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机游戏成瘾成为青年人手机成瘾的重要部分。青年人对电子游戏的渴望、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和对网络应用的依赖是导致成瘾性的主体因素。手机游戏丰富的游戏内容、高效的营销手段、便捷的下载渠道等新特征是导致成瘾性的技术因素。手机游戏成瘾对青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会导致青年人出现性格孤僻、社交能力下降、安全意识薄弱等社会功能的萎缩;会导致青年人过度消费和淡化使用正版软件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广州市某区1985年的自杀案件登记中,自杀者中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各占自杀死亡总数的42%。这一危险期,与国外许多国家的分析是大致相同,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所特有心理特征密切相关。从青年期的心理特征来看:青年人多具逆反心理,到了青年期,各种欲望更加强烈,如欲望满足不了,则越是渴  相似文献   

3.
消费伦理观念的现代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苏  ;苗润田 《求索》2008,(2):47-49
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伦理问题。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以及人们消费欲望的解放,出现了因过度消费而形成的消费主义,致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为此,人类必须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以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为指导,重新选择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活动,从而实现由消费主义向适度消费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0,(1):88-88
刘伟在《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从理想类型上看,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自我提供公共产品,自我生产帮扶体系,自我满足消费欲望,自我维持内部秩序。  相似文献   

5.
孙凤 《人民论坛》2020,(2):58-61
从固体的现代性到流动的现代性的转变,使得速度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由此,青年人开启了"倍速生活"模式。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使得劳动者必须对自己的人力资本以"倍速模式"追加投资;从对权威的崇拜转为对榜样和偶像的崇拜,使得严明的纪律让位于人们的自律;消费社会的发展,使得青年人对于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考虑让位于欲望的即时实现和快乐满足。珍惜时光、提高效率本没有错,但如果一味迷信"倍速生活",则反而容易欲速则不达,必须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6.
<正>过度的市场化导向以及利益驱动使得大众文化实践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感性欲望的泛化、主体人格的异化和精神价值的消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催生了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可以说,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基本的文化消费形式。在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以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过度消费、奢侈消费、身份消费等消费异化问题凸显,应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关照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现象,剖析其理论根源:夸耀性符号消费带来人与自身需求属性的背离,消费力分化趋势带来人与其社会性的背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带来人与自然的背离;从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等方面着手消解消费异化问题的路径有:以理性消费消解人与自我需求的异化问题,以共享理念消解人与社会的异化问题,以绿色消费消解人与自然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资本与文化的结合催生了文化消费主义。文化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文化丧失了以文化人的功能,体现出文化功利化、过度娱乐化、真实虚幻化、趣味自私化的价值取向,使当代青年失落了精神信仰追求,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同时给当代青年自我认知和人格构建带来阻碍。因此,结合青年人自身特点与社会角色,通过重建青年精神家园、发扬青年积极风格、回归青年文化主体性,来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颜翔林 《求索》2014,(1):4-16
庄子思想蕴含深刻的怀疑论特征,开创了中国古典怀疑论哲学与美学的先河。在解构与颠覆既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同时,庄子追求建立“本真的自我”这一理想主体。“本真的自我”包含“智慧的自我”和“审美的自我”这两个主要内涵。相应地,求证自我构成了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逻辑基石之一。与此相关,主体批判成为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知识批判、话语批判、欲望批判等精神结构。庄子怀疑论美学的当下意义主要在于,启迪人意识到主体与知识的有限性,滋养敬畏自然与生命的伦理情怀,克服消费社会带来的功利与欲望之累,为诗性主体的建构提供充满活力的思想资源。然而,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也隐匿某些消极内涵,一定程度上有碍于社会历史的正当发展。因此,我们在借鉴庄子怀疑论美学思想的同时,应对其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10.
方亦雨 《创造》2009,(3):56-57
“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无一不在诉说着,美国过度消费的道路是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也逼迫着人们对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稳定的自我认同有助于维持身份叙事的连贯性,具有索引功能的身份指称是身份认同范畴化的重要手段。以吉登斯现代性与身份认同理论为视角,对近年来青年人高频使用的自我指称进行互文性观照,有助于观察现代性工具体系运作下青年自我认同及叙事的断裂与重构。研究发现,当现代性各类风险阻断青年人自我叙事的内在连贯性,已有的自我指称无法继续承担“使生平叙事前后一致”的索引功能并引发认同焦虑时,青年人基于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反身性思考,通过各类身份指称再生产的话语实践,修正自我行动与个人成长叙事,重新规划内在发展轨迹,进而重建其自我认同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是物品生产从"匮乏"转为"丰盈"时代的产物,在"物"的包围与消费快感的裹挟之下,表现出符号性、享乐性、夸示性与全球化等特征。在消费社会中,满足消费欲望的快乐原则成为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消费行为与观念在非理性的自我膨胀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生态环境与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破坏性的侵蚀。面对如此困境,从消费文化视域提出利益与资源均衡分配、消费文化价值观重塑、平衡社会心理、和谐消费等新策略,不但是学术上的一种有益探索,而且对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也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3.
刘彦军 《前沿》2004,(2):56-58
当前 ,消费不振是困扰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现代消费理论 ,认为消费者受心理预期的驱动 ,消费心理预期发生了明显转变 ,愈是市场销售疲软 ,居民消费欲望愈是不强。因此 ,要重视心理预期对消费增长的影响 ,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 ,减弱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增强信心 ,提高即期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14.
绿色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消费幸福吗?过度消费成为我们追逐的生活方式。它过度消费着人类的劳动成果,也消费着自然。人们以消费显示自己的财富,无数的珍稀物种消失了,或正在消失,因为人们喜爱它们美丽的皮毛,因为它们的珍稀可以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的财富和高人一等。我们已经不是在消费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资源,而是在消费我们子孙后代的资源,因为我们的过度消费可能会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有人认为,动物与人之区别在于,尽管动物间充满了残忍与撕杀,它们只是为了生存,而且动物只吃维持自己生命的一份。动物从来不会像人类那样为了虚荣或其他什么…  相似文献   

