文化。要达到这个目的,首…  相似文献   

13.
缘分     
“缘分”是什么?字典上说是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但我更觉得它是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契机过程。这种看似玄妙的东西,我原不曾视其有,但在自己与妇女工作的关系中,我却感到也不能视其无。十几年前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像所有毕业生...  相似文献   

14.
对外报道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种跨国、跨地区、跨文化的国际传播行为。既然是一种国际传播行为,它就有方法与技巧,就有特有的竞技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要使报刊完成自己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是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是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它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散失掉。”*对外新闻的方法与技巧没有西我之分。且就竞技的手段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最讳言“宣传”的西方媒体,比我们更技高一筹,更会“宣传”。他们并非“有闻必录”、“有闻必报”,他…  相似文献   

15.
顾文 《当代广西》2006,(16):58-59
“东西”是广西的名牌产品。以后,还可能是中国的名牌产品,畅销世界。“东西”是一位作家,真名田代琳。从笔名看,东西就让人困惑以及浮想联翩。什么叫东西?东西怎么样?说不清、道不楚,让你说此失彼,而且永远说不清楚。“东西”还是高雅与世俗的混合,让你搞不清楚是高雅还是世俗。比方说,这个“东西”,东西有好有坏,但东西对于人来说,人人都见过。——有趣吧,田代琳居然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他自己说,之所以取名“东西”,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东西笔名,果然如…  相似文献   

16.
拿出你自己的特色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某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的办公室,他想要得到一个销售员的工作。总经理约翰盯着这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谈了一些问题,突然话锋一转,问:“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回答,让约翰先生几乎跳了起来,他说:“小伙子,祝贺你,你通过了。谁会愿意去买一件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呢?去工作吧,小伙子,你会工作得很好的,因为你知道谁需要什么,谁不需要什么……”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著名…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北京观察》2015,(4):53-55
“许多人毕生追名逐利,把名利看得比性命还重,到头来才发现,原来那些东西也没那么重要。我常想我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但是终有一天,我自己也要走入这个轮回,也许我们本就不该在意那么多,每天做好自己该做的,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8.
一出戏     
这一次是我自己选中的角色情节的进展要符合我的猜测包括布景的雪和雨都要是真的道具用的唱片也一定是我喜欢的最好是诺拉·琼斯有时也可点缀些罗拉-费琪  相似文献   

19.
前年的《中国青年报》上,曾有过一场引起很大反响的“母女对话”。缘起是一篇孩子口吻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其中有这样的要求:“我需要帮助,也需要独立”、“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算一篇小小的独立宣言了。  相似文献   

20.
哥布 《今日民族》2005,(7):33-35
“哈尼文是哈尼族所需要的,是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是保存和发展自己文化所必需的。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太多美好的东西。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哈尼人都不会讲哈尼语了,那么这个世界又失去了一种美好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