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渠红岩 《理论月刊》2006,(4):144-146
孟浩然的人格类型是与襄阳文化密不可分的,山环水绕的家乡自然环境形成了他喜爱山水的审美倾向,当地悠久的隐逸文化又对孟浩然的隐逸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使他的隐逸不同于王绩、王维而更接近于陶渊明。  相似文献   

2.
《前进》2021,(5)
正王绩,字无功,因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又因嗜好饮酒,常一饮五斗而不醉,故又自号"五斗先生"。隋唐时期著名诗人。少有才华三仕三隐关于王绩生年,史籍没有记载。闻一多先生的《唐诗大系》定为隋开皇五年(585);著名的唐代文学专家傅璇琮先生在其《唐代诗人考略》中以为不确;王绩研究专家韩理洲先生在其《王绩生平求是》中考证,  相似文献   

3.
段幼平 《理论月刊》2008,(1):122-125
陶渊明自觉疏离于那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他追求淳真、崇尚自然的本性却和世俗难以融合.这种分离和排斥让他陷于理想的失落、生活的贫困、精神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无比焦虑中.但他却能以儒道思想作为心灵支撑,以古代隐士作为精神榜样,在躬耕田亩和诗书琴酒的化境中消融苦闷,从而超越悲情走向平和.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钟情于鸟,不厌其烦地多次以鸟自况,特别是日夕归鸟,频繁出现在他的笔下,这其实与陶渊明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有关。陶渊明自然思想的内涵除了外在意义上的自然界外,集中体现了三方面内容:顺应自然而然的规律、本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乐在境界的自得。鸟是自然的化身,自由的象征,鸟承载了诗人重在内心品味的生活态度,诗人将人生诗意化、审美化了。  相似文献   

5.
葛洪的《西京杂记》记录了这样一则轶事:汉武帝时的公孙弘当上了宰相,这时他原先的朋友高贺来投奔他,总想有个特殊的照顾吧!不料公孙弘却按自己下属的待遇接待了高贺,给他吃糙米饭、盖麻布被。于是高贺埋怨不已,对他说:“你今天阔起来了,我要你这个老朋友有什么用?我自己有糙米饭和麻布被,用不着你给!”更可恶的是,他还到处宣扬:“公孙弘内服貂蝉,外衣巢麻;内服五鼎,外膳一肴,岂可以示天下?”弄得朝廷怀疑起公孙弘表里不一。公孙弘叹道:“宁逢恶宾,不逢故人”  相似文献   

6.
谭忠国 《理论月刊》2008,(4):110-113
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性自然";二是躬耕田园."质性自然"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他通过读书弹琴、饮酒赋诗、游乐交友特别是躬耕田园等方式,达到了委运任化、物我为一和与道冥合的高超境界,即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7.
《春秋》2020,(3)
正不惑之年,开始20载寒窗苦读,花甲之年,初次入仕铩羽而归,古稀之年,再仕朝廷一路升迁,76岁高龄,拜相封侯成功逆袭。四十岁,不惑之年,人生能否重新开始?汉代第一个布衣丞相公孙弘用他从猪倌到丞相的华丽转身告诉我们,四十岁的人生同样可以从头再来,半路爬坡的中年照样能够成功逆袭。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深受道家文化熏陶,他的作品流露出对道家社会人格、自然人格和艺术人格的整体性崇尚。他笔下的人物,有的从超脱世俗的追求、到适意放达的倾慕、再到人乐天乐的实现,显示了层次丰富的道家社会人格;有的对外讲究不慕名利、不为物役,对内追求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拒绝异化,维护着人的天性,显示出道家的自然人格;有的以"守静"酝酿创作状态、以"神与物游"驰骋想象力、以"沉酣"激发创造力,显示了道家迷人的艺术人格。  相似文献   