15.
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人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所谓“自我价值”着实时髦了一阵子,甚至至今在不少青年人中间还有一定的市场。他们认为:个人的创造能力从“自我”中产生,要把它发挥出来也只有靠“自我”。那么究竟应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价值”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住宅消费市场的主角已经让位给青年人。在住宅消费中,不少青年人脱离自身经济水平,盲目追求住宅的奢侈与豪华,在超前消费中失去了判断力和批判力,住宅消费的实际价值大大降低。审视青年住宅超前消费行为,探究其心理,并对青年住宅消费需求进行必要的引导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住宅消费市场的主角已经让位给青年人。在住宅消费中,不少青年人脱离自身经济水平,盲目追求住宅的奢侈与豪华,在超前消费中失去了判断力和批判力,住宅消费的实际价值大大降。低审视青年住宅超前消费行为,探究其中心理,并对青年住宅消费需求进行必要的引导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在以欲望的迅速膨胀为标志的"消费时代"里如何重构"诗意与欲望"的关系?就要从童话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形式切入,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童话这种面向童年世界的幻想文本是如何以一种"孩子的单纯和某种神圣的东西"为审美的维度来实现对欲望的相对控制和穿越,并力图分析出这种对欲望相对审美化的幻想叙事在我们这个消费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间隔年是一种通过异域旅行来重新认识自我的精神重塑方式。在当前社会转型和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青年人出现精神信仰上的迷茫和困顿,间隔年可以让青年人在背包旅行中触摸自然、在义工旅行中体悟感恩和奉献、在打工旅行中寻得生命体验,通过行走不断探寻生活的本真和生命的意义,获致个体价值的彰显,从而使他们在回归后真正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青年的消费需求走向代表了当今青年人消费的一种发展趋势,也客观地表现出青年消费的心理状态和消费热点。对青年消费需求走向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青年的消费需求有所了解,以给以引导;另一方面还能给企业及生产部门提供重要的需求信息,使这些部门及时调整生产能力,不断改进产品样式及服务方式,以推动供求关系的协调发展。 当今青年消费需求的走向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