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依据。"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本要求,以唯物辩证发展观为主要遵循,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最终归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把握,也是中国共产党将"自在整体"上升为"自为整体"、将人民希望变成生活现实的"整体实践"。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整体观的基本要求,既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重大战略布局在理论层级中的顶层地位,也要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新闻观。同时,"走转改"活动也是新闻战线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辽宁党刊集团在"走转改"活动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把"走转改"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相结合,与创新新闻宣传成果相结合,与服务基层党组织、读者相结合,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建立"走转改"长效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党刊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四十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正是这一良性互动模式,开启了既有方向又有路径的改革局面,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筹安排与具体执行相结合的理论逻辑是使两者有机结合的重要结点。  相似文献   

5.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之所以被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拥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具体表现为:它是一种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立足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以唯物史观为哲学根基的具有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有革命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种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具有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观。深刻理解与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适时创新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层党政干部决策力的改革实践应坚持围绕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以顶层设计为引导,以领导决策的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价统一、过程管理与民主参与协调、手段革新与资源分配结合为三个过程点,持续提高基层党政机关领导决策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这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观、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群众观以及共同富裕的理想观四个维度,全面深刻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旨。  相似文献   

8.
提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观点是实践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笃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体现。在中国梦的关照下,“四个全面”具体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其战略目标切实可行让中国梦更具魅力,主攻方向明确关键让中国梦实践方式更具动力,领导主体自我革新让中国梦实践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15,(4):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我们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继往开来、传承发展,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基层社会治理要树立"四观",即系统观、全面观、人民观和幸福观。这"四观"既是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本身,又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推演。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观。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观分为板块论和层次论,在版块论中,分为五个板块,这五个板块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一是基层经济治理板块,二是基层政治治理板块,三是基层社区治理板块,四是基层文化治理板块,五是基层生态治理板块。其中,基层社区治理板块是核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又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新的理论空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基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转向",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旨在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程",彰显宽广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石。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战略自信与增强忧患意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又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新的理论空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基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转向",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旨在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程",彰显宽广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石。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战略自信与增强忧患意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实现"四个全面"宏观战略的"精准落地",创造性地推动其精神实质的贯彻落实与具体实践需聚焦县域发展实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等各个方面。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时代回答。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其有密切关联。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基础,同时我国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平台与新渠道。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和信息高速传播的情况下,全面、合理、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需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能够认知、认同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原则包括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是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哲学基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中贯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一重要原则,积累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结合、坚持思想武装与组织动员相结合、坚持调查研究与开门问策相结合、坚持敬畏人民与尊重人才相结合等方面。在新的征程上把握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时代意蕴,需要正确处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关系、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正确处理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与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注重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是我们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以大胆的实践探索完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笃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四个全面"具体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诉求:其战略目标切实可行,让中国梦更具魅力,主攻方向明确关键,让中国梦实践方式更具动力,其要求主体自我革新,让中国梦实践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理论的指导对于正确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根本性作用。在我们党的发展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事业进步,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取得的。实践早已证明,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根本要求。"四个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