9.
梅里美小说中的伦理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江浩 《理论月刊》2006,(9):118-120
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中短篇小说多描写不羁个性与世俗法则的冲突,文明与野性的对立,给读者以强烈震撼。本文认为,梅里美正是借此讴歌了生命的庄严与活力,以启蒙时期的人道主义的观念、民间道德以及英雄主义理想对资产阶级文明的虚弱苍白、道德迷失进行批判,呼唤淳朴自然人性的回归,从而构建了美在自然和谐,真在诚信无伪的道德理想。其创作浸透着浓厚的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0.
高恒忠 《求索》2010,(5):219-221
"游"是《庄子》的核心范畴之一。《庄子》全书以《逍遥游》为开端,且以"游"贯其始终。游的过程有游玩、游戏之游,有隐逸、自适之游,有胸次洒然的精神畅游。游的理想境界,是建立在"道"之上的理想人格,即"逍遥"的人格,神人、真人——最高境界的理想人格。游的要义,是倡导对精神桎梏的破除,对身心局限的超越、对扭曲天性的匡正、对自然的回归、对自由的张扬。只有通过游,人才能够超越世俗,进入一种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质朴、自然、清新而富有意境。他的出现给中国古代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令人赏心悦目。虽然陶渊明生前政治上备受压抑,生活上饱经磨难,死后一、二百年诗作遭到冷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诗作越来越受到历代诗人学者的推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推崇和重视源于他始终是一位超然于功名利禄之外的诗人,源于他高尚的人格。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的诗作,从题材、内容来说,可以分为咏怀诗和田园诗两大类。他的人生经历给他…  相似文献   

12.
提起陶渊明,我们就想起他是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桃花源诗并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更是令人神往。但对他的归隐,对他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诗并记》,以前的研究者从社会环境和政治斗争方面考虑得多,从当时的社会思潮和陶渊明的主观思想方面研究得少,故未能探寻出它的思想根源和真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华子 《求索》2005,(7):163-164,33
三毛的一生是传奇的,但同时也是寂寞的。通过三毛的笔,我们可探寻到她的寂寞。她天性敏感,人生雨季的心灵创伤造就了她文字的美丽,也为她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她歌颂真善美,即使在荒芜的撒哈拉,她仍不忘把美的描写展示给读者。三毛试图寻找理想的人生,当爱情和艺术都无法维系她对世俗的超越时,她用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正读陈奕纯的散文,无疑是在跟他进行一次次带有色彩的旅行。我觉得因为他画家的天性和与生俱来对文字的喜爱,一次普通寻常的旅行,在他笔下往往都幻化成了一种自然、浪漫和艺术的心灵之旅。不止绘画。他说,像法国女作家弗朗索瓦兹·萨冈说的那样,找到"一个形容词和名词所能组成的绝妙的搭配",他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愉快。因此在他散文里,我们不仅读到一些美妙的词语,还能读  相似文献   

15.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风气的力量     
风气的力量石江川《资治通鉴》,汉武帝时有个御史大夫,名叫公孙弘,他虽官居高位,生活却十分俭朴,睡觉盖布被,吃饭不重肉味,比时下的“四菜一汤”还要廉洁。公孙弘的廉洁在当时确属不易。史书上称汉武帝的年代是“内穷侈靡”,“公卿、大夫以下,争于侈靡”。可以想...  相似文献   

17.
雷文学 《求索》2007,(8):176-178
王维、陶渊明隐居后诗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陶渊明在隐居中以健朗纯真的性情体验了生存困境,他面向自然对生命作出了开拓和升华,后期诗风宁静亲切,意蕴深厚,呈现出泛神论色彩。而王维无力正视生存困境,逃进佛的世界,其后期诗歌宁静萎弱,成为观念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自然、和谐、超越是嵇康人格美的三个关键词,是嵇康用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造就的通往理想人格的现实阶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身的超越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理想,这三点对于当今现实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继承了春秋时期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并对其进一步深入探讨,形成了超脱于世俗之外的“齐物”“虚无”等思想。庄子在追求精神超脱、自然无为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世俗的留恋与关怀,显示了庄子思想的种种悖论。而这种悖论恰恰反映了他对世事的失望彷徨,以及无法排遣的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林方直 《前沿》2008,(2):F0003-F0003
《自然之子:陶渊明》(内蒙古大学2007年修订版)是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是著者多年来潜心于此领域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系统、深入地探讨了陶渊明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人格价值及其对后代的影响等重大理论问题,全面清理总结了前代有关陶渊明的研究成果,在充分搜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博采众芳,广鉴前贤,实事求是地评价陶渊明,重新发掘陶渊明的独特价值,最终还陶渊明一个本来的面目。全书选取了有关陶渊明研究的十个重大问题加以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一、陶渊明的家